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在物聯網風口,華為是一個推動者,也一個借勢者

物聯網市場普遍被看好是下一個風口。确實,資訊産業發展到今天,萬物互聯已經是必然趨勢。所有的ict企業都在摩拳擦掌, 準備借助這個市場騰飛。對于華為來說,iot市場是未來必然搶占的陣地之一,兩年以來,華為在這一市場的布局已是初見成效。不過,對于iot這個億萬級市場,華為的政策是堅持聚焦ict基礎設施,有所為有所不為。發揮自己的優勢,在“聯接”上做好文章。華為産品與解決方案marketing與解決方案部總裁張順茂說的很清楚,華為在iot市場最關鍵的一步就是“幫助營運商開啟一個百億聯接市場”。如果這個目标實作了,華為在iot也就成功了。

幫助營運商打造百億聯接的市場

為避免淪為管道商,當下全球的電信營運商都在探索如何轉型。但轉了十多年了,營運商似乎還沒有找到未來的出路。不過,iot時代,這一局面有望改變。

華為預測,未來iot将出現10倍使用者增長,到2020年,iot将為營運商開啟一個百億聯接的市場,到2025年,物聯網裝置将超過1000億。

如此巨大的物聯網市場,讓營運商看到了商機,并開始行動。在國内,中國聯通積極布局智能停車解決方案,攜手華為為上海迪斯尼打造智能停車系統; 中國電信和濰柴集團簽協定,建構一個龐大的資料分析平台。在國外,德國電信、沃達豐等主流營運商也紛紛開始在細分市場建設生态環境。

目前在物聯網市場,相對成熟的應用在水、電、氣各種抄表應用上。早期物物主要連接配接技術是藍牙,現在變成lte的技術,連接配接到lte這張網上來,連接配接上來之後還得有應用的開發者,針對水、電、氣得到的資料來做一些應用的開發,再交給使用者,使用者有可能是使用者、消費者,也可能是電表、水表公司。然而,現有的網絡顯然無法滿足千億物聯的多樣化需求。“營運商想要抓住物聯網市場機遇,必須進行數字化轉型,開放平台,做大營運商管道,讓更多的物接入到營運商網絡中來。”張順茂說。

是以物聯網發展的關鍵因素之一就是“聯接”。作為一家通信裝置制造商,管道能力始終是華為的長項,是以如何幫助營運商實作“全聯接”,開發百億聯接是其在物聯網市場的主要目标。

據張順茂透露,華為已與中國移動、阿聯酋電信、lg uplus、上海聯通、意大利電信和沃達豐在全球成立六個nb-iot開放實驗室,專注于nb-iot的聯合創新、産業發展、內建驗證,探索全新的商用案例與商業模式,并将成果分享到整個行業。目前,業界對nb-iot的實驗局測試也已展開,預計将在2016年三季度迎來商用部署。

打造物聯網生态

華為近年來除在營運商市場做的風生水起外,在終端、企業網市場也是大張旗鼓,拓展迅速。由于華為十足的市場擴張能力,業界一直懷疑華為在物聯網市場将全面出擊,不僅提供通信接入解決方案能力,還将在應用、服務上搶占産業鍊合作夥伴市場。對此,華為一直表态,關注主航道,建構物聯網生态系統,與合作夥伴一起做大物聯網市場。在去年5月份召開的網絡大會大會上,華為就公布了“1+2+1”的物聯網戰略,即:統一的物聯網聯接管理平台,固定和無線兩種聯接方式,一個輕量級的物聯網作業系統liteos。

華為的物聯網“1+2+1”戰略以開放合作,有所為有所不為的态度向業界表明,華為需要的是什麼,目标是什麼。物聯網如此龐大的市場,對于華業為說,以一家之力顯然無法全做了,是以與行業夥伴共同打造物聯網産業生态是華為最明智的做法。 是以,張順茂多次在多種場合都在表明這種态度。表示在物聯網這個藍海市場,華為的聚焦點在ict基礎設施上面,說的更清楚就是,做好聯接和平台的建設。

做管道聯接是華為的長項,也是華為在物聯網市場的主要收入來源。平台對于華為來講,不會帶來多大的收入,但平台是物聯網實作價值的最好載體,物聯網所有的價值展現需要通過這樣一個平台。是以華為要在平台上發力,但不在平台上賺錢。

目前,華為在物聯網領域主攻四大市場:智慧家庭、智能制造、交通和能源四大領域,将最新的ict技術與行業深度融合,實作行業創新,華為所推出的物聯網作業系統liteos也在這幾個領域得到應用。

本文轉自d1net(轉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