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方榮翔在香港發生的驚險一幕,感人肺腑

作者:聽戲APP

1988年6月,香港京鼎影業有限公司和華星娛樂有限公司聯合邀請山東省平劇團、北京戰友平劇團和一批平劇名家赴港舉辦大型彙演——平劇荟萃耀香港。總領隊是當時的文化部藝術局局長方傑和文化部對台辦主任關敬成,中國平劇院藝術顧問袁世海擔任藝術總指導,演職人員多達百餘人。

這是内地與香港戲曲文化交流史上的一次空前盛會。彙演陣容強大:方榮翔、葉少蘭、張學津、馬長禮、孫嶽、劉長瑜、寇春華、宋小川、王芝泉等群星璀璨;演出劇目繁多:《鍘美案》《鍘判官》《包龍圖》《龍鳳閣》《遇後·龍袍》《趙氏孤兒》《清官冊》《将相和》《失·空·斬》等行當齊全。

6月10日,“平劇荟萃耀香港”在香港灣仔利舞台戲院開鑼。這家戲院1925年建成,久負盛名,很多内地著名演員都曾在這裡登台獻藝。

方榮翔此次赴港,除擔任山東省平劇團藝術指導外,還要主演許多裘派代表作,如《鍘美案》《将相和》《失·空·斬》《姚期》《遇後·龍袍》《打銮駕·鍘包勉·赤桑鎮》《鍘判官》等。

方榮翔在香港發生的驚險一幕,感人肺腑

可是觀衆并不了解,就在兩年前,方榮翔已做了心髒搭橋手術,身體狀況大不如前。方榮翔主演的幾部戲唱、念、做都很重,他把裘派的藝術風格發揮得淋漓盡緻,觀衆和媒體熱烈贊譽,好評如潮。

一時間,方榮翔的名字風靡港台。

《大公報》對此連續報道,高度評價說:“活包公”來到香港,“裘盛戎大師再現”。台灣《聯合報》主編葉洪生則不顧當時的政治幹擾,連續發表了《斬開金鎖走蛟龍》等文章,稱贊方榮翔對裘派藝術的發展和創新。

當時,台灣的一位要員專程來香港看戲,他感慨地說:“我是方先生藝術的崇拜者,在台灣也聽到過不少有關裘(盛戎)先生和方先生之間的傳奇故事,台灣戲迷甚為崇敬。我本人此次來港,耳聞目睹,名不虛傳,欽佩萬分,台灣的平劇要比大陸落後50年。”他希望方榮翔能盡快到台灣演出。

還有一件事令方榮翔高興,那就是台灣唯一的女花臉王海波拜他為師。王海波13歲起在台灣國光國藝學校學藝,當她看了方榮翔的演出後,大開眼界,敬佩不已,便萌生出拜師的念頭。借此良機,王海波在經辦人李時蓉女士的引薦下與方榮翔會面,方榮翔對王海波說:“大陸和台灣本是一家,在平劇門裡更無二話可說。”便一口答應了。

方榮翔在香港發生的驚險一幕,感人肺腑

6月17日,拜師儀式在香港萬喜樓舉行。王海波向方榮翔深深地三鞠躬,方榮翔拉着王海波的手說:“你是我在台灣收下的第一個學生,今後我要把你當作自己的女兒,毫無保留地把裘派藝術口傳身教給你。”

在場的王海波的父親王九尊激動地說:“這真是千載難逢的好機會,今天海波在香港拜方先生為師,我們全家都感到萬分高興和榮耀。”這也是大陸與台灣相隔40年之後首次在香港舉行的平劇拜師儀式。

十幾場戲下來,方榮翔越演越活,越演越興奮,他想把自己畢生的表演精華全部呈現給觀衆。但畢竟已年過花甲,又做了心髒大手術,除了繁重的演出任務,方榮翔還要參加許多社交活動,接受記者采訪、給演員說戲、走場和排練等等。

大量超負荷的工作使方榮翔身心疲憊。

方榮翔在香港發生的驚險一幕,感人肺腑

6月17日晚,方榮翔正在舞台上表演《打銮駕》,突然心絞痛,全身無力,氣不夠用,難以站立。但當他看到台下的觀衆時,強迫自己不能停下來,以驚人的毅力硬是把演出堅持到中場。

回到背景,方榮翔立刻癱倒在道具箱上。演職員們看在眼裡,疼在心上,不知如何是好。千鈞一發之際,劇團上司決定由方榮翔得意弟子宋昌林上場代演。

宋昌林倉促地換上戲服,邊勾臉譜邊想台詞,勾臉譜時的手都在哆嗦。可萬沒想到,方榮翔連吸了幾口氧氣之後,毅然決然地對同僚說:“不許聲張!不許回戲!除護理人員外,各就各位,幕間休息稍拉長點時間,下半場開幕我照舊登場。”

大家驚呆了。此時,在方榮翔身旁的香港著名心髒科醫生、香港平劇名票金天任看到情況嚴重,要求方榮翔立刻去醫院,但被他謝絕了。

台前幕後發生的一切,台下觀衆已有察覺。當時香港電影演員夏夢女士意識到方榮翔的身體出了問題,就和在座的新華社香港分社副秘書長牛钊急忙趕到背景。

方榮翔在香港發生的驚險一幕,感人肺腑

隻見方榮翔臉色蒼白,大汗淋漓,卧在道具箱子上,大口大口地吸着氧氣。此時,山東省文化廳廳長于占德、山東省平劇團團長陳湘元、香港名票金如新、李和生、李尤婉雲伉俪和幾位台灣平劇界知名人士團團圍住方榮翔,心急如焚,生怕他出現意外。

大家異口同聲,要他中斷演出,速到醫院檢查治療。方榮翔擺擺手對大家說:“沒大事!請諸位放心,我一定把這場戲演完!”

開場鈴響,方榮翔咬緊牙關,從箱子上站了起來。出場的鑼鼓點一響,《鍘包勉》開幕了。在王、馬、張、趙的引場後,一個正氣浩然、威風凜凜的包公又展現在觀衆眼前,唱、念、做一絲不苟。

這位老人随時都可能倒地身亡,他在用生命為港澳台和海外觀衆奉獻着中國平劇藝術的精髓。這就是方榮翔的人品和藝德,一個把觀衆看得比自己性命還重要的人。

演出結束,卸了妝的方榮翔強忍着劇烈的心絞痛,笑着說了句:“總算沒誤場。”

台下觀衆被方榮翔忘我的獻身精神感動流淚,直到謝幕後還久久不肯離去。有的觀衆稱贊他是“不倒的包龍圖”。

汽車早就等候在劇場門口了,方榮翔被攙扶出來并立即送往港安醫院搶救。經醫生全面檢查,證明是急性大面積心肌梗塞。方榮翔在1985年所做的動脈“搭橋”的血管又全部堵塞了,必須立即做第二次心髒手術,否則有生命危險。

方榮翔入院不久,當時,正在香港出席山東省貿易洽談會的山東省省長姜春雲和新華社上司也趕到醫院看望,經研究決定,立即在港安醫院給方榮翔做手術。姜春雲表示,要不惜一切代價搶救方榮翔,并請有關方面辦理手續,盡快把曾給方榮翔做過第一次手術的山東省醫大附屬醫院的兩位心髒專家和方榮翔的夫人張玉榮接到香港,協助醫院會診并做好護理工作。

8月1日上午9時,方榮翔的第二次心髒手術開始了。主治醫生是港安醫院的兩位心髒專家葉滿威和金天任。手術前,方榮翔問兩位醫生:“手術之後我還能上台演出嗎?如果還能演出,哪怕再痛苦再危險我也要做。”

這麼大面積的心肌梗塞,醫生怎敢打保票?醫生問他:除此之外,你還有什麼要說的?方榮翔預料到這次手術兇多吉少,便拿起筆來寫下了自己的“重托”。寫好後除留給家屬還影印了一份叫朋友轉交給我。後來,我還在方榮翔之子方立民的《滄海藝魂》一書中看到過這份“重托”。

方榮翔在香港港安醫院病榻上寫到——

“如果我不幸,喪事要簡辦。盡管有許多朋友和政府的關照、關懷,但也要求他(她)們為我節省。我的遺體就地火化,骨灰撒于香港海灣這塊世界美地,我該多幸福啊!不要留骨灰盒,我的演員名字留給了廣大觀衆,這是一個演員一生中最大的榮譽。

我向文化廳、山東省平劇團又(有)一個要求,就是裘師相贈的那份戲衣,十多件是珍貴的遺産。我誠懇建議,在北京、天津、山東幾處展覽。要把這個珍品永存,裘派事業永存。

十二出戲是裘派之精華,由鉗韻宏、夏釣龍、朱錦華、我四人共著,在中國戲劇出版社出版(北京東四八條52号蘇明慈主持)請他們堅持下來,把這部裘派藝術精華留下來,傳下去,不負衆望。

我希望不向遺體告别和(舉行)追悼會儀式。如醫生需要研究,我願獻出自己。

向黨和國家各級上司、山東省委、省政府、省人大、省政協各級上司,各界朋友,祝願工作順利,事業興旺!”

這是一篇“重托”,也是一篇“遺囑”。它是方榮翔臨上手術台前,在決定他命運的攸關時刻,用他純潔和高尚的心靈為自己譜寫的不朽篇章。

手術室的時鐘走到上午9點半,方榮翔第二次心髒手術開始了。醫生打開胸腔,發現他的胸肌與心髒粘連,手術遇到了困難,稍有不慎,就會造成心髒大出血,無法搶救。

據其子方立笙事後告訴我,給他父親做手術前,是由他代表家屬在手術單上簽字的,當時做了幾個輸血方案,他父親是b型血,但他和妹妹方麗華(他倆都是随團演員)的血型都不是b型,用醫院血庫裡的血又怕出意外。

這時,等候在手術室外的一些人争相要求捐血,其中有來自港島的、九龍的、新界的,還有幾位外國朋友,既不知道國籍,也不知道名字,場面十分感人。

那天上午,醫生、麻醉師、護士8點多進入手術室,由于病情複雜,手術一直做到晚上7點半才完成。方榮翔在手術台上整整躺了近12個小時。

手術成功了!

方榮翔重新“搭橋”的心髒動脈開始正常供血。喜訊傳開,等候在手術室外的人們沸騰起來。人們奔走相告,熱愛平劇的香港《大公報》女記者葉中敏,懷着喜悅興奮的心情趕寫了方榮翔手術成功的特寫新聞。第一時間發排,消息迅速傳開,所有關心方榮翔的中外人士都欣喜若狂。

方榮翔在香港發生的驚險一幕,感人肺腑

在香港住院期間,方榮翔得到了許多朋友無微不至的關心和照顧。李和聲和李尤婉雲伉俪多次把在家裡炖好的人參雞湯送到醫院給他補養身體。方榮翔這次在港新收的徒弟王海波因在台灣事務纏身不能一直守在師父身邊,就三天兩頭地往醫院打電話問候。有的朋友知道方榮翔做手術花銷很大,提出要送給他一筆錢,被他婉言謝絕了。

面對這些,方榮翔心裡所想的是:我怎麼報答他們呢?唯一的辦法就是早日康複,重返舞台為觀衆演好戲。是以做完手術沒幾天,他就急着要出院。

方榮翔的健康情況明顯好轉,在他一再要求下,經醫生同意,8月15日,他從港安醫院搬到了北角聯藝娛樂公司所屬專門用來接待内地到港文藝演出團體的僑輝大廈。待時任新華社香港分社副社長張浚生和我去探望他時,他除了表示感謝之外,再次向我們提出重返舞台的要求。我們還是勸他好好休養,等身體康複了再考慮演出的事情。但我心裡卻在想:他真是一個執着的藝術家。

方榮翔離不開舞台,舞台更離不開方榮翔!

經新華社和山東省聯系,最後決定,方榮翔還是回省療養。在離港之前,即8月23日晚上,團長陳湘元在北角敦煌酒樓設答謝宴會,寬敞的宴會廳裡洋溢着依依不舍的氣氛。

方榮翔微笑着說:“今天是我出院後第一次出門,很高興有這麼一個機會向拯救我生命的港安醫院的各位上司和醫生醫師們,向百般愛護支援我的香港平劇票房的幾位老朋友,向新華社的各位在座上司,表示由衷感謝。同時,也感謝大家對山東平劇團來港演出的熱情支援,在大家的關懷下,我不僅得救,而且這麼快就恢複了健康。我再次向大家表示感謝。”他說完這番話,向在座的各位深深地鞠了一個躬。

席間大家即興講話,很是熱鬧。

王紹興建議,方榮翔最好繼續留在香港,參加九月份在新光戲院舉行的“紀念梅蘭芳藝術大師經典名作彙演”。他接着又說,到時候方先生一定要聽醫生的話,醫生說可以唱就唱,說不能唱就不唱。這個建議立刻得到大家的鼓掌贊同。

方榮翔一聽這番話,更加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動了。他站起來走到麥克風前說:“各位的深情厚意我銘刻在心……我本應不能激動,但我無法抑制自己的心情。為了感謝各位對我的關懷,表表我的心情,我現在為大家念幾句平劇道白,請醫生和大家檢驗一下我手術後的嗓子比過去怎樣?”因為有醫生在場,大家比較放心,于是鼓掌歡迎。

方榮翔如在舞台上一樣,精神為之一振,用他醇厚、洪亮的嗓音,帶着深沉悲切的感情,表演了《赤桑鎮》中包公的一段道白:“嫂娘,嫂…娘…,小弟自幼被爹娘抛棄,多蒙兄嫂撫養成人,如今養育之恩未報,誰知包勉……”在座各位熱淚盈眶,感動不已。

待方榮翔一唱完,葉滿威大夫趕忙跑到他面前,用聽診器一聽,心髒跳動正常,高興地同方榮翔握手、擁抱,大家也高興地報以掌聲,并合影留念。最後大家再次舉杯,共祝方榮翔手術成功,身體健康,藝術長青。

方榮翔是一個重感情、重友誼的人,更是一個重藝術、重藝德的人,他不僅是平劇界的師表,也是我們每一個人的楷模。

(圖文來源于宋韻平劇頭條号,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