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Gartner預測:2015年至2016年中國10大戰略技術趨勢

Gartner預測:2015年至2016年中國10大戰略技術趨勢

gartner釋出的最新報告中确定了2015年至2016年中國10項最重要的技術趨勢,以此幫助各企業的首席資訊官們評估關鍵性戰略技術并為其所在企業制定資訊技術路線圖。在十大趨勢中,百度、阿裡巴巴和騰訊等網際網路企業是主要投資先驅,同時政府在推動并改善中國的it環境方面發揮着重要作用。

據gartner預測,中國是僅次于美國和日本的第三大企業it消費市場。今年,中國企業在技術産品和服務上的支出預計将達到1464億美元(約合人民币9133億元),2016年将增長6.5%,達到1558億美元(約合人民币9724億元)。

gartner研究總監鄧雅君(amy teng)表示,中國正在成長為一支使用并建立it的重要力量。然而,在采用某些技術的過程中,中國仍面臨着包括政治問題在内的一系列挑戰。政府在推動并改善中國的it環境方面發揮着重要作用。2015年3月,中國政府在公布了“網際網路+”行動計劃并将其作為驅動力之後,很多傳統企業便開始連接配接到網際網路,并随後完成其it系統的數字化過程,進而提升他們的競争力。

鄧女士認為,“首席資訊官必須靈活建構其所在企業的it系統,以便應對來自中國國内日新月異的數字化業務環境,并為不斷擴充的中國海外業務提供支援。”

雖然中國十大戰略技術趨勢與全球十大戰略技術趨勢有一定的相似性,但由于本土競争格局、工業環境、技術成熟度,甚至文化方面的差異性的原因,這些技術在中國展現出不同的步調與格局。

1.無所不在的計算正在改變中國人的生活體驗

移動網際網路已經成為中國消費者日常生活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超過14億台的移動裝置正在投入使用。随着人們攜帶或到處可見的移動裝置的數量不斷增長,“無所不在的計算”趨勢正在将關注點從個人移動裝置轉移到個人移動體驗上來。此外,中國政府努力通過“網際網路+”行動計劃實作産業更新,同時也推動了“無所不在的計算”這一趨勢的發展。

2.物聯網(iot)使所有裝置具有計算能力

中國政府正在推行智慧城市、物聯網等項目,同時網際網路公司也在推廣其智能裝置生态系統。政府與消費者市場代表着兩個最有前景的物聯網産品消費途徑。然而,中國企業的成熟度仍不及成熟市場的平均水準,是以在普及與發展程度方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另一方面,很多中國企業沒有建置的企業資訊化系統,沒有老舊it系統的包袱使得他們更易于建置靈活iot資産投資政策。

3.3d列印技術正在走向關鍵轉折點

材料科學與3d列印方法的進步,以及低成本3d列印機的出現,已經給越來越多的行業帶來更大的影響,并正在向消費品領域延伸。作為全球制造業中心,中國為3d列印技術的發展創造了許多良機,也推動了3d列印機的需求。盡管工業級3d列印機的普及程度仍不及消費品級3d列印機,但工業級3d列印機仍會為供應商帶來新的機遇。

4.先進分析正處于上升階段,并增強商業營運及使用者體驗

在先進分析(預測性及訓示性資訊)的上升階段,it供應商為其推廣做着巨大努力,而先進分析在中國各類企業機構中的普及率也日漸提高。中國政府的“網際網路+”項目旨在加快發展移動網際網路、大資料、雲計算、物聯網以及it/ot相結合的制造業。作為這些發展領域的主要技術支援之一,gartner預計分析的重點将從對曆史資料描述及診斷的分析轉移至更多的預測性及訓示性的分析。

5.情境感覺系統使業務營運更加靈活,進而主動響應商業契機

網際網路活動中收集的大量客戶資料、家庭互連與物聯網裝置将使情境感覺系統成為現實。情境感覺的解決方案通過解釋與連接配接事件或特殊條件相關的使用者資訊來推動人際互動至下一級别。中國三大網際網路巨頭(百度、阿裡巴巴和騰訊)正在緻力于推動情境感覺系統發展,以轉變消費品品牌和/或制造商-零售商網絡與其客戶的交易方式。

gartner預計到2015年,情境感覺推廣活動将有10%的便捷項目在發達市場的消費品制造商中推廣。随着電子商務在中國的興起,gartner預計中國将在2016年趕上這一發展趨勢。

6.智能機器擴充我們應對日益複雜環境的能力

中國政府和企業都已經意識到勞動力成本增加帶來的挑戰和人口老齡化所造成的風險,是以智能機器在中國已經成為了一個熱門話題。雖然中國仍處于商業化程序的初級階段,各類智能機器還是大量湧現出來。這引起了制造業、礦業、物流、汽車、醫療和其他重體力勞動密集型産業的極大興趣。目前,智能機器作為一項“超類”新興技術,可以幫助中國企業将其核心競争力的重點從勞動力成本轉移到高科技上來。

7.雲計算是企業不容忽視的技術

根據gartner的統計,2014年底,中國公共雲服務市場規模達到了近70億美元,并有望在2018年年底增長至207億美元。由于移動網際網路使用者衆多以及公共雲服務市場的蓬勃發展,許多中國企業已經計劃部署雲計算,以順應網絡驅動的、超連接配接數字化的電子商務業務的增長趨勢。

中國企業面臨平均寬帶連接配接速度較低的獨特挑戰。公共雲服務提供商正在加大對網絡基礎架構的投入來應對這一挑戰。盡管中國使用者對公共雲的信任度仍偏低,用戶端/伺服器還是不可避免地正在向雲/用戶端架構的方向轉變。越來越多的雲服務提供商建立起良好的聲譽。在這種情況下,雲、公衆和社群雲将成為業務互動和交易的中心,而雲/用戶端架構将成為企業的新規範。

8.軟體定義架構強化資料中心對數字化業務的支援

企業渴望找到可以建立極其靈活、便捷的資料中心的新方法,以便能夠使it靈活應對競争激烈的數字業務的挑戰。在這種情況下,軟體定義架構(sdx)可為基礎架構、網絡、存儲或資料中心提供相應支援。

在中國,軟體定義架構的發展不一、外部競争格局與内部操作需求存在的差異導緻其發展速度和成熟度不盡相同。對于電子商務公司和雲服務提供商等網際網路依賴型企業來說,軟體定義網絡(sdn)應用較廣泛,技術也較成熟。

9.網絡規模it将幫助企業實作數字化創新

網絡規模it是一種計算模式,使企業具備大型雲服務提供商的計算能力。中國三大網際網路公司(百度、阿裡巴巴和騰訊)正在将其業務向雲服務擴充。不同于目前采用傳統方法的大多數企業,他們采取了一系列獨特模式來建構其it基礎架構,設計其開發與操作流程。這種模式将颠覆傳統it在可擴充性、成本和靈活性方面的服務傳遞能力。由于中國擁有全球最多的移動網際網路使用者,是以中國企業必須利用網絡規模it來滿足其不斷增長的數字化業務需求。

10.數字化業務需要基于風險的安全與自我保護政策

中國一直面臨着安全和風險管理的重大挑戰,這是由于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多元化增長引擎,擁有衆多移動網際網路使用者、各類終端裝置、多種生态系統以及不斷增長的數字化企業。這些因素導緻中國外部網際網路接入率頗高,也使中國成為大量網絡攻擊的衆矢之的。

《gartner 2014年首席資訊官調查》顯示,90%的中國首席資訊官一緻認為,雖然數字化程序為企業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但也帶來了更進階别的新風險。是以,要解決安全和風險管理問題,應采用兩項輔助政策:即基于風險的安全政策(接受風險通常無法降低到零的現實)以及應用自我保護政策(将安全納入應用程式設計并從一開始就在一個運作時環境下開發)。

原文釋出時間為:2015-09-25

本文來自雲栖社群合作夥伴“大資料文摘”,了解相關資訊可以關注“bigdatadigest”微信公衆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