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采用基于雲的資料分析服務來推動企業的數字化改造

CIO們要如何開始帶領他們所服務的企業組織開始數字化轉型改造呢?哪些因素推動了目前的企業組織開始對基于雲的資料和分析服務産生興趣的呢?在本文的采訪實錄中,來自IDC的分析師Dan Vesset 将為我們逐一解答這些問題,并分享他在這方面的重要見解。

目前,圍繞着“大資料”的各種大肆炒作已經平息,并已經被更務實的關于如何從資料及其分析中獲得更多潛在價值的讨論所取代。其早已不再是一個關于兆位元組與拍位元組、Hadoop與關系資料倉庫、頌揚個别資料科學家、不受控制的自助服務技術采購的讨論了。相反,最具前瞻性的企業組織的CIO們已經開始與他們的商業合作夥伴在市場營銷、營運、金融财務等各個方面展開合作,以便進一步的開發資料管理和分析政策,識别适用商業目标的技術選項,組合服務,在資料的完整性和自助服務式通路之間進行平衡,并把重點牢牢的放在以産生的價值為重心。然而,到目前為止,僅僅隻有一小部分的企業組織機構實作了這種成熟狀态的資料和分析。

如下,是IDC公司的分析和資訊管理研究集團副總裁Dan Vesset代表IBM的客戶所提出的。

問:現如今,越來越多的企業組織機構都紛紛推出了他們的數字化轉型改造項目,那麼,這到底為他們帶來了什麼,而資料和分析在推動這些企業組織的數字化轉型改造項目中又扮演了怎樣的角色作用呢?

答:IDC公司将數字化轉型改造定義為一個連續過程,其中企業組織要适應或推動颠覆性變化,通過利用數字化能力在創新商業模式、産品、和服務,進而無縫的融合數字、實體、業務和客戶體驗的同時,提高營運效率群組織績效。

颠覆性的數字化轉型改造是由IDC公司所總結出的六大“創新加速器”所推動的:物聯網、認知計算、新一代安全技術、虛拟現實技術、機器人技術和3D列印技術。而反過來,創新加速器則又依賴于第三大平台的四大支柱——大資料、雲服務、移動技術和社交技術。

我們認為,數字化轉型改造有五個關鍵的次元,其中之一就是資訊的數字轉型改造。資訊的數字轉型改造是集中式的提取和開發價值,并充分利用與客戶、市場、交易、服務、産品、實體資産和業務經驗等相關資訊的方法。轉型中的企業會向對待和處理任何有價值的資産一樣來對待和處理他們的資料和資訊。資訊不僅可以用來做出更好的企業業務決策,并優化營運操作和産品,同時也以産品和服務的形式實作了其貨币化。

企業在過去的競争優勢——企業規模和曆史、品牌實力和市場上司地位早已經讓位給了“新的秩序”——靈活靈活性、精進的技術、創新的理念、敏銳的資料和分析。

鑒于這樣的資料和分析代表了所有數字化轉型改造努力所依靠的基礎支柱。故而無論是在一座城市進行一項涉及到優化對于市民們的數字服務的舉措;還是在零售商店和酒店部署實施一套新的全方位管道的客戶體驗戰略;抑或IT資産的自動化管理;或優化一個新的傳感器以進行車輛的檢測,資料和分析均提供了必要的能力,以在各級企業組織機構支援或做出自動化的決策。

問:現如今,人們已經不再過多的談論什麼是“大資料”的問題了,而是将更多的談論話題轉移到了我們可以而且應該從所有的資料中提取出什麼價值。那麼,企業業務和技術團隊之間的談話是如何轉變的呢?答:顯然,圍繞着“大資料”的各種大肆炒作已經平息。無論是在人們私下的談話、公開的會議、甚至在新聞報道中,談話的主題都已經不再是關于資料的量或哪種資料庫類型将在市場上獲勝了。

例如,根據IDC公司的研究表明,僅在美國,23%的企業組織機構部署了Hadoop,而32%的企業組織則部署了衆多NoSQL資料庫的其中之一。這些結果表明,相當數量的企業組織最近已經經曆了至少一個新的資料管理和分析技術的部署周期。現在,他們對于這些不同技術的價值和缺點有了一個更好的了解。這就是為什麼現在他們對此的談話主題更為務實的原因所在了——不僅關注技術本身,同時更重要的是,由該技術所為企業業務産生的價值。

現如今,越來越多的企業組織都已經開始将他們的重點轉移到開發和部署一套依賴于一系列适合業務目标的技術的新的資料和分析架構方面了。而在這種環境下,企業組織的CIO們則有機會擔任或再次擔任上司職務,進而為企業組織的其他部門提供數字化轉型改造的主要推動要素之一:資料和分析技術。盡管資料科學家們在目前的市場上将繼續受到高度重視,但資料架構專家們的價值也在不斷提高。

今天,企業組織已經有了更多的技術選擇,内部部署的解決方案和任何的雲部署解決方案或所有技術的組合,而更多樣化的資料集則來自企業内部,并越來越多來自于企業外部,和所有利益相關者們對于自助服務資訊的通路和分析的更大的胃口。在這種環境下,任何企業組織所面臨的挑戰都隻會進一步的增加。然而,也正是在這種環境下,區分和比較專家們的分析和資料管理技能、最新的技術、資料和流程的機會也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大。

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更多的資料驅動和更多以分析為導向的企業組織正在在他們整體的數字化轉型改造項目中實作更好的項目成果,并取得更大的成功。

問:在過去的幾年裡,IDC公司已經開始報告基于雲的資料管理和分析解決方案的采用的增長正在加速。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推動了對于更多基于雲的資料和分析服務的興趣和實際部署的增長的呢?

答:與銷售自動化和協作軟體不同,分析和資料管理軟體是一個高達400億的美元全球市場,最近才剛剛開始采用雲服務。而在雲服務采用方面滞後的部分原因是源于對雲服務的安全性和遵從監管法規的擔憂,但同時也有一部分的原因是由于業界最大的供應廠商所提供的雲解決方案的缺乏。這一狀況已經發生了改變,IDC預計,從現在起到未來五年内,這項技術對于雲計算的采用速度的增長要比企業内部部署的增長快4.5倍。

推動雲分析和資料管理技術采用的最為重要的因素是速度和成本。當然,也有許多其他次要方面的推動因素。例如,借助新版本的基于雲計算的商業智能和分析工具,企業客戶可以期望獲得新的使用者界面——這也是促進其更廣泛的采用的一項重要因素。然而,最為主要的驅動因素無疑是速度和成本。從幾個方面來看,速度都是極為重要的:傳遞新的應用程式,資料和性能名額的更新,對于新的業務使用者和客戶需求的響應。而伴随着這些領域的速度要求的,則是節省成本方面的要求——不一定是為了節省軟體的長期成本,而是應用程式的開發成本,基礎設施和軟體維護的成本,以及解決由于技術問題所造成的系統停機中斷的成本。許多企業組織也充分受到了基于雲的解決方案和訂購合同能夠幫助他們避免大量的前期資本支出的吸引。

雲資料和分析解決方案還提供了與合作夥伴,供應商和客戶進行跨企業的資料共享的獨特機會。而雲解決方案所帶來的另一個機會則是能夠很容易的監測系統的使用情況和性能——以幫助企業決定企業雇員(以及在某些情況下,企業客戶和合作夥伴)将如何利用資料,共享資料,并做出進一步的業務決定。

問:随着技術創新速度的加快,以及更多的技術部署選項的可用性所帶來的在管理和分析資料方面的複雜性水準的增加。企業組織的CIO們能夠采用哪些成功的方法,來幫助他們應對并充分利用這一新的環境呢?

答:我們所看到的一些最佳實踐方案或許看上去平淡無奇,但他們其實往往難以實作,特别是對于那些業務和IT流程已經根深蒂固的企業組織而言尤其如此。

而當涉及到資料和分析領域時,成功的企業CIO的标志之一就是能夠充分認識到自己的核心競争力,并與企業内部的業務和分析同僚結成有效的合作夥伴關系。這些CIO們認識到了自助服務分析的價值,但與此同時,也需要能夠為企業内的其他業務部門解釋采購和部署不受管控的、不安全的和不支援孤立的技術的風險。

為了應對在企業内部基于信任的基礎上所建立起的真正的協同合作關系,企業組織的CIO們需要擔當起對新的技術解決方案進行審批、管理供應商關系、部署和維護企業内部資料管理技術、確定資料安全性、服務組合對于最終使用者的可用性的角色作用。然而,CIO的團隊往往把分析和資料發掘的任務留給了企業的業務部門或并不屬于CIO團隊的一部分的專門的分析團隊。在這種情況下,其可以被描述為“攜帶您自己的分析(bring your own analytics)”,故而CIO所在的團隊需要在個别部門的自助式服務需求與資料的完整性、有效管理、風險管理的需求之間進行平衡。

資料在混合雲環境中的完整性、管理、內建尤其重要。其中,一些資料将被存儲在企業内部(在多處位置,往往是孤立的資料庫内)和雲環境中(經常是在多個雲資料存儲庫)。不難看出,一個基于雲的資料和分析環境所能夠獲得的益處将如何被與更加孤立的資料相關的風險所吞噬。這也是為什麼企業的CIO有機會在其所服務的企業組織擔任一個新的上司職位的首要原因之一。

我們也一直在觀察其他相關職位角色,如首席資料官(CDO)和首席分析官(CAO)的數量的增加。這些上司職位角色還沒有明确的定義——不同的企業組織給他們配置設定了不同的責任。但總的大趨勢是CDO這一職位将更多的涉及資料內建整合、管理和工作流的分析,而CAO們則更多的從事資料科學和商業智能方面的工作任務。成功的首席資訊官們需要積極的與這些新的同僚(有時是下屬)形成合作關系,并在涉及資料和分析戰略,以及聯合IT部門、業務部門和分析部門就這些戰略進行團隊合作執行方面密切合作。在這些企業組織中,資料和分析往往是一個團隊活動。

問:資料和分析真的很重要嗎?圍繞着大資料的炒作固然已經平息,但在今天,有什麼證據能夠證明這一技術已經為企業組織帶來了積極的成果呢?

答:首先,其不僅是關乎技術的。很顯然,技術是當今世界的價值的主要推動因素之一。但若是沒有了資料、人員、流程和政策,僅僅隻有技術是遠遠不夠的。當我們與客戶合作,以評估他們在資料和分析方面的成熟度時,我們往往會評估所有五個次元,而且所有這五個次元都是平等的。我們發現,那些在所有這五個方面均進行了投資的企業組織,都實作了更大的可量化的益處。不僅使得企業在這五個次元的投資變得平衡,而且也更加成熟。

IDC的研究表明,那些更以分析為導向、更多的采用資料驅動的企業組織會獲得一個真實可量化的、差異化的業務成果。

這些企業組織正在更好的利用資料和分析的優勢。從IDC目前的研究推斷,我們預計在接下來的五年中,上述的那些領軍的企業組織将獲得遠超2兆美元的益處。而這一2兆美元的益處主要來自生産率的提高(占總附加值的20%),成本的降低(占總附加值的25%),收入的增加(占總附加值的55%)。

根據個别公司所屬的産業和核心競争力的不同,價值的來源也是不同的,但它們代表了從面向客戶到創新活動的所有領域,以支援諸如财務管理、法律服務和業務活動的功能。與物聯網有關的程序便是後者的一個例子,其占到從資料和分析解決方案目前和預期産生值的最大部分(35%)。

顯然,資料和分析隻是差異性競争的一個組成部分。

如果其不承擔随之而來的戰略,員工,過程和産品之間的轉換的話,一家企業組織不能隻分析自己的麻煩問題。換句話說,有了大資料和分析項目并不能保證企業業務的成功,但如果缺乏大資料和分析,卻是注定要失敗的。

關于分析師

Dan Vesset是IDC公司的商業分析研究項目副總裁。目前,Vesset先生的研究和咨詢主要集中在商業分析、商業智能和資料倉庫軟體市場等領域。Vesset先生同時也是IDC公司大資料研究項目聯合負責人。他曾撰寫了大量的研究論文,并經常在世界各地的業務分析會議和研讨會上發言,為IDC公司的業務分析和大資料的部落格做出了很多貢獻,您可以通過@danvesset在推特上關注他。

====================================分割線================================

本文轉自d1net(轉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