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田兆武:不負衆望,做一個拿大人生價值從社會為分母,踏入現代電化學無人區,收獲科研成果豐碩,組建廈門大學科研組,推動電化學學科建設,打破國外壟斷,開發自己的儀器, 《培養江南各地電化學人才主辦ISE年會》一書的作者說。

作者:科技創新與品牌
田兆武:不負衆望,做一個拿大人生價值從社會為分母,踏入現代電化學無人區,收獲科研成果豐碩,組建廈門大學科研組,推動電化學學科建設,打破國外壟斷,開發自己的儀器, 《培養江南各地電化學人才主辦ISE年會》一書的作者說。

田兆武

1927年6月生于福建省福州市,實體化學家,中國現代電化學創始人之一,廈門大學化學系教授。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1984年當選為威爾士大學榮譽理學博士學位,1996年當選為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現更名為開發中國家科學院院士)。曆任國際電化學協會副會長、中國化學會理事長、廈門大學校長、國家教委化學教學指導委員會主席、福建省科學技術協會會長、固體表面實體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第一主任、《電化學學報》副主編、 《中國科學》編輯部,第六屆全國政協委員,第七、八、九屆全國政協常委。

在與研究所學生的座談會上,田兆武教授說:"生命的價值就像一個分數,取自社會為分母,回報給社會的分子。每個人都有高分,當你把它們加在一起時,社會進步很快。"

然而,回顧自己的一生,田兆武總是謙虛地說,他隻是想知道如何抓住有限的機遇,變劣勢為恩惠,努力自學,注重跨學科,為中國的教育和電化學科學事業,進而回報給社會。

<h1類"pgc-h-center-line"樣式"文本對齊:居中">從社會中取出作為分母</h1>

1927年,田兆武出生于福州,有七個兄弟姐妹。他的父親田澤恒曾任清政府福州五邊學校文化導師,十分重視詩歌傳承人,經常教育孩子"誠實做事,做人"。這句話,田兆武修行生活。

田兆武從小就下定決心要刻苦學習,低調生活,回歸社會。那一年,大哥哥以優異的成績高中畢業,拿到了福建省僅有的兩個冷獎學金,于是成為學習的榜樣。生活中的大哥經常給他各種動手的小實驗,比如電燈、鋼筆、鬧鐘等,這讓田兆武養成了一個善于動手、善于學習的習慣。在一本幫助太陽大哥的書中,田兆武偶然發現了大學化學教科書,從他心中的化學之謎中種下了一顆神奇的種子。

田兆武中學階段恰逢抗日戰争,師生往往半途而廢地躲在防空洞裡,民族苦難加深了他向國家科技彙報的決心。

1945年,田兆武進入廈門大學,但幸運地遇到了陸家熙、錢仁元、蔡啟瑞等好老師。老師們博學的才華讓他意識到自學和跨學科交叉研究的重要性。陸家熙先生的啟發式教學方法,成為他未來教學和科研創新最重要的指路明燈。

大學期間,田兆武的辛勤耕耘和學習赢得了陸家曦的贊賞。陸家喜不僅給他分别配置設定了一門選修課,還讓他大學畢業後留在學校當助教。田兆武被提升為講師,陸先生委托他教授"實體化學"和"材料結構"。這是一個機遇,也是一個挑戰,實體化學因其複雜的概念,一直是老師和學生最頭疼的課程。田兆武緻力于教學和研究,認真研究實體化學和結構化學的概念和方法,再教給學生,深受同學們的好評,也為他未來的科研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在田兆武看來,教學的過程也是難得的自學和成長的過程。

1956年,田兆武作為代表被派往南京聽德國電化學專家講座,等了兩個月專家沒來。對此,他沒有抱怨,而是想辦法買《數學方程》和《熱傳導理論》兩本書,通過自學掌握内容,回到學校後學到的知識,系統地解決自催化電極過程理論分析,這是他進入電化學領域遇到的"攔路先鋒"的第一步。

"文革"時期無法進入實驗室,田兆武在他的家鄉福州,街上購買半導體等零件,自組裝收音機和萬能手表,通過反複動手測試,了解半導體的應用原理,而在此之前,他的實驗室或電子管。這孤獨多年的尋寶經曆為他未來的科研,奠定了良好的跨學科基礎。

在1978年第一次去歐洲旅行時,田先生從他在英國的500磅中拿出400磅,買了一台新推出的TRS-80個人電腦,并利用同伴的時間去購物學習如何使用它。回國後,這台電腦受到四機部上司的高度重視,因為沒有這樣的微機,田兆武受邀到各科研院所上司和科技人員示範了操作的使用情況。回到廈門大學後,這台微機成為各姊妹校參觀和科研項目的焦點。田兆武從THE LANGUAGE開始,編寫了各種計算程式,幫助解決了當時一些大型電子計算機繁瑣耗時的計算工作,這種微機在科研實驗資料計算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田兆武:不負衆望,做一個拿大人生價值從社會為分母,踏入現代電化學無人區,收獲科研成果豐碩,組建廈門大學科研組,推動電化學學科建設,打破國外壟斷,開發自己的儀器, 《培養江南各地電化學人才主辦ISE年會》一書的作者說。

1978年第一次歐洲之行,與田兆武、吳浩清、餘泉、楊文志一起開始。

<h1級"pgc-h-center-line"風格"文字對齊:居中">步步走進現代電化學無人區,收獲科學成果</h1>

田兆武在大學任教時,電極過程動力學的國際研究熱潮正在興起,他在"實體化學"講座中意識到電極過程動力學在現代電化學的發展中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他克服了語言困難,咀嚼了新釋出的俄文版《電極過程動力學》。

此後,在陸家喜先生的鼓勵下,他選擇了與導師截然不同的研究方向,勇敢地進入了電化學領域,這在當時的我國幾乎是空白的,經驗可學的很少。此時,新中國剛剛成立,沒有出國留學或繼續深造的機會,沒有留學的機會。一切都隻能靠自學,田兆武的處境就像一個先驅。

這個地方人口越稀少,收獲的可能性就越大。

從穩态實驗到瞬态實驗是20世紀50年代電化學動力學研究的一次飛躍,田兆武始終走在學科的最前沿,從經典的電化學研究到現代(光譜)電化學研究,在理論上、研究方法、應用(他稱之為"三駕馬車")都做了很多開創性的工作。同時,他非常重視跨學科,在化學分析、微系統制造、生物晶片點狀技術、基于液相儲能的新型超級電容器等領域都取得了豐碩的科研成果。

<h1級"pgc-h-center-line"風格"文字對齊:居中">廈門大學科研組的成立,推動電化學學科建設</h1>

為了推動國家電化學研究水準,早在1984年,田兆武就邀請了國際知名電化學專家(包括三位國際電化學會前會長)到廈門大學教授電化學場拉曼、紅外等六類實驗技術。在短短一年的時間裡,在他的主持下,廈門大學建立了各種具有精細能級分辨率的光譜和光譜研究學科。目前,廈門大學在拉曼光譜、紅外光譜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均處于國内領先地位。

田兆武:不負衆望,做一個拿大人生價值從社會為分母,踏入現代電化學無人區,收獲科研成果豐碩,組建廈門大學科研組,推動電化學學科建設,打破國外壟斷,開發自己的儀器, 《培養江南各地電化學人才主辦ISE年會》一書的作者說。

20世紀80年代,田兆武在實驗室工作

1986年,在蔡啟瑞、田兆武、張謙二等專家的推動群組織下,成立了固體表面實體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廈門大學),這是廈門大學第一個國家重點實驗室。田兆武成為實驗室首任主任,同年成立了第一批實體博士後科研流動站。

1995年11月,美國權威期刊《科學》雜志将中國13所優秀大學和11個領先的國家重點實驗室列入名單,廈門大學固體表面實體化學實驗室排名第三。

<h1級"pgc-h-center-line"風格"文本對齊:"居中">打破國外壟斷,開發自己的儀器</h1>

直到文化大革命前夕,教學實驗先進精密儀器的制造基本上被國外企業壟斷,中國沒有足夠的資金購買進口産品,是以很多研究隻能尴尬地停留在理論層面。這是化學發展的一大障礙,學生的大學論文,隻能停留在純粹的理論水準上。

20世紀70年代,田兆武走訪一家企業,看到一台從日本進口的儀器,但由于技術保密,日方甚至沒有給出路線圖,說明書非常簡單,維護和使用難度很大。田兆武深感屈辱,為什麼我們是這麼大的國家,卻不能自己開發儀器,隻能靠進口?

田兆武在電化學瞬态科學研究的過程中,也經常遇到沒有儀器無法進行實驗驗證的困難,這讓他下定決心要研制自己的儀器。

20世紀70年代初,田兆武帶領團隊在總結以往科研成果的基礎上研制儀器。那段時間,田兆武除了吃晚飯,一直在實驗室裡忙碌。即使當他回到家時,他的大腦也在思考他在實驗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和可能的解決方案。

1974年,田兆武團隊終于研制成功了"DHZ-1型電化學綜合測試儀",并免費傳遞了三明無線電二廠的全部技術,批量生産了數百台。儀器各部分均采用國産材料,主要功能範圍和一些技術名額比國外進口的同類儀器,達到國際水準。

"DHZ-1電化學綜合測試儀"的成功生産,結束了中國制造電化學綜合儀器失敗的曆史,突破了依賴國家外彙進口裝置的困難,使許多研究機關能夠使用這種國産儀器開展工作,并帶動了我國電化學的科研水準, 是以,它可以在短短幾年内快速更新。

1978年,由電化學綜合測試儀和田兆武領銜的另外兩項科研成果獲得首屆全國科學會議獎,田兆武成為大會上獲獎最多的科學家之一。

田兆武:不負衆望,做一個拿大人生價值從社會為分母,踏入現代電化學無人區,收獲科研成果豐碩,組建廈門大學科研組,推動電化學學科建設,打破國外壟斷,開發自己的儀器, 《培養江南各地電化學人才主辦ISE年會》一書的作者說。

參觀電化學綜合測試儀(小田聰,左)

<h1級"pgc-h-center-line"style"text-align:center"是《在江南各地培養電化學人才"一書>作者。</h1>

電化學綜合測試儀的成功研發和生産,使國家越來越重視電化學人才的培養。1977年,受四機部委托,在廈門大學化學系開設了全國首門"電化學研究方法短期課程",上午安排電化學理論課,全程由田兆武講授。

當時教學條件差,沒有投影儀和電腦等輔助工具,田兆武每天早上連續3節課,都依靠黑闆書,在黑闆上畫線圖和計算。當天下午,實驗課結合"DHZ-1電化學綜合測試儀"的示範操作,做了70多套實驗。由于理論和實驗的緊密結合,短期課程取得了圓滿成功。

此後,我國電化學行業人才培養如雨後春筍般湧現,許多參加教育訓練的青年才俊後來成為各自機關的學科帶頭人,是以這個短期教育訓練班被昵稱為中國電化學的"黃埔軍校"。

1984年,田兆武的專著《電化學研究方法》出版,這是中國電化學的經典著作之一,已成為國内電化學研究所學生和科研人員的重要教材和參考書。直到今天,人們經常在網際網路上搜尋這本書作為參考。

意識到短期教育訓練班對培養民族電化學人才的重要性,田兆武或邀請國内外知名專家,或親自舉辦過許多電化學教育訓練班,如1984年的"現代實驗技術教育訓練班";人才培養的形勢,使我國電化學科學研究整體水準完成了從傳統電化學向現代電化學的跨越。

<h1級"pgc-h-中線"風格"文字對齊:居中">主辦伊勢年會提高我國電化學整體水準</h1>

1988年,中國化學會電化學專業委員會成立,田兆武擔任首任常務理事長。

田兆武:不負衆望,做一個拿大人生價值從社會為分母,踏入現代電化學無人區,收獲科研成果豐碩,組建廈門大學科研組,推動電化學學科建設,打破國外壟斷,開發自己的儀器, 《培養江南各地電化學人才主辦ISE年會》一書的作者說。

照片 20世紀80年代在鼓浪嶼的袁千教授(左,兆武)

到20世紀90年代初,我國電化學隊伍不斷壯大,随着與國外學術交流的深入,田兆武更加意識到國内外電化學發展與國際交流重要性之間的差距。

在與中國其他同僚達成一緻後,田兆武于1990年代表中國電化學界向國際電化學協會(ISE)提出申請,并于1995年成功主辦了第46屆國際電化學學會(廈門)年會,并擔任會長。這是ISE會議首次在中國舉行,來自全球45個國家和地區的812名與會者,其中63%的外國代表,收到的學術論文超過900篇,其中最多的是在國際電化學會議上舉行的。

次年,田兆武當選為國際電化學會副會長,此前既不是ISE的會長,也不是中文副會長。下一屆年會主席對會議評論道:"這次會議非常成功,下次對我們來說會很困難!本次會議使中國在國際電化學界的地位邁出了一大步,也為廣大電化學工作者提供了廣闊的國際交流平台。

1995年,《電化學》雜志首次出版,田兆武是第一任主編。

2011年,他被授予中國電化學大會最高榮譽,首次獲得中國電化學成就獎。

<h1級"pgc-h-center-line"style"text-align:center">校長肩并肩地承擔着科研管理的意外負擔</h1>

田兆武是中國改革開放(1982年2月-1988年9月)後國務院任命為大學校長的第一位教授。在他任職期間,廈門大學先後建立了研究所學生院、廈門大學出版社、政治法學院、經濟學院、技術科學學院、藝術教育學院、國際教育中心等多個涉外學科。

田兆武主張建立三學期制,即從每學年兩個學期開始,形成短學期五周,學生可以短學期參加各種調研學習,如聽跨學科講座和報告、參與創新實驗研究或到國外名校交流學習等。時至今日,廈門大學仍采用三學期制。

他特别注重人才的引進和建設,培養了一批優秀的青年教師,如萬慧軒等優秀中青年教師的提拔,并努力争取黃本利等優秀學者在學校工作,建立首個博士後流動工作站,為孫世剛等優秀國際學生返工, 親自到教育部申請名額。黃本利、萬惠軒、孫世剛等後來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田兆武一直把自己當成科研人員,在任校長7年,他的科研從未停止過,他掌握着大小,利用每一點都可以利用的時間,進入科研的世界。

<h1類""pgc-h-center-line"樣式"文本對齊:"居中">綠色交通的核心</h1>

作為全國政協委員、常委、中國科學院進階委員連續四屆,田兆武從未忘記自己提出建議的使命。自2003年城市擁堵和能源消耗問題首次出現以來,他預見到要大力發展公共交通,然後,十多年來,他在《中國科學院建議》、《智庫觀點》中為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提出了幾項技術和政策建議, 《全國咨詢》及中國科學院向國務院送出的咨詢報告。

2010年,84歲的田兆武應邀參加國家發改委新能源汽車咨詢小組,三次赴京,就國務院"十二五"規劃中戰略性新興産業的制定提出建議。

如今,我國新能源汽車特别是電動汽車呈現出蓬勃發展的趨勢,有效緩解了能源消耗和污染的壓力。

為了緩解交通擁堵,近兩年來,田兆武在90多歲時,通過中國科學院《教育部傳媒》咨詢評論等專欄文章,提出建設懸浮式空氣太陽能公共交通系統,依靠太陽能供電,為空中客車供電, 并設計電動汽車充電站下方,為道路電動計程車提供超額電力供應,實作太陽能自産、減輕電網負擔等建議。

<h1級""pgc-h-center-line"風格"文本對齊:"中心">下一代道德成長的核心</h1>

除了忙于教學和科研,田兆武還特别注重對青年學生的道德操練。前幾年,無論年事已高,他仍然熱情地參與國家科學道德宣傳工作,指導學生實踐科學倫理,培養良好的學術作風和科學報道,國家振興與個人有機統一發展。

2009年,田兆武捐贈80萬元,啟動"田兆武跨學科獎勵基金",面向全校獎勵在跨學科研究方面有突出貢獻的人。

2017年,他和從事電化學研究的同僚們捐贈120萬元,設立廈門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天兆武教育發展基金、獎勵優秀貧困學生的廈門大學"清冷獎學金"、"兆武天天能源電化學青年獎" 該獎項旨在獎勵為全球能源電化學研究做出傑出貢獻的年輕科學家。

如今,這兩個獎項都獲得了超過200萬美元的資助。

<h1類""pgc-h-center-line"樣式"文本對齊:居中">日落無限好,在接近黃昏時分精彩</h1>

田兆武道:"夕陽無限好,在接近黃昏的時候很美妙。"當其他人哀歎時間不多時,他每天都在不斷學習各種電子産品的使用,學習專業知識,觀看新聞,了解國家的主要政策趨勢并提出建議。

新冠爆發後,田兆武四處尋找捐款方式,廈門大學基金會公布了捐款管道,他首先緻電基金會,捐款10萬元。用他自己的話說:"你不能自己去前線,即使是普通的勞工階級,你也要盡力而為。"

田兆武常說:"不要辜負機會,機會不會辜負你。"

他補充說:"我不知道生命何時會到來,但我希望在我有生之年回饋社會,努力成為一個大人物,成為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

來源:科學、技術和品牌雜志

作者:溫/通訊員 吳青宇

編輯:賈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