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從Facebook的TIP計劃談通信裝置商面臨的挑戰

在近日的big communications event(bce)大會上,facebook表示,telecom infra project(tip)計劃正蓄勢待發,期望将硬體和軟體開源帶給電信網絡。

同時宣布了tip成員,包括axiata集團berhad/axiata digital、西班牙電信(telefonica)、acacia、adva、bluestream、博通(broadcom)、coriant、deloitte、瞻博網絡(junipernetworks)、mtn集團、indosat和lumentum。而tip計劃的初始成員包括德國電信、ee、equinix、英特爾、諾基亞和sk電訊(sktelecom)。

與此同時,德國電信(deutsche telekom)也呼籲其他電信營運商也一起加入由tip計劃,進而逃脫裝置商為營運商們設定的“枷鎖”。

其實這是一次由網際網路公司發動的,聯合電信營運商改變目前網絡現狀的行動,和domain 2.0有所不同,domain2.0是由at&t這樣的老牌電信營運商發動和上司的,聯合裝置和服務提供商形成的項目,在開放性上多少還是會受限于傳統營運商的經驗。而tip在合作的範圍的廣度和開放性上都會有不同,方式上可能也更加多變,靈活。在傳統營運商的支援下,利用其對網際網路業務和使用者的深刻認識會使得這個改變程序更加迅速。我們覺得會很快産生成國内的類似版本。

這是一種“生産關系決定上層建築”的必然。根據ovum的資料,從2013年到2019年,全球電信營運商csp的資本支出平均每年隻有1%的增長,而互網内容提供商icp的資本支出每年的增長率約為17% ,icps對行業的影響力也将越來越大,這些投資的重點在于資料中心相關的産品和技術上。

根據internationaldata公司預測,2016年全球雲計算基礎設施(伺服器、存儲和以太網交換機,不包括伺服器和存儲之間的重複計算)的總開支将增長至326億美元,相比2015年将增長24.1%。此外,idc指出,從2016年到2019年預計雲計算的it基礎設施支出将以年複合成長率(cagr)15.1%繼續增長。

目前随着網際網路寬帶業務的迅猛增長,國内通過idc流量占比越來越高,未來可能達到80%。主要是由上網流量增加導緻,尤其以視訊業務為主。

以上這些事實,都對目前的網絡服務能力提出了嚴重挑戰,這對傳統營運商的挑戰更為直接。

此前,根據中國電信韋樂平專家的分析,目前營運商網絡存在着諸多問題,主要集中在一下幾個方面,

1)網絡結構不合理:現在網絡架構還主要是以支撐電話的架構在支撐資料流量,主要網絡資源不在idc為中心的業務周圍。

2)新業務部署困難:對于底層的傳輸網絡,一級幹線和二級幹線是分離的,部署一個新業務的配制,往往需要完成多次次人工的配制,無法支撐網際網路的發展,

3)網絡過于複雜:在網設施種類、類型、數量極其的複雜龐大,這些裝置都是專用化的裝置,運維和管理越來越複雜。

4)資源使用率很低: 由于業務和裝置是緊密耦合的,大量的裝置處于利用不足的狀況,并且和供應商綁定,難以綜合利用。

是以未來的網絡變革應該向着如下的一個方向來進行,即:實作從“網際網路應用被動适應網絡”向“網絡主動、快速、靈活适應網際網路應用”的根本性轉變。網絡資源的部署打破行政管理體制和傳統組網思路的制約,實作以idc為核心的新格局 。

針對以上的狀況,則業界對未來網絡的架構開展了積極的探索。歸結起來未來網絡要向以下幾個方面發展:減少網絡層次,使底層的資源能直接面對上層的應用;減少控制面,要實作底層硬體的标準化,上層的功能盡量用軟體來實作;資源統一的部署和配制,實作端到端的營運,這個集約要向全網發展;網絡資源彈性可申縮開放,能夠主動要适應上層應用的變化。目前,各标準組織提出了幾種互有交集,互為補充的面向未來網絡的架構 :onf的sdn,etsi的nfv,mef的lso。他們之間存在一定的補充和對應關系:

我國的營運商緊跟目前未來網絡技術的發展,今年來在網絡結構轉型上已經做出了巨頭的努力。其中三大營運商,根據自身的業務特點,提出了自身的發展戰略。概況起來從事了如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1.發起和成立openstack等開源組織,面向nfv的實踐,推動标準化工作。

2.對與傳統網絡共存性、控制器、業務鍊、mano以及網絡性能、可靠性、安全性等,開展試驗室測試、現場試驗推動相關裝置及軟體的成熟和産業鍊的發展。

3.開展移動核心網的測試,跟現有的系統進行對接,實作端到端的業務打通

4.和合作夥伴一起探索sdn/nfv在ip骨幹網、城域網、資料中心網絡、傳送網、移動核心網和ims等場景中的應用。

5.開展物聯網的應用試點和驗證。對于家庭網管和企業網管的虛拟化,已經制訂了相關的标準,開展了相關的測試。

這些措施都有力地推動了中國在這輪網絡适應網際網路發展的程序。

烽火通信作為一個通信裝置提供商,在這個時代變革的關頭,已經重新開始審視我們再次出發的基石:從哪裡出發才能重新建構我們資訊服務的能力?如何判斷的網絡的變化的深刻本質?“管、端、雲”的能描述未來網絡的架構嗎?面臨網絡的變化我們在哪些方面就要現在做準備?如何站在網絡提供商的角度提出新時代的雲網絡理念?以下是一點總結和分享。

要重新認識軟體的架構問題

未來網絡核心是硬體的标準化和上層功能的軟體化,這個标準化前期是裝置級别的,後期是子產品和器件級别的。對未來軟體的認識,不能停留在軟體為硬體服務的層面,事實上随着網絡的軟化和開放,軟體本身應該有新的獨立發展的戰略。不能混淆了雲環境中應用部署的靈活性和軟體本身可伸縮性架構的關系。雲環境中的基礎設施上部署應用,就能夠隐性地獲得資源擴充的靈活性,而應用程式的可伸縮性是由它的架構所決定的。僅僅将應用遷移到雲服務并不總是能夠確定它的可伸縮性。是以未來控制和應用軟體的架構決定了未來網絡的走向。

要重新認識雲和網的一體化

未來的網絡架構是一個開放的雲網絡架構,網絡作為一個整體向外提供服務,這必然涉及到計算資源和網絡資源在更大範圍的結合,才能真正對使用者實作端到端業務的無障礙提供。這必然将傳送網絡的sdn和資料中心的雲網絡作業系統緊密的聯系起來。這個不僅僅在資料中心結合,還需要結合從核心網絡,到傳輸,接入和終端網絡,這樣才能将網絡作為一種開放的資源提供給使用者。

目前業界在傳輸網sdn上的工作集中在openflow的光特性的擴充研究, sdn控制器是獨立的,和雲作業系統之間沒有直接的聯系。而資料中心的sdn控制,主要展現在資料中心内部虛拟交換裝置的控制,以及資料中心之間的大二層網絡的建構之上。事實上随着雲計算業務的行業和使用者範圍的擴充,基于核心網絡、傳輸網,接入和終端網絡都應該通過編排系統統一在資料中的雲作業系統的管理和排程之下,才能真正形成業務的端到端按需快速部署。

要充分認識網絡所需要解決的主要沖突

對于目前疊加在傳輸網絡上的業務網絡,需要讓其具備整體網絡資源的識别能力。根據cisco的預測,未來線上視訊流量會占據網際網路90%的流量。而視訊重複傳輸的問題嚴重,如優酷2011年播放量過億次的電視劇有30部,視訊傳輸是主要沖突。我們在“提速,降費”的大的指導思想下,優化流量配置設定,優化内容配置設定系統的效果應該好于簡單的大量敷設光纖。對于cdn,讨論比較多的是如何虛拟化的問題,事實上虛拟化不能從本質上解決端到端視訊品質問題。這是因為目前cdn系統都是依賴基于dns的重定向機制, cdn系統沒有整體網絡資源的識别能力,對持續時間長,大流量的vod流的轉移,很難采用dns方法重定向。是以無法實作真正意義上的端到端qos品質。在未來應該和sdn網絡控制能力結合起來,cdn的政策可以通過應用接口提供給sdn控制器,利用sdn對全局網絡資源的掌握和控制能力,實作網絡資源的合理調用。

大資料平台能力要成為網絡能力的一部分

大資料分析系統在網絡中的應用在智能管道的讨論中曾被很鮮明的提出來,但随着sdn架構的提出,這兩年有所淡化。其實,在sdn/nfv的架構中,如何收集底層網絡狀況,如何動态的調控資源,如何通過對流量資料的分析制定網絡政策,如何關聯不同層面的資料形成營運政策,是未來雲網絡的滿足使用者需求的基本出發點。是以我們認為未來的雲網絡必須有大資料平台來提供支援,要作為重要的網絡能力。通過終端,網絡節點,流量彙聚出口實作資料收集,通過dpi實作多元感覺,通過大資料平台實作底層和表層資料的關聯分析,其結果可以通過api接口提供給sdn控制器作為網絡資源調配的政策依據,同時也可以通過bss營運系統來實作營運政策。其中新增加的内容,還需擴充到虛拟設施的狀态資料收集和分析。

要重新界定網絡的概念提出新的網絡架構

“管、端、雲”是一個時期内裡程碑式的概念,非常精煉地抽象出了整個網絡體系的架構,但是在網絡轉型的新形勢下,我們認為尚不能完全描述未來網絡的狀況。

總結起來,“管,端,雲”的概念有幾個問題是當時的曆史條件下沒有充分考慮到的:

雲計算資源作為網絡的整體服務來考慮

網絡虛拟化對未來的深刻影響

終端作為服務提供點對全網資源配置設定的影響

整個it和ct的融合的大雲網絡結構。

目前正是一個網絡重新架構的重要時機,我們認為基于下圖中描述的“雲網絡”可能更符合未來網絡發展的趨勢。

本文轉自d1net(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