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如履薄冰,勇闯禁区——记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吴清玉教授

作者:清华一附院
如履薄冰,勇闯禁区——记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吴清玉教授

在中国医疗卫生领域有这样一位医学专家,他几十年孜孜不倦的奋斗、钻研、求索、创新,创造了一个个生命的奇迹,在心脏外科领域打破了一个个手术的禁区。他常年超负荷工作,每天工作十几小时甚至二十几个小时,把那些不幸患心脏病频临死亡的患者的生命挽救回来重获新生。他清正廉洁,以身作则,带领医院队伍在各方面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

1990年以来,他成功解决了许多心脏病手术治疗的重大疑难问题,在国内率先开展了25项高难复杂心脏手术,开创性地完成了心外科领域的多项“第一”,全部获得成功。

2014年,国内第一例出生仅2小时的完全性大动脉转位新生儿实施了大动脉调转术,术后恢复良好。

2008年,国内第一例出生11小时患有完全性大动脉转位的新生儿成功实施了根治手术。

2006年,世界第一例罕见的复杂心脏畸形(右旋心、大动脉左转位、单心房、左室双出口、完全性心内膜垫缺损、肺动脉瓣及瓣下狭窄、永存左上腔)合并无脾综合征的患者成功实施了根治手术。患儿目前生长发育良好。

2005年3月,国内创纪录地使用人工肺(ecmo)长达17天,成功救治了一例左室双出口术后顽固性低氧血症濒死的患者。这是国内首例应用人工肺时间最长的患者,为中国危重心肺病变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成功的经验。

2001年3月,国内第一例为晚期心衰患者置入体内人工左心辅助装置,25个月后又为其进行了心脏移植,是我国迄今安装左心辅助装置时间最长并成功进行心脏移植的患者,在亚洲也仅有个别成功的记录。

2001年,成功开展了非常复杂的心房+心室双调转手术,为矫正性大动脉转位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方法。

1999年,国内第一例非体外循环下双向格林手术,并获成功。

1998年,国内第一例ross手术。该手术由于需要主动脉、肺动脉根部的替换和心脏冠状动脉的重新移植,被认为是心血管外科领域的最难手术之一。他借鉴国外经验,对手术方法进行了改进,效果明显优于人工瓣膜替换。

1998年,成功开展了冠状动脉搭桥合并特发性心肌病同期手术。

1997年,在国际上第一次报告了室间隔夹层瘤的手术治疗方法和结果,并对病因进行了探讨。

1997年,改进了传统治疗主动脉弓中断或缩窄合并心内畸形手术方法,使原本需分次手术的疾病一次手术即可治愈,显著提高了手术成功率。

1997年,成功开展了慢性栓塞性肺动脉高压血栓内膜剥脱术,为本病的外科治疗进行了开拓性工作。

1994年,成功开展心肺移植手术。患者为终末期心肺病变,手术异常顺利,死于意外和感染,手术后存活15天,为当时国内最好记录。

他――就是中国心脏外科事业的“垦荒者”,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首席顾问专家,心脏中心主任吴清玉教授。

吴清玉教授从事心血管外科临床和基础研究四十余年,是我国心外科领域的主要开拓者和学科带头人,是现今国内第一位美国胸外科学会(aats)会员、美国胸外科医师学会(sts)会员、我国唯一欧洲心胸外科学会(eacts)会员、亚洲心胸血管外科学会(ascvts)荣誉会员、世界儿童及先心病外科学会(wspchs)亚洲代表常委、美国《胸外科年鉴》中国大陆编委、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曾任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医师分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学分会副主任。经他手术患者逾万例,其中大部分为复杂疑难危重病例,创新了很多手术方法,使很多濒危患者重获新生。2014年至2018年连续入选爱思唯尔高被引学者榜单,在心外科领域排名第一。他曾6次赴国外进行手术示范,应邀参加国际重要学术会议并作特邀报告50余次。在先天性心脏病、冠心病、心脏瓣膜病、大血管疾病、人工左心辅助等领域皆有突出建树和创新成果,特别是冠心病、瓣膜病及疑难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手术疗效达世界领先水平。

一、作为我国复杂先心病外科的领军人物,取得了多项创新性研究成果,为推动我国先心病外科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1.他在国际上独创性地提出三尖瓣下移(ebstein畸形)解剖矫治的新概念,使98%以上的该病患者免于人工瓣膜替换,这是治疗该病的重大进展。ebstein畸形是一种少见的复杂先心病,手术难度大、死亡率高。自1997年,吴清玉首创解剖矫治术,手术以右心室整体重建为目标,可最大限度的保持右室解剖形态和三尖瓣功能。相关论文发表在美国《胸外科年鉴》,被国际上最负盛名的治疗小儿先心病的专家克利夫兰医学中心小儿心脏外科主任roger b. b. mee教授认为是治疗ebstein畸形的重大进展。美国梅奥诊所著名心脏外科专家dearani joseph. a.教授率领的手术小组,于2004年专程来我院学习此项技术。迄今吴清玉教授是世界上治疗ebstein畸形患者数量最多、疗效最好的心血管外科专家。

2.他制定了法洛四联症根治手术的技术标准,并被写入心血管外科教科书。该标准扩大了该病手术适应症,使手术死亡率由10%左右降至0.8%以下,保持至今,达国际领先水平。相关论文发表于美国《胸外科年鉴》,世界心外科创始人之一、世界上第一个实施法洛四联症根治术的c.w.lillehei教授在特邀评论中正式评价:所得出的结论正确,手术结果是英文文献中最好的。他提出的治疗法洛四联症的原则和手术方法至今还在指导着临床工作。

3.他在国内率先开展新生儿复杂心脏手术,为出生仅2、5、11、26小时患有大动脉转位的患儿实施了大动脉调转手术,全部获得成功,改写了国内不能治疗此类疾病的历史。完全性大动脉转位是常见的紫绀性先天性心脏病,大动脉调转术(switch)可以根治,但手术难度大,死亡率高。1997年至2002年,吴清玉为30例完全性大动脉转位患儿(年龄从出生后66 h~12岁)实施了switch手术,手术死亡2例,死亡率为6.7%,使switch手术变成常规手术。矫正性大动脉转位畸形复杂,常合并室间隔缺损和肺动脉瓣狭窄,常用的rastelli手术治疗,远期效果较差,易致左侧房室瓣关闭不全和心室衰竭,而心房和动脉水平双调转(double switch)手术效果好,但手术难度大。2001年11月,吴清玉在国内首次行double switch手术成功。

二、对冠状动脉搭桥的手术技术、心肌梗塞合并症的处理等进行了临床研究,在国内率先解决了冠状动脉搭桥术的关键技术问题,并进行推广。

2000年,他首次在网上向全世界直播冠脉搭桥手术全过程。他亲自手术治疗各种疑难复杂危重冠心病患者3500余例,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成功率99.5%以上。作为第一完成人,他负责的“提高冠心病外科治疗效果的临床与基础研究”获得国务院颁发的“2002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他培养了大批技术骨干,使全国百余家医院都能完成此种手术,通过“十五”攻关,将全国5000多例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死亡率降至1.7%(美国2-3%)。“十五”攻关评审专家评价:对体外或非体外循环下手术等做了规范,为我国冠心病外科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他主持制定了《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技术指南》,为我国冠心病外科所通用。主编《冠状动脉外科学》,首次在网上直播冠脉搭桥手术全过程。为我国冠心病外科的迅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使我国冠心病外科治疗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三、他在国内首次成功开展肺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慢性栓塞性肺动脉高压。

在国内首次为晚期冠心病、心功能衰竭患者置入体内“人工心脏”,25个月后,又成功将其拆除,进行心脏移植,该患者是国内作为bridge应用该装置时间最长、成功进行心脏移植的唯一患者。1994年成功实施心肺移植术一例,该患者在当时成活时间最长。

四、专注医院管理,带领学科发展

2004年3月4日,吴清玉教授由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调入清华大学,同时开始在北京华信医院(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工作。2004年3月担任第一附属医院常务副院长,2006年7月至2017年7月担任院长、党委副书记。2017年7月,受聘为医院首席顾问专家。他在清华大学任职医学学科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曾任医学院副院长、医学学位评定分委员会主席。2012年参与筹建医学中心工作,医学中心成立后,兼任医学中心主任。十多年来,他尽职尽责,在清华大学各位校长和书记的领导和支持下,在医院党政班子和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第一附属医院秉承学校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在困境中艰苦奋斗、埋头苦干,使医院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作为心外科专家和学科带头人,吴清玉教授于2004年3月创建了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中心,由麻醉科、心内科、体外循环组和手术室、icu医务人员共同组成国内外一流的优秀团队。始终以 “再塑生命,从心开始,争为天下先”为宗旨,以国际领先水平为目标,坚持以疑难、危重和复杂畸形及心血管疾病治疗为特色,发挥心脏内外科密切合作的巨大优势,在医疗、教学、科研、学术交流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成立了国内第一家内外科密切合作的心律失常诊治中心,救治40多例重危患者全部成功,包括国内首例新生儿心外起搏器的安装。还成立了中国复杂先心病救助中心。十余年来已完成各类心脏手术6000余例,85%以上为辗转全国各地无法医治慕名而来的疑难、危重症和复杂心脏畸形患者。年龄从出生2小时到80岁以上,体重从1.75公斤的低龄低体重患儿(占10%)到100公斤以上的各种心脏及大血管高难度手术,包括世界上最复杂的三尖瓣下移畸形矫治术、单心室分隔术、室缺合并肺动脉闭锁矫治术、危重冠脉搭桥和复杂瓣膜手术等。其中小儿主动脉瓣成形、巨大左室肿瘤切除、大动脉转位调转术后升主动脉瘤合并主动脉缩窄矫治、改良nikaidoh手术后成功应用人工心脏辅助等手术疗效达世界领先水平。到目前为止,心脏中心各种疑难复杂心脏手术成功率达95%以上,治愈率和疗效均达国际先进水平,其中三尖瓣下移畸形矫治、右室双出口、法洛氏四联症根治术等的手术疗效居世界领先水平。

五、科研、教学工作

作为第一完成人主持的两个科研项目“疑难先心病外科治疗的临床和基础系列研究”、“提高冠心病外科治疗效果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分别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总计共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4项,省部级奖10项。发表论文278篇,sci收录39篇。主编参编专著14部,培养博士、硕士59人。

如履薄冰,勇闯禁区——记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吴清玉教授

2004年,美国mayo clinic心脏中心著名心血管外科专家德拉尼教授率领的手术小组于2004年专程到清华大学一附院心脏中心观摩吴清玉教授三尖瓣下移畸形解剖矫治手术。

如履薄冰,勇闯禁区——记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吴清玉教授

吴清玉教授与世界心外科创始人之一、世界上第一个实施法洛四联症根治术的c.w.lillehei教授合影,c.w.lillehei教授对吴清玉教授发表关于法洛四联症根治术文章正式评价:所得出的结论正确,手术结果是英文文献中最好的。

如履薄冰,勇闯禁区——记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吴清玉教授

2007年,吴清玉教授应邀在学术水平最高的美国胸外科学会第87届年会上作“关于ebstein畸形解剖矫治”的专题报告,是该年会举办87年来我国第一个有关先心病的大会报告。

想了解北京华信医院(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最新消息,请关注我们的微信。

关注方式:

1.点击文章上方的“北京华信医院”。

2.搜索公众号“北京华信医院”。

3. 扫描左边的二维码。

医保编码:05110006

咨询电话:010-64369999

如履薄冰,勇闯禁区——记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吴清玉教授
如履薄冰,勇闯禁区——记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吴清玉教授

乘车路线 :★运通107 线、401 路、402 路、408 路、413 路、418 路、421 路、445 路、494 路、503 路、659 路、677 路、701 路、973 路、988路、991路到酒仙桥商场、酒仙桥中心小学或酒仙桥下车即可。★地铁14 号线,将台站c出口(出地铁站向南900 米)。

驾车路线:东三环燕莎桥、东四环东风北桥向东,红绿灯左转即到。机场高速大山桥出口向南3公里即到。

长按识别我院科室二维码,为您提供更多专业信息

妇产科公众号

儿科儿童呼吸健康科普公众号

儿科生长发育科普公众号

综合icu重症医学公众号

临床营养科营养公众论坛公众号

人事处人才招聘公众号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