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國半導體仍然弱小 産業生态體系亟需完善

伴随全球半導體産業向亞太地區轉移,中國半導體在全球市場中的份額與價值正在不斷提升。這一點從剛剛召開的“semicon china 2017”火爆程度上可以一窺端倪。不過目前中國的“半導體熱”尚屬投資拉動型,實際的産業發展水準與國際先進水準仍有很大差距,尤其是在材料與裝置上的差距特别明顯。正如中芯國際董事長周子學在主題峰會上指出:“我們還很弱小。一個在全球前二十大半導體企業沒有企業入圍的國家,怎麼敢稱在半導體行業是有競争力的呢?”

建立産業生态支撐體系

中國半導體市場規模正在不斷提升。根據“2017中國國際半導體技術大會(cstic 2017)”上中芯國際ceo邱慈雲的介紹,從2000年以來,全球半導體市場都在穩步增長,當中尤其以中國半導體的成長态勢最為顯著,在世界市場上所占的份額也日益提升。在2000年的時候,中國半導體市場隻占全球份額的7%;而到了2010年,這個數字則變成了30%;在剛過去的2016年,全球半導體市場總額高達3530億美元,而中國半導體市場占了其中的45%。到了2020年,中國半導體市場占全球的份額将會高達47%,而屆時全球的總額也會增加到4340億美元。

盡管預測的資料十分樂觀,但是中國半導體還是要面對多方面的挑戰,包括國際競争挑戰增長、缺乏有經驗的人才資源和産業生态系統亟需完善等,其中最關鍵的是上遊材料與裝置嚴重依賴海外市場。

“中國半導體的關鍵問題之一是産業鍊上存在短闆,包括材料在内的配套産品大量依賴進口,本土企業不能提供有效支撐。”永光化學電化營業處處長孫哲仁此前在接受《中國電子報》記者采訪時指出,“從半導體行業整體發展情況來看,制造業仍然是全行業的龍頭,沒有制造,其他環節也很難做好,把制造業做大,實際是給材料行業提供了市場。但是光有制造業又是不足夠的,內建電路産業的良性發展需要有适當的産業環境,需要有完善的生态體系。”

家登精密工業股分有限公司營運長兼發言人沈恩年進一步指出:“一個相對完善的産業生态支撐體系,對制造企業參與國際競争也是非常有益的。供應鍊的本土化,不僅在制造成本的控制上、快速及時的響應上十分有利;更重要的是,隻有為制造企業量身打造的半導體材料,才能保證工藝制程具有獨特性,才能保證産品性能的最優化。”而目前,中國制造企業仍然大量采用日韓等國外廠商供應的材料,這不利于自身技術的發揮,也不利于培育本土裝置材料等配套企業。

好在從“semicon china 2017”的情況來看,這一狀況正在得到緩解,國内主要的制造、裝置和材料公司,如中芯國際、華虹集團(華虹宏力與華力微電子)、武漢新芯、北方華創、中國電科集團、新昇都在展會中亮相,展出了最新的技術與産品,顯示出了良好的發展态勢。

支援國内上遊企業合縱聯橫

既然市場給了中國半導體發展的機遇,從國家層面應當給予裝置材料等上遊企業哪些支援呢?對此,上海兆芯內建電路有限公司副總裁傅城指出,目前全球半導體裝置企業集中化趨勢十分明顯,關鍵核心裝置提供商不超過10家。我國這些年來扶持發展了一些裝置企業。這些企業目前階段,首要立足的仍是國内市場。過去十幾年中國内半導體裝置市場其實并不大,在2015年以前基本上每隔2~3年才會釋出一家12英寸或8英寸項目。這樣的市場規模,很難喂飽一家規模裝置企業。現在随着多個大型項目的釋出,至少從市場層面規模在擴大,如果每年啟動3~4條生産線的建設,并保持這種成長速度,相信3~5年後支撐起5~6家國内裝置企業是有可能的。前提條件是有一定的政策傾斜。比如規定在符合裝置規格條件的情況下,要至少有一半裝置從國内供應商采購。這樣就會給國有裝置廠商一個成長的機會。裝置廠的成長需要有适當的商業環境,資金、人才、技術的積累都需要一個過程。

北方華創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進階副總裁、首席戰略官張國銘認為:“20世紀以後,經過十餘年的發展,中國半導體裝備業已經湧現出了幾家技術與規模兼具的先鋒企業,完全有能力擔當起行業領頭羊的角色。過去中國半導體裝置産業給外界的整體印象是‘小、弱、散’,新的發展形勢下,國内裝置商有必要,也具備了通過合作、整并提升整體實力的條件和契機。國之重器在精而不在多,即便是荷蘭、美國、日本這樣的半導體裝備發達國家,裝置的代表性廠商也不過1~2家,這是國際同行給予我們的經驗啟示。另外,通過整合并購打通的供應鍊、客戶、管道和人才團隊也是提升和改善‘小、弱、散’的有效途徑。是以,國家應該鼓勵和支援國内裝備企業的合縱聯橫,以龍頭企業為先鋒,打造中國半導體裝備的國家艦隊。在此基礎上,鼓勵中國企業的出海并購也是打造國際化的中國企業的捷徑之一。在不懈強化自身實力的同時,國家應大力支援裝備類的戰略型企業尋找海外優質标的進行整合并購,并在資本運作、外彙支援、政策審批等方面給予特殊通道的靈活機制。”

“此外,目前國産裝置仍處于追趕階段,企業規模和融資能力有限,要想加快追趕速度,需要國家繼續加大科技研發資金的支援,在當下以資金換時間。同時,半導體裝備業也是人才密集型産業,需要多學科的高端人才支撐,我國對這方面的人才供應缺口很大。是以,一方面需要國家加大微電子等相關學科人才的培養;另一方面,要加強官、産、學、研的緊密合作,如此,不僅能為企業技術發展提供源頭上的智力支援,而且也将為企業培養出大批的實用型人才。”張國銘表示。

專家觀點

美光科技嵌入式産品事業部市場副總裁kris baxter

車用電子成拉動半導體增長主要市場

目前,汽車産業對晶片的需求持續強勁,成長率高于其他應用領域,主要原因之一是汽車日益增加的聯網與自動化功能來自于越來越多的半導體元件;而汽車産業對晶片需求,相較于其他産業也較穩定,因為其産品設計與量産周期較長。未來的智能汽車将具備越來越多的功能,通過內建的汽車解決方案平台支援3g/4g連接配接、車載通信(藍牙、wi-fi、alljoyn、miracast)、資訊娛樂系統、多屏多媒體,以及增強的語音和應用支援。而像車載導航、娛樂系統、駕駛輔助、安全資訊備份,以及車載系統的軟體應用等,均需要一定的資料緩存空間來支援其正常運作。

汽車的閃存技術也是如此,旨在提高車載系統智能化、網聯化程度,并提供高容量的資料存儲空間,以及對行駛資料的實時收集和分析功能。比如随着高清地圖、車載行車記錄儀等功能的逐漸普及,資料的存儲需求将會大幅度增長,存儲器在汽車中的應用會越來越廣泛。是以,汽車内部越來越多的互聯功能,将為汽車閃存帶來更多的市場需求。尤其是未來的自動駕駛等功能,每秒将會産生1gb的資料流量,屆時,汽車的角色就如同一個移動的網關,不僅具有資料的自動采集功能,還具有相應的算法對這些資料進行分析并傳輸至其他車輛,汽車存儲需求也将不斷增長。

美國國家儀器有限公司大中華區總經理陳健忠

半導體測試需要更低成本、更加快速

随着半導體産品設計與工藝複雜度的提高,測試的重要作用不斷提升。特别是對于産線測試裝置來說,使用者持續追求降低測試成本、更快速的測試、更精準的測量。

随着ic制造商不斷引入創新工藝以及減小器件尺寸,他們需要確定這些變化所帶來的額外複雜性不會影響ic的長期穩定性。随着技術發展日新月異,半導體制造商必須在提高所采集和分析的資料可靠性的同時降低測試成本。

在需要以更低成本擷取更多資料時,許多可靠性工程師發現他們無法使用傳統的可靠性解決方案來應對這一問題,是以轉而使用靈活、可擴充的子產品化解決方案來滿足其需求。

半導體技術的進步往往會推動對成本高昂的新型獨立式測試裝置的需求,而這種裝置很容易随着技術的進步而被淘汰。所有公司都在努力降低pmic測試系統的成本、尺寸和占地面積,而要在這些需求中作出最佳權衡卻非常困難。

借助半導體測試系統(sts),integrated device technology(idt)公司能夠測試各種裝置類型,同時維持高測試吞吐量和可擴充性,來滿足未來的性能需求。ni基于pxi的系統包含了高性能測量單元(smu)、示波器、任意波形發生器和數字儀器,專為滿足pmic驗證、特性分析和生産測試的各種直流和交流測量需求而設計。借助子產品化pxi解決方案的靈活性,工程師可更新特定硬體和軟體元件來滿足未來需求,而無需花費大代價來更換整個系統。

家登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營運長兼發言人沈恩年

打造兼具彈性與效率的服務平台

半導體制造的複雜程度不斷提升。以14納米晶圓工藝為例,幾乎是頭發絲的1/5000,全部流程需要1100個步驟。在如此精密的半導體産業中,需要智能制造和完善的軟硬體配套服務,提升生産效率。半導體制造所需的材料、配件、工藝服務十分繁複。需要整合上下遊客戶、供貨商,方能打造出兼具彈性與效率的服務平台。

家登精密以載具産品及機台裝置領域切入半導體制造領域,定位為“全球關鍵材料創新技術的整合服務商”,全方位朝向自動化軟硬體産品發展。在光罩傳載方面,深耕既有市場,緊跟極紫外光微影制程拓展腳步,主推極紫外光光罩傳送盒(euv pod);在晶圓傳載方面,開發新市場,以領先技術搶入12英寸晶圓市場,主推12英寸foup。在機台裝置方面,開發新客戶,拓展代理代工領域,同時與政策夥伴攜手,進入濾芯/晶圓/o-ring等耗材市場。

随着中國大陸在半導體制造領域投資的快速增長,家登精密以“制造服務業”自許,也将加快進入中國大陸市場的步伐,投資南京,在服務台積電南京廠的同時,輻射中國大陸地區的其他半導體企業。

本文轉自d1net(轉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