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证伪系列其一一一有志者,事竟成

作者:东家一说

年近花甲,回首走过的路,年轻时也曾豪情满怀,壮志凌云,而且自认为天赋不错,是属于高智商、高情商之列的。但是终于庸庸碌碌,一事无成,是以颇为怀疑“有志者事竟成”这句话。

此句原出《后汉书.耿弇传》,光武帝刘秀对大将耿弇说:将军前在南阳,建此大策,常以为落落难合,有志者事竟成也。翻译过来的意思就是:将军以前在南阳提出的伟大计划,当时我担心太大,难以实现,现在才知道,有志向的人,事情终归是成功的。

此话用在当时刘秀对耿弇所言,诚然不错,但如果上升到对大部分人甚至所有人的普遍程度,则未必尽然。

孔圣人是有大志的,面对春秋时的礼崩乐坏,他想恢复周礼,并一生为此奔走,周游列国,四处碰壁,“惶惶如丧家之犬”。尽管如此,老先生也没改变自己的志向,他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可谓有志且坚。然而,孔圣人并没有“事竟成”,终其之世,周礼并未恢复,中国社会反而进入“天下大争”的乱世战国。

陈涉是有“鸿鹄之志”的,也曾一度“揭竿而起”、应者云集的,他“事竟成”了吗?没有。陈涉的心中,是想要建立一个“苟富贵,勿相忘”的平等安康社会的。然而,张楚政权建立不过几个月,陈涉就在强敌重压、内部哗变下折戟沉沙,烟消云散了。

鲁迅先生是有明确而坚定的志向的。当他意识到“无论国人的体格如何强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看客和示众的材料”时,先生立志“弃医从文”,其志在“揭出病痛”,以引起“疗救的注意”。先生用心可谓良苦,其志也如磐石之坚,然而,先生也并未达成他的志愿,可谓“民众未醒人已去”“长使英雄泪满襟”了。即便是现在,国民中的“看客”又何尝少呢?

诚然,我并不否认,历史上不乏“有志者事竟成”的例子,比如秦始皇、司马迁、王阳明、毛泽东等,但也只能用在某一人,某一事,某一时,超出一定范围,“事竟成”就是妄谈。

而且,也正是因为“事成”,我们才会知道他们“有志”,但更多的是那些“有志者”而“事不成”,堙没于浩瀚的历史长河中,而不为人所知了。

当然,不是说一个人不要志向和理想,恰恰相反,一个人要活得快乐有意义,是应该有志向、有理想的。立长志也好,常立志也罢,只要有志向,就是好的,这样,前进才有目标,生活才有意义。而过程才是最主要最精彩的,不必太在意“竟成”、“竟败”。

化用一句话:事成不必在我,行事应该有我。

2021-11-10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