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1942年,毛主席给刘少奇的绝密电报,特意叮嘱:无须向任何人提及

作者:历史有点冷

1941年11月,在时任侵华日军总司令畑俊六的指挥下,日军出动5万多兵力,对山东战场实行了“铁壁合围”战法,敌人在飞机、大炮以及坦克的掩护之下,兵分11路对山东分局以及山东纵队等领导机关进行围困。

1942年,毛主席给刘少奇的绝密电报,特意叮嘱:无须向任何人提及

畑俊六

12月,日伪军出动上千人的兵力,对山东渊子崖村进行疯狂进攻,战斗过程中,上百人壮烈牺牲。在短短2个月的反“扫荡”过程中,山东的抗日军民付出了极为沉重的代价,部队伤亡过千人,被杀害和被抓捕的无辜群众更是超过万人。

从1942年开始,日军对山东一带的“扫荡”行为愈加猛烈,出动的兵力、投入的机械化部队越来越多。一时间,鲁南三区的党、政、军机关受到了严重的损失,当地百姓更是饱受战乱之苦。

就在整个山东地区笼罩在危险重重的炮火之中时,一位名叫“胡服”的共产党人突然来到了山东分局和一一五师驻地临沭县西朱樊村。

在“胡服同志”的领导下,山东地区的抗日形势快速逆转,群众的抗日热情也迅速高涨了起来。仅用了4个月的时间,“胡服同志”就彻底扭转了山东战场的被动局面,使山东抗日根据地顺利度过了抗战的艰难时期。

1942年,毛主席给刘少奇的绝密电报,特意叮嘱:无须向任何人提及

刘少奇

在山东领导抗日斗争期间,毛主席曾多次给胡服发送绝密电报,尤其是在最后一封电报中,毛主席更是特意叮嘱:无须向任何人提及。

这个扭转山东局面的“胡服”究竟是谁?毛主席为何会把他派到山东总揽大局?毛主席给他的最后一封绝密电报上又写了什么内容?

1941年1月25日,日军司令部向侵华日军部队下发《对华长期作战指导计划》,计划指出,对国民党部队实行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的政策;对中共及其领导的抗日武装进行集中打击。很快,侵华日军就将注意力放在了山东一带。

山东作为连接华北和华中的枢纽,向北,可以进入平津一带,向南可以挺入华中,向西则是中原大地。若山东地区失守,那日军便可向中原以及西北地区长驱直入,到时候整个华北以及华中地区将危在旦夕。为了守住山东地区,我军早在1938年12月便将三大主力之一,也是装备最为精良的一一五师派至此地,可没想到,日军对山东的进攻竟会如此丧心病狂。

1942年,毛主席给刘少奇的绝密电报,特意叮嘱:无须向任何人提及

侵华日军

1941年11月2日,日军联合伪军开始对沂蒙山区发动多梯队的大“扫荡”,日军第一路率先对驻扎在马牧池一带的山东纵队机关发动突袭,紧接着日军第二纵队出动2万人的兵力、7架飞机、10辆坦克以及数十门大炮,对临沂、蒙阴以及沂水等地进行合围,试图一举捣毁山东八路军的领导机关。

出动了大量的兵力以及机械化部队,可日军的“扫荡”成果并不显著,气急败坏的日军开始实行“分区合围、抉剔清剿”的方式。毫无人性的日军四处搜捕、屠杀抗日人员以及受伤的八路军战士,而且还在各地实行杀光、抢光以及烧光的“三光政策”。

在日军肆无忌惮的侵略之下,山东多个村庄火光冲天,各地群众的牲口、家畜以及粮食全部被掠夺,家具以及生活用品全部被破坏,大量无辜百姓遭到屠杀。

11月7日,在部队突围过程中,朱瑞已有身孕的夫人陈若克不幸遭到日军抓捕,两天之后陈若克在日军的监狱内生下一名婴儿,可禽兽不如的日军并未对陈若克母女二人产生任何怜悯之心,为了让陈若克屈服,日军还以牛奶进行诱惑,陈若克非但没有屈服,反而咬破自己的手指,用鲜血喂养刚刚出生的孩子。11月26日,恼羞成怒的日军残忍地向陈若克母女挥起了屠刀,朱瑞的妻子和不到满月的女儿就这样惨死在了日军的刺刀之下。

1942年,毛主席给刘少奇的绝密电报,特意叮嘱:无须向任何人提及

陈若克

除了肆意屠杀无辜百姓之外,日军还在侵略地区修建炮楼以及公路,同时还成立了居心叵测的“宣抚班”,试图以威逼利诱的方式让山东百姓屈服。

为了摆脱危机,时任山东分局领导的朱瑞和时任115师政委的罗荣桓商量之后,决定先将山东分局和115师的指挥机关先转移到安全地带,然后朱瑞和罗荣桓带领师指挥所和特务营留守沂蒙地区,继续同当地群众一起进行反“扫荡”斗争。

可是,随着敌人“扫荡”势头的不断加强,山东纵队的指挥机关接连遭到日军合击,大部分人员被打散,电台被破坏一时无法修复,各团指挥机关无法取得联络,沂蒙各地的武装部队损失严重。

1942年,毛主席给刘少奇的绝密电报,特意叮嘱:无须向任何人提及

1942年1月22日,罗荣桓、陈光以及陈士榘联名向中央军委致电,不仅汇报了沂蒙山反“扫荡”的战况,而且还总结了当下山东抗日根据地的一些棘手问题。罗荣桓等人指出,必须尽快调整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布局,统一思想,提高认知,把山东地区的军民拧成一股绳,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抗日斗争进行下去。

接到罗荣桓等人的电报之后,毛主席清楚地意识到,必须尽快派一位能力出众之人到山东主持大局,把山东的抗日工作扳回到正轨之上。意识到这一点之后,毛主席的脑海中很快就出现了一个久违的名字。

1942年4月10日,一位名叫“胡服”的大人物来到了山东朱樊村,在他的住所外围,光是警卫就部署了三层,第一层是在院子里,士兵只带胯刀;第二层是在院外,持枪警戒;第三层则部署在村子之外,有明哨有暗哨。经常会有警卫好奇地询问:“这个胡政委到底是什么人?”可是自始至终都没人说出答案。这个“胡服”的真实身份,还要从他不久前接到的那封紧急电报说起。

1942年,毛主席给刘少奇的绝密电报,特意叮嘱:无须向任何人提及

刘少奇在山东(前排左二)

1942年2月4日,正在胡服准备动身从江苏盐城前往延安参加中共七大时,突然收到了毛主席发来的紧急电报:“山东战局紧张,你途经山东时,请予以解决!”毛主席之所以对这个“胡服”如此信任,一方面是因为他曾经担任过北方局书记,对山东的具体情况比较了解,另一方面是胡服非常擅长做群众工作,善于把握情况。而这个“胡服”还有一个广为人知的名字,叫做刘少奇。

接到毛主席的指示之后,刘少奇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1942年3月18日,刘少奇带着100多人的队伍正式出发,若以刘少奇的性格,他根本不会同意带着上百人的队伍穿越敌人的道道封锁,可殊不知,这100多人全都是受毛主席委托,为延安准备的经济建设以及社会管理方面的人才。

为了躲避敌人的追踪,刘少奇一行人一直是昼伏夜行,渴了喝河水,饿了吃野果。一路上,每到一个地方,刘少奇不管自己多疲惫,也不管情况多危险,他总是争分夺秒地四处去看看,了解一下当地百姓的生活以及需求,总是希望用有限的时间做无限的事情。

1942年,毛主席给刘少奇的绝密电报,特意叮嘱:无须向任何人提及

当进入山东境内之后,随处可见“积极进行减租减息工作”和“加强减租减息工作”的标语,可刘少奇却充满质疑地说道:“光是从这些标语上来看,好像这里已经搞上了减租减息工作,可又好像只是处于宣传阶段。”

为了搞清楚山东地区百姓的生活情况,刘少奇每到一处总会跟当地村民聊很久,不过他的问题却总是那么几个:“家里有多少土地?村里有多少地主和农民?种地主家的地需要交多少租子?”

刘少奇总给人一种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的感觉,对于他询问的每一个问题,村民们也都乐意回答。可是当从百姓口中听到“吃不饱、没地种”的回答后,刘少奇总是表现得有点激动。

1942年,毛主席给刘少奇的绝密电报,特意叮嘱:无须向任何人提及

经过在山东的一路走访调查,刘少奇真切地感觉到,山东地区的减租减息工作并没有实施开,百姓对减租减息的欲望非常强烈,由此可见,这是一项完全符合群众需求的政策。

1942年4月10日,经过了近一个月的长途跋涉,刘少奇一行人终于顺利抵达山东分局和一一五师师部驻地朱樊村,可刘少奇没想到,这里的斗争形势竟会如此艰难。

1942年7月9日,已在山东指导工作3个月的刘少奇收到了毛主席发来的第三封电报,刚刚打开电报,刘少奇就看到了非常醒目的几个大字:无须向任何人提及。究竟是怎样的一封电报,竟让毛主席如此强调?

自从来到山东抗日根据地之后,刘少奇每天都把自己的工作安排得非常满,白天走访、调查听汇报,晚上开会、看材料。那段时间里,山东地区的村民家里、小学校园里以及田地里,到处都能看到刘少奇的身影。短短几天时间,刘少奇就彻底摸清了山东地区的抗日斗争现状。

1942年,毛主席给刘少奇的绝密电报,特意叮嘱:无须向任何人提及

山东抗日根据地经常遭到敌伪顽三方势力的围击,而当下山东地区面临的最迫在眉睫的问题就是生存危机。在刚刚进行的反“扫荡”中,山东地区的物资遭到严重破坏,百姓只能靠野果、野菜、地瓜秧以及树皮等东西充饥,很多群众在冬天里只能穿着单衣,赤着脚。

除了走访群众之外,刘少奇还通过实地走访以及听取汇报的方式深入了解了部队的情况。很快,刘少奇就发现了山东地区的症结所在:

减租减息工作没有在群众中间具体落实,群众没有得到真切的好处,抗日热情不够高涨;军事指挥存在不少漏洞,不仅缺乏主观能动性,更缺乏统一行动性。
1942年,毛主席给刘少奇的绝密电报,特意叮嘱:无须向任何人提及

发现了问题所在之后,刘少奇立即做出指示,既要尽快把减租减息工作落到实处,把群众们发动起来,更要调整部队的领导体系,尽快做到统一指挥。

在刘少奇的领导之下,山东分局立即做出了《关于减租减息改善雇工待遇开展群众运动的决定》。很快,一场席卷整个山东地区的“减租减息,提高雇工待遇”悄悄展开。群众的人权以及地权得到了保障,百姓们得到了实质性的好处,一时间,群众抗日斗争的热情被彻底激发了出来。

群众生存问题得到了保障之后,刘少奇又紧接着作出了“精兵简政”的指示,根据山东地区的实际抗日情况,对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党、政、军等机关构成以及人员组成都进行了调整和精简。

首先,把山东的政治以及军事领导中心集中在了山东分局身上,山东分局、一一五师以及山山东总队司令部三个领导机关的总人数从原先的10000多人减少到3000多人,三个机关的领导在一起办公,实现山东抗日根据地的统一指挥。

1942年,毛主席给刘少奇的绝密电报,特意叮嘱:无须向任何人提及

刘少奇的领导集中方式,大大提高了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工作效率,还大大加快了各部门的反应速度。

而就在山东的军民工作逐渐进入正轨时,毛主席再次给刘少奇发来了电报:

我们的方针是团结国民党,极力改善两党关系,战后仍需合作建国……但又需提防国民党有乘机消灭新四军的可能,故掌握山东极有必要,待你确定行止之后,中央即通知华中、山东及北方局付托你以指挥山东、华中全局的权力……

在电报的最后,毛主席还特意叮嘱,无须向任何人提及。这句看似简单的叮嘱,实际上却充满了毛主席的高瞻远瞩。

1942年,毛主席给刘少奇的绝密电报,特意叮嘱:无须向任何人提及

毛主席和刘少奇

正是因为有毛主席这样高瞻远瞩的领袖,有刘少奇这样以民为主的领导,我们的革命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我们的民族和国家才能在战火中获得新生。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