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無限流量與5G要來:但距淘汰wifi還有多遠?

日前,彭博社發文稱,5g時代來臨 wifi或将退出曆史舞台,指出目前美國主要移動營運商均提供無限資料流量服務,消費者無需再開啟wi-fi網絡來避免昂貴的流量費。這将可能促使wi-fi退出曆史舞台。此外,一些新技術的出現也讓wi-fi的前景變得暗淡無光。

但在筆者看來,盡管未來新的技術,無限流量與5g時代等各方面因素推動的結果,但若要真正淘汰wifi,怕是還有很長一段路走。

我們知道,日前,美國第一、二大電信營運商verizon和at&t接連宣布将為使用者提供“上不封頂”的流量服務之後,美國四大營運商都開始推出了無限流量。

國内無限流量體驗打折背後的雞肋感

在國内,在網絡提速降費以及取消漫遊費的壓力下,營運商也紛紛采取措施,進行“網際網路+”轉型的措施,其中就有“無限流量”套餐,國内三大營運商在去年紛紛都推出了“無限流量”套餐。比如上海聯通、河南聯通和廣東聯通此前也相繼推出了無限流量、通話的“冰激淩套餐”,月費5折,199元起。但業内吐槽國内的無限流量普遍存在存在某種問題或陰謀或者說體驗打折的情況。

基本情況是這樣的。比如說使用流量超出套餐内的流量後,手機網速将降到最高隻有128kbps的2g模式,盡管可以無限使用,不再額外收費,但其實在超出套餐的部分已經被嚴格限速,上網體驗奇差。據說電信公司推出的磅礴卡,每月固定資費46塊錢,能夠享受2gb的本地4g網速流量,超出2gb後,本地流量可以繼續免費使用,但是将會限速,最高速度為3.1mb,下行速度約為384k。早前聯通推出了398元/月的冰激淩套餐,聯通官方曾表示如果流量當天超過2gb或當月超過40gb,網速将被限制為下行最高384k,上行128k。

而除流量限速之外,國内營運商推出的“無限流量”業務基本都限制在本地,異地使用将另外産生費用。甚至有部分營運商提出,“無限流量”套餐業務隻支援新使用者使用,老使用者無法辦理。

是以,從這裡看出,營運商推出這項無限流量服務事實上并非真正意義上的無限流量,而更多類似于一種閹割版本,基本上是在超出規定的套餐流量數之後,就被轉化為低速網絡,這會造成使用者體驗差的後果。是以,所謂的無限流量,并非真正意義上的無限,而是在流量上限、速度與地域等方面存在諸多限制,這使得這種類似閹割版的無限流量充滿了雞肋感。

比如此前基于聯通的冰激淩套餐,有網友吐槽說,不如直接說成398元包40g流量3000分鐘通話,還不累計不結餘得了。

這背後有哪些原因?為什麼說無限流量取代wifi的說法目前并不現實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一方面在于,各大營運商推出的“無限流量”有着很好的拉新的營銷效果。另一方面,目前的通信市場競争激烈,并且面臨着提速降費、取消漫遊費的大趨勢,通過這種低成本的套餐讓利給使用者能夠更好的赢得人心,但這種套餐的水分很高,也源于技術、成本以及業績上的問題。

營運商開始紛紛試水無限流量套餐,讓消費者重新燃起對無限流量的希冀之光。而無限流量難以實作的原因,還是因為無線頻率資源有限,和固網不同,無線資料的傳輸都要依靠頻寬,三大營運商每家的頻率資源更是珍貴資源,而目前一個基站能夠承受的流量是幾百兆,每個基站的接入使用者數量也是有上限的,使用者優惠接入多,就會影響所有使用者的上網速度,是以,營運商的網絡品質随着使用者數的增加不斷下降。

在目前娛樂消費需求暴漲的今天,4g網絡的上網速率越來越快,頻率資源沖突已經在日益彰顯,高清視訊與直播、vr遊戲、短視訊時代,無限流量使用者規模上漲會導緻頻率資源被少數人占據,流量會瞬間達到幾十兆幾百兆,如果過度放開無限制的使用,基站無法承受。

是以,從這點看來,完全不限制流量的很難做到。是以,技術上的限制與瓶頸,注定了真正意義上的無限流量套餐還需要打破頻率資源有限性的限制,在技術上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另外一方面是業績考核,無限流量推出很可能導緻營運商成本投入增長,包括計費體系增加子產品的成本,以及為保證高品質服務必須不斷增加基站建設,而基站建設之後還需要支出不斷增長的占地費用、後期維護費用等。加之營運商無限流量過度放開,流量營收收入是否會增長還很難說,是以業績将受到影響。

而業績受到影響将導緻營運商要承受股東、投資者以及國資委的壓力。而國資委對于央企的工資要求和其産生的效益挂鈎,而央企也有對國有資産保值增值的責任。如果業績下滑,顯然會遭受投資者、股東壓力以及自身企業員工工資總額下降影響到内部團隊穩定性等諸多難題。

是以我們看到,在網絡提速降費以及取消漫遊費的壓力下,營運商在無限流量套餐之外,也有其他手段,也基本都是曲線救國的政策,比如說大流量卡,價位多在百元以上,主要針對真正有流量需求的使用者。比如移動推出的流量至尊卡等。另外,營運商也會與某些視訊網站合作,推出一些優惠流量套餐,也會針對一些體育賽事等推出低價大流量包。另外比如中國電信針對天翼手機使用者推出的“0元10gb天翼視訊定向流量包”,中國電信推出了4g+雲卡,就是純流量卡,無套餐、不清零、語音可折算成流量。

目前,在美國四大營運商中,t-mobile和sprint雖然也有不限量套餐,但同樣有限速、禁止使用無線熱點、達到一定流量關閉資料功能等限制。是以關于無限資料流量服務讓wifi對于手機而言變得無關緊要的說法在目前來看還并不現實。

5g時代能真正淘汰wifi?資費與技術上的難題待解,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不過5g時代要來了,無限流量在5g時代可能會有點不一樣,按照業界預計,2020年5g将開始全球範圍内商用。我們知道,5g時代将是萬物互聯的時代,智能汽車和智能家居、vr等都會使用5g網絡接入網際網路。另外,營運商要提升業績,也要發展物聯網、雲、大資料這些新業務,而這些業務跟5g時代契合度非常高,5g網絡一旦正式商用,有望撬動物聯網産業。

而且5g帶來的上網速度遠超目前4g體驗。有說法是5g的網速能達到4g的10-100倍,能實時傳輸8k分辨率的3d視訊,或是在6秒内下載下傳一部3d電影。

但問題是,2020年5g商用目前隻是一個預測,也并不是全國的5g就完全無縫覆寫,它需要一個相對較長的建設周期去逐漸緩慢替換覆寫的過程,而按照規律來看,現有的4g lte依舊會持續演進,成為5g平台重要的組成部分,而且5g商用後4g、3g、2g這些網絡也會繼續工作。

關于彭博社提到的5g速度不僅會對網絡速度實作提升,減少更多的流量費、促使wifi退出舞台這更多是一種理想的情況。

前面提到營運上轉型的業績考核問題,那麼5g高速網絡時代對于營運商來說,是一個提升流量資費以便提升業績的重要時間節點,是以針對5g使用者的流量套餐資費,大帶寬的流量消耗,5g時代更可能會帶來的額外功耗以及資費暴漲的問題,而且目前許多使用者都表達了對5g時代流量資費問題的擔憂,另外市場還會面臨支援5g的終端性能提升導緻的額外功耗以及有限空間内如何實作多天線設計等系列問題。

另外,5g時代是否能突破無線頻率稀缺的技術瓶頸還很難說,這意味着無限流量真正成為現實在5g時代依然存疑。是以,如果5g資費的幅度暴漲,顯然會有更多的流量需求可能會分流到wifi網絡當中,從2009年起,中國移動投入巨資在全國範圍建設了上百萬個wifi熱點。而這些wifi熱點的推出,也的确為移動資料網絡的分流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一些沒有手機信号或手機信号不穩定的辦公樓或家庭住宅,也依然需要wifi來補充。是以,在5g時代,使用者依然需要盡可能在有wifi的環境下再做一些下載下傳視訊等耗流量的事,以便節省更高的流量資費費用。

另外,彭博社認為,一種被稱為“lte-u”(lte in unlicensed spectrum) 新系統,它使用非授權頻譜來給蜂窩資料通信增加可用網絡流量,即在wifi頻段上部署lte的技術解決方案。它是替代wifi的技術因素。

但事實上,對于lte與wifi能否在非授權頻段上共存,業界目前還普遍存在着争議。阿爾卡特—朗訊、愛立信、高通等企業認為,在wifi頻段上部署lte對wifi信号的影響不大,但谷歌、微軟等則認為會有較大影響。2015年,谷歌曾上書fcc,稱lte與wifi共享5g頻段存在着潛在風險。同年,微軟也表達了類似的擔憂。

是以,在wifi頻段上部署lte的技術解決方案依然有許多不明确的技術難點以及潛在風險,是以說,從目前來看,從無限流量的存在某種問題或陰謀、營運商的利益博弈與業績提升難題、無線頻率稀缺的技術瓶頸突破難題以及5g可能産生的高額資費問題,加之在wifi頻段上部署lte的技術解決方案的不明确的技術風險以及4g向5g過渡中還會産生并存的諸多問題,目前說wif退出曆史舞台還不現實,目前移動網絡也無法做到真正的無限流量,是以,從現狀看,目前甚至未來幾年内都無法淘汰wi-fi,這個時間點的到來可能還有點遙遠

本文轉自d1net(轉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