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裘派《鍘判官》何以流傳?方榮翔功不可沒

作者:一娛一樂一八卦

《鍘判官》是平劇銅錘花臉的唱功戲,取材自《三俠五義》 ,故事講述柳金蟬被李保殺害,李保誣陷與柳金蟬情投意合的書生顔查散,知縣江萬裡處決顔查散,顔家告狀于包拯。包拯下陰曹鍘判官,查明此案, 《探陰山》是其中的一折。

裘派《鍘判官》何以流傳?方榮翔功不可沒

  

裘派《鍘判官》何以流傳?方榮翔功不可沒

  《鍘判官》晚清時是平劇名家金秀山的代表劇目,金秀山曾為“内廷供奉”,其子金少山繼承父業,創立“金派”花臉。而如今,舞台上幾十年已不見金派《鍘判官》 。

與此相比,裘派《鍘判官》雖然曆經坎坷,但是依然在舞台上曆久彌新。

《鍘判官》正是裘盛戎的拿手劇目。從現存的老戲單來看,北京平劇團上世紀50年代仍有演出《鍘判官》。而60年代因“宣揚迷信”而被禁,絕迹舞台。

方榮翔1981年整理出版了《裘盛戎唱腔選集》,并逐漸複排裘派劇目,此時《鍘判官》仍作為禁戲,無人敢碰。

1985年,剛做完心髒手術的方

裘派《鍘判官》何以流傳?方榮翔功不可沒

榮翔給上司寫信懇請恢複這出戲,得到許可後,在床上養病的方榮翔開始着手整理,将裘先生演出的錄音記錄在一張張小卡片上。

1987年,在舞台上消失二十餘年的《鍘判官》在北京民族文化宮公演,開票當日淩晨就有人在排隊買票。

裘派《鍘判官》何以流傳?方榮翔功不可沒

1989年,方榮翔去世後,孟廣祿在方榮翔的照片前唱的是《探陰山》,可歎《鍘判官》全本無人再演。直到2006年,孟廣祿在長安大戲院演出《鍘判官》 ,演出後長達五分鐘的返場叫好,此戲再興。

方榮翔的孫子方旭,師從孟廣祿,今年6月方旭在長安大戲院舉辦個人專場演出《鍘判官》,上座率達九成以上。子承父業、徒承師業,《鍘判官》方得傳承,與西方鐵打的老師流水的學生不同,中國戲曲傳承講究師徒間口傳心授,師徒之情最重要的就是“人走,茶不涼”。

  在唱腔上,方榮翔創造性地添加老旦(顔母)與小生(顔查散)的對唱,從“二六闆”過渡到“流水闆” ,引出包公出場,包公見柳金蟬一整段的“反二黃” ,凸顯包公執着正義、秉公辦案的形象,感人肺腑。

裘派《鍘判官》何以流傳?方榮翔功不可沒

孟廣祿在《探陰山》唱段的高潮之後,再加上了一大段包拯與柳金蟬的“反二黃”對唱,見五殿閻王鍘判官時增加一段“西皮剁闆” ,铿锵酣暢。

裘派《鍘判官》何以流傳?方榮翔功不可沒

《探陰山》中,方榮翔将“二黃”改為“反二黃”,“反二黃”為老生常用,相比“二黃”降低調門、擴充音區、更加悲怆。孟廣祿則更進一步,用“反二黃”和“西皮剁闆”将包公怒氣難忍、悲憤難平的心境表現得淋漓盡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