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大資料:食品安全的“補天石”

當我們進入大資料時代,食品安全問題能得到有效解決嗎?

關注舌尖上安全的“2016年生态文明貴陽國際論壇—大資料時代的食品安全”主題論壇,7月8日在貴陽舉行。中國工程院院士邬賀铨在主題演講時提出,大資料是食品安全的“補天石”。

邬賀铨說,關注食品安全不是杞人憂天。全世界的食品安全指數,現在來看美國還是第一位,他是86.6分,中國2016年得分是65.5。美國食品安全的問題主要是食原性的病原體,其中主要是非傷寒沙門氏菌屬細菌。中國的食品安全問題更複雜。他認為,食品安全需要對生産流通、使用監管、法制等方面的把關。科學合理地運用大資料,就可使之成為食品安全的“補天石”。

例如,牛奶的檢驗比較嚴格,在流通環節工商部門檢驗12項,出入境檢驗60項,一個盒裝的液體牛奶從生産源頭到消費者手上總共需要至少6次抽查,總共971項名額,當然還不包括奶牛和飼料的檢驗名額。如果每個檢測名額按4個位元組計算,一年牛奶檢測的資料就是514t。是以,我國借助大資料來保障食品安全迫在眉睫。

大資料還可為食品提供生産數量上的安全。根據市場資料、氣侯和土壤資料分析告訴你種什麼賺錢,這就是精準農業。

大資料分析可挖掘大量食源性病源體特征。借助大資料分析,食品生産商能夠将已知的毒素與細菌的實體标志輸入到erp軟體中,以便在生産過程中能夠識别并立刻包裹,使生産線停下來,将所有受影響的産品分出來,這一過程無需人工處理。

大資料也可用于食品物流管理,對食品進行全鍊追溯。在食品供應鍊中,一旦檢測到某地農産品的物流變緩,則可能産生相應的商品品質風險,此時大資料就會給出風險提示,降低該地區的流量調配。

另外,大資料還将通過挖掘社會化媒體評論、購物者圈子評價等多源資料,對食品安全進行監管。

邬賀铨院士強調,食品安全是人類面對的共同問題。要對食品從生産到銷售全鍊條管理,離不開政府、企業、群眾共同提供的大資料,大資料的科學合理運用必将對食品安全提供有力支撐。

據了解,“生态文明貴陽國際論壇”已連續舉辦8年,今年議題涉及生态環境保護、生态文明體制機制改革等。“大資料時代的食品安全”論壇是其37場主題論壇之一。

====================================分割線================================

本文轉自d1net(轉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