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淮海戰役中的起義雙雄,竟然都早已是共産黨員諜戰驚魂,與軍統鬥智鬥勇二虎将關鍵時刻起義,黃百韬兵團覆滅

作者:蓑衣芒鞋斜雨街

上一篇中,我們提到張克俠這位黨齡超過二十年,蟄伏在國民黨軍隊中的進階将領,中将副總指揮,在大戰前夕牛刀小試,與陳毅元帥聯手策反了著名的“三姓家奴”郝鵬舉。郝部兩萬餘人在台兒莊倒戈,這樣的陣前起義極大地刺激了國民黨軍隊。同時,此次起義不但粉碎了國民黨軍進攻魯南解放區的意圖,更為淮海戰役獲得了大量關鍵性情報。

正是張克俠将《徐州城防部署圖》傳遞給了陳毅和粟裕司令員。這份詳盡的兵力配置圖,為華野日後攻占“首都”南京的北大門徐州提供了重要依據。

”率部起義的“佩劍将軍”

淮海戰役中的起義雙雄,竟然都早已是共産黨員諜戰驚魂,與軍統鬥智鬥勇二虎将關鍵時刻起義,黃百韬兵團覆滅

張克俠(右)

1948年 10 月,在淮海戰役即将發起之際,華東野戰軍特地派出敵工科長楊斯德,以陳毅司令員代表的身份潛入徐州第三綏靖區,協助張克俠開展起義準備工作。

正當張克俠積極活動的關鍵時刻,國防部參謀總長顧祝同來到了徐州。他此行的目的,是來傳達蔣 介石旨意的。蔣對這次徐州決戰相當重視,前不久在南京召開的軍事會議上曾放言 :“徐蚌為首都門戶,黨國存亡,在此一舉。是否能免于崩潰,就看今後這三個月了。前方 将領要戮力同心。”顧祝同在徐州 “剿總”傳達完,即安排了授劍儀式。他威嚴地站在台上,把專門在 德國定制的,劍身上刻有“不成功 便成仁”、劍柄上刻有“校長蔣中正 贈”字樣的兩把鎏金寶劍,佩戴在第三綏靖區副司令官張克俠、綏靖區副司令官兼第七十七軍軍長何基 沣的腰間。

淮海戰役中的起義雙雄,竟然都早已是共産黨員諜戰驚魂,與軍統鬥智鬥勇二虎将關鍵時刻起義,黃百韬兵團覆滅

顧祝同一手搭在張克俠 身上,一手拉着何基沣的手,說 : “自古徐州乃兵家必争之地,二位将軍是把守徐州北門的虎将,校長特 派小弟前來賜劍,二位必能體察總 裁用心。”

10 月下旬,華東野戰軍各部開始向南移動。陳士榘參謀長向楊斯德發出訓示 :淮海戰役将在 11 月8 日發起,屆時将由七縱、十縱、十三縱從三綏區正面渡運河南進, 分隔徐州同黃百韬兵團的聯系。要求何、張部按計劃在戰役發起時起義。并明确了聯絡方式、識别标志和開進路線 ;起義後,分兩路開向解放區。

此時,張克俠的處境相當困難。馮治安(徐州第三綏靖區司令官)因為張曾多次動員過他起義,是以對張存有戒心,一直令張住在徐州,不允許張接近部隊。此外,不久前馮玉祥夫人李德全通過解放區的電台号召西北軍将士起義,加重了馮治安對張的戒備。面對這種困難局面,張克俠認為自己必須設法脫身,盡快趕到賈汪,以保證起義的順利和成功。這時,前方已有了戰鬥,張克俠便向馮治安提出去賈汪參加作戰指揮,并通過何基沣及五十九軍進階将領向馮提出同樣要求,馮一概拒絕。張克俠嚴正地對馮說明 :“前方吃緊,我應該到位,不然,無法向總座交代。” 馮不予理睬。

11 月 8 日淩晨 4 時左右,張克俠要來吉普車,帶了一個随從,向賈汪出發。當時,徐州四周已戒嚴封鎖,等候出入的車輛擁塞在路上。張的車直開到栅門口,哨兵見他身穿将軍服,馬上開門放行。

張克俠以為走得很機密,但不知參謀長、軍統特務陳繼淹早已派人監視他。他一出發,陳便知道了。

在馮治安樓下住的是馮的随從進階參謀尹心田。解放後,尹告訴張克俠說,8 日早晨,陳繼淹慌慌忙忙進來對他說 :“張副司令開小差了,你知道嗎?”說完就匆匆上樓向馮治安報告去了。半小時後,馮全副武裝走下樓來,叫尹準備汽車去見劉峙(徐州“剿總”總司令)。尹問馮做什麼?馮說“:去報告張克俠開小差的事。”尹早年參加過共産黨, 在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時與張克俠是同學,平時關系很好,有意成全張的行動,即說“:事情還沒有弄清楚就去報告,萬一錯了,劉峙一定會批評你過于慌張。”尹建議 :“最好先打電話到各處,問問張副司令是否在那裡,請他回個電話。”這樣,馮治安猶豫了,沒有立即去報告,給張克俠的脫險赢得了時間。

為了穩住馮治安,張到賈汪後就打電話給他,說“:前方吃緊,我到前方來了。解放軍昨晚已開始攻擊運河閘了,在這重大戰争面前, 我必須和我們部隊同生死共患難。我希望你也來前方。”馮治安自然是不敢去前方的,于是送了個順水人情,命張在前方負責指揮。這樣, 又為起義赢得了時間。

張克俠上午 8 時趕到賈汪總部。何基沣告訴說 :“昨夜孟紹濂副軍長從徐州趕回來以後,立即在五十九軍軍部召集了一個軍、師上司幹部會議,楊斯德同志出席并宣布了起義計劃,解除了一些人的疑慮。”當時也有些頑固分子反對起義,十八師崔振倫師長拔出手槍說 :“誰反對,以手槍對待。”

淮海戰役中的起義雙雄,竟然都早已是共産黨員諜戰驚魂,與軍統鬥智鬥勇二虎将關鍵時刻起義,黃百韬兵團覆滅

1948年11月6日,淮海戰役爆發,國民黨第七兵團司令黃百韬被包圍在碾莊一帶。黃百韬被包圍後頑固抵抗了十幾天,對我軍造成了很大損失。11 月 8 日上午 10 時, 張克俠、何基沣率西北系國民黨五十九軍兩個師、七十七軍一個師和一個團共兩萬餘人,在陣前光榮起義。這是華東戰場上又一次國民黨軍起義,其人數之多,編制之完整,影響之深遠,超過了以往任何一次。正是他們的起義投誠徹底斷送了黃百韬突圍的希望。起義部隊按計劃讓出河防, 解放軍迅速挺進,黃百韬兵團陷入重圍,10 萬敵兵全部被殲,兵團司令黃百韬陣亡,淮海戰役旗開得勝。雖然分屬不同陣營,但終究是經曆過抗戰洗禮的将軍,就此殒身内戰,不得不讓人扼腕惋惜。

從此,說道張克俠就不得不提何基沣。何同樣出身西北軍,從基層軍官一路受到重用,但他心中強烈的愛國主義始終沒有退卻。九一八事變後已經升任旅長的何基沣不滿日本人侵略中國,在喜峰口英勇抗擊日本侵略者,打擊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張氣焰。1937年,抗日戰争全面爆發後,何基沣駐守盧溝橋一帶,他多次抵抗日本侵略者,他是當之無愧的抗日名将,他的名聲使用戰功壘築的。

1939年,何基沣加入我黨,他表面上是國民黨進階軍官,實際上卻是我黨的正式黨員。為了拉攏何基沣,蔣介石特意贈送給何基沣一把中正劍,希望何基沣能為自己效力。蔣介石也有意提拔何基沣,在蔣介石的提拔下,何基沣晉升為77軍軍長。新中國成立後,何基沣先後擔任南京警備區副司令員、水利部副部長等職務。後來他先後擔任了全國人大代表以及全國政協委員,他将餘生獻給奉獻給了新中國的工業水利建設事業,最終于1980年因病去世,終年82歲。

黨中央對張克俠、何基沣起義給予高度評價。毛澤東主席在賀電中,稱這次起義“極有利于革命戰争的發展”。朱德總司令則贊揚這是淮海戰役的“第一個大勝利”。粟裕說 :我南下部隊如果再耽誤半小時,敵軍逃進城去,局面就大不一樣了。

根據華東局訓示,起義部隊被改編成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五十九軍和第七十七軍,張克俠任五十九軍軍長。1949 年 1 月 10 日,五十九軍與華東野戰軍渤海縱隊合編為第三十三軍,張克俠任軍長,隸屬第三野戰軍第九兵團建制。随後,張克俠率部參加渡江戰役,在廣德追擊戰中殲敵萬餘。後又随陳毅兼任淞滬警備區參謀長,為解放上海作出了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