天天看點

雞湯+海蚌,這鍋湯怎麼汆都很鮮

作者:白小純哈哈哈哈

内陸遊客來到福建沿海時,往往都會叫嚣着要吃海鮮,然而福建人素來口味清淡,做出來的海鮮料理當然口味也清淡,幾乎什麼調料也不放,這讓口味素來有些重的内地遊客多少有些不習慣。

雞湯+海蚌,這鍋湯怎麼汆都很鮮

福建人吃海鮮講究吃海鮮本身的鮮味,烹饪方法基本以汆燙和白灼為主,最多配些醬油醋混搭的配料,口味稍重些的年輕人則喜歡在醬油醋裡放上些許芥末。對于深谙日料的吃貨來說,這似乎是一種暴斂天物的吃法,不過我這個人素來随性,隻求當下吃得開心随意就好,就比如現在,夜深人靜之時忽然特别懷念老家的一道傳統閩菜-西施舌。

雞湯+海蚌,這鍋湯怎麼汆都很鮮

平日家裡裡并不常吃,隻有在婚宴聚會時才會上的一道菜,來了北方以後吃的機會更是少而又少。說到這裡你定是會奇怪西施舌究竟是個什麼東西,西施舌其實是是海蚌,這個海蚌必須是三角形外殼帶着些許黃顔色,在殼的頂部要有好看的紫色,隻有這個類型的海蚌才有資格叫西施舌。至于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名字,當然是因為其肉質鮮嫩爽滑而得名。

雞湯+海蚌,這鍋湯怎麼汆都很鮮

清代徐珂《清稗類鈔》中就有描述其味道:“西施舌為閩産,以之為羹,甚鮮腴。”福州人一直引以為傲的郁達夫先生也曾在他的《飲食男女在福州》一文中贊譽道:“福州的海蚌産于二三月,其肥美要算來自長樂蚌肉,色香味俱佳的神品就是海蚌的舌頭部分。”

雞湯+海蚌,這鍋湯怎麼汆都很鮮

海蚌的肉質味鮮嫩而甘甜,閩人吃海鮮從來講究吃其原汁原味,用雞湯汆海蚌便是閩人發明的一種吃法。一小盅清淡透亮雞湯裡放着二寸長潔白如玉海蚌肉,看着雖清淡,卻将閩菜所講究的“清、淡、鮮、脆”全部囊括其中。看着簡簡單單的一道菜做起來卻真是要耗費一番功夫。

雞湯+海蚌,這鍋湯怎麼汆都很鮮

雞湯汆海蚌中的湯是最為核心,首先,用來熬雞湯的雞必須是農家散養的老母雞,留下雞胸肉和雞血清炖的同時要去除湯中雜質,過濾出清湯;其次,将煮熟的雞脯肉剁成肉茸,加雞血捏成雞茸丸,和湯一起再放到上籠屜蒸後,再去一次雜質,隻有經過炖、煮、蒸三道繁雜的工序,才能成就這碗清澈如水卻不失鮮味的湯,按閩人的說法這叫“三茸湯”。

雞湯+海蚌,這鍋湯怎麼汆都很鮮

雞湯汆海蚌的第二個核心環節便是海蚌肉斷生,注意海蚌肉斷生要用前面所熬的清湯斷生,斷生後還需用雞茸蒸好的三茸湯汆海蚌肉,讓其入味後将三茸湯倒掉,等到真正上桌時,才會再用已燒開的三茸湯再次汆海蚌肉上桌品嘗,這個時候的雞湯汆海蚌才會達到閩人常說的“清淡鮮脆”和“醇和隽永”的閩菜最高境界。各位在周末不妨一試,感受一下閩菜的獨特風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