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夾在隋文帝和隋炀帝之間,楊素為何能位極人臣?

作者:獨行客地圖帝

隋朝是個短命的大一統王朝,建于公元581年,亡于公元618年。不算傀儡的隋恭帝楊侑以及皇泰主楊侗,隋朝隻有兩個“千古一帝”——隋文帝楊堅、隋炀帝楊廣。其實在文帝與炀帝之間還夾着一個沒有正式名分的“二皇帝”,他就是楊素。所謂“二皇帝”,就相當于評書小說中的一字并肩王或九千歲,權勢極盛,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夾在隋文帝和隋炀帝之間,楊素為何能位極人臣?

圖-西安、洛陽位置,隋朝兩京

楊素生于西魏大統十年(公元544年),比隋文帝楊堅小3歲。二人都姓楊,郡望都是著名的弘農楊氏,二人之間是有親戚關系的,至少在名義上是。楊素的父親是北周汾州刺史楊敷,汾州就是現在的山西省臨汾市西北的隰縣,時稱蒲子城。汾州界于黃河與汾水之間,是北齊雙國都之一的太原與北周國都長安(陝西西安)之間的戰略要塞,北齊大将段韶攻克汾州,生擒楊敷,楊敷不屈而死。

周武帝宇文邕(與周世宗柴榮相似度極高)非常欣賞楊素,想重用他,可楊素要為身陷北齊的父親守孝,三次拒絕武帝任命。武帝大怒要殺楊素,楊素性格中的大氣顯現出來,“我侍奉無道天子,早就該死了!”武帝是一代賢主,自然深奇楊素其言,拜楊素為車騎大将軍,引為臂膀。

夾在隋文帝和隋炀帝之間,楊素為何能位極人臣?

周武帝滅北齊時,楊素率父親楊敷舊部,跟着齊王宇文憲攻克北齊在西南方向的軍事重鎮晉州(山西臨汾市區)。晉州以東是中原入太原的要塞上黨(山西長治),南下過黃河是洛陽,以北不遠就是太原城,這是北齊真正的國都。周軍攻克晉州,意味着太原門戶洞開,北齊離滅亡不遠了。楊素以文才著名,下筆成篇,文詞頗美,但楊素同時也擅長打硬仗。宇文憲被齊兵擊敗抱頭鼠竄,隻有楊素帶着十幾個部下血拼到底。北齊滅亡後,北周開始和南朝陳的軍隊在彭城(江蘇省徐州市)進行戰略決戰。周軍主将是王軌,楊素在此戰中并沒有特别突出的表現,但此後的楊素在權力場上的地位不斷升高。

夾在隋文帝和隋炀帝之間,楊素為何能位極人臣?

如果北周統一天下,以楊素的能力擠進權力核心是有可能的,但要位極人臣還需别樣的機會。“族兄”楊堅的出現,給楊素實作“二皇帝”的理想安插上現實的翅膀。楊堅出任北周丞相,明眼人都看出來楊堅要篡位奪權,楊素不動聲色地巴結楊堅,“高祖(楊堅)極器(重)素。”楊素在幫助楊堅平定北周大臣的反抗後,出任類似于大軍區的徐州總管。其實難說楊素就沒有當皇帝的想法,比如家裡的“母老虎”鄭夫人和楊素鬧别扭,楊素大怒說我要當上皇帝,就把你休掉。說明楊素其實是有野心的,隻不過楊堅比他更為強悍,楊素的野心隻好退居二線。

夾在隋文帝和隋炀帝之間,楊素為何能位極人臣?

楊堅建立隋朝後,楊素出任地理位置非常關鍵的信州總管。信州就是蜀漢先主劉備在夷陵之敗後逃回的永安(重慶奉節)。信州以西是肥沃的四川盆地,東北隔大巴山、米倉山可通漢中、關中,據三峽之險,扼荊楚上遊。借助高海拔地勢,從信州乘船順江東下有居高臨下之優勢,又可北上中原,南下湖廣,戰略地位極為重要。在楊堅看來,從占據地理優勢的信州順江東下攻陳,立功較易,這也算是楊堅給楊素的酬勞。楊素在信州建造大艦,從三峽出發攻陳,所過皆破。南陳的長江守将聽說楊素來了,都吓跑了,可以說隋滅南陳較易,楊素在其中的功勞甚大。插句閑話,楊堅将陳宣帝陳顼之女樂昌公主賞賜于楊素,這個樂昌公主“發明”一個著名成語——破鏡重圓。

夾在隋文帝和隋炀帝之間,楊素為何能位極人臣?

當時的隋朝頭号大臣,如果從文官上應該是高颎,如果從地方上的武将來講應該是楊素。高颎與皇後獨孤伽羅一家關系甚密,但隋文帝楊堅對高颎似乎有些若近若遠的感覺,而對楊素,楊堅似乎更看重一些,畢竟同出于弘農楊氏。隋滅陳後,由于南陳舊地不适應隋朝新法,各地發生叛亂事件。楊堅沒有派高颎去平定叛亂,而是由楊素出面平定,這說明楊堅在主觀上是讓楊素立不世奇功的,為将來取代高颎成為“第一宣力大臣”做準備。楊堅在诏書中說得明白,“(楊素)識達古今,經謀長遠,舊著威名,宜總為元帥,擒剪叛亡,慰勞黎庶。軍民事務,一以委之。”楊素一直在軍界,等回到朝堂時,楊堅讓他取代蘇威任尚書右仆射,與高颎共掌朝政。這個“與”字說明此時的權力“一哥”還是高颎,但離換馬不遠了。

夾在隋文帝和隋炀帝之間,楊素為何能位極人臣?

楊堅不太喜歡太子楊勇,晉王楊廣想取大哥而代之,然後開始各種讓人歎為觀止的表演。不過楊廣能當上太子,“實楊素之謀也”。以楊廣的身份地位,都需要陪着笑臉來讨好楊素,可見楊素的地位堪稱是“二皇帝”,這是高颎等外臣所不及的。但是楊素勢力越來越大,在皇帝面前都敢“作威作福”,生性猜忌的楊堅開始疏遠楊素,暗中奪了楊素實權。

楊素失寵于楊堅,就把寶押在太子楊廣身上,幫助楊廣以各種見不得光的手段登上皇帝寶座。由于楊廣不得人心,反抗他的人很多,楊素為楊廣到處滅火,比如消滅漢王楊諒。楊廣對楊素的吹捧堪稱肉麻,将楊素與西漢昭帝時的實際統治者霍光相提并論。楊廣對此并不情願,隻是在客觀上,楊素是隋朝“二皇帝(九千歲)”的身份是無可争議的。

夾在隋文帝和隋炀帝之間,楊素為何能位極人臣?

圖-洛陽位置,公元605年隋炀帝遷都洛陽

楊廣對楊素非常猜忌,每天都巴不得六十多歲的楊素趕緊見閻王,不然如坐針氈。楊素在不久後得了重病,他知道皇帝的心思,自稱“名位已極,我還望什麼好活!”不肯吃藥,早死早了,否則早晚難逃楊廣一刀。再加上隋朝皇帝對楊素家族各種超乎尋常的賞賜,都可以從不同的側面證明楊素是隋朝“二皇帝”的觀點。

更多曆史地圖文章,請關注微信公衆号:地圖帝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用戶端檢視)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