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刘少奇和他的儿女

作者:热情的河流PU

今年是刘少奇主席诞辰123周年,全国各地采取了多种形式的纪念活动,人们怀着敬仰之情,歌他是共产党员的楷模,人民公仆的榜样。其实这位伟人还是教育子女的典范。我们从这样几件事,便可见一斑。

什么人都要坚持党员标准

1952年初的一天,在中国人民大学计划系念书的少奇同志的女儿爱琴,正在等待班级党支部讨论她的预备党员转正,她兴冲冲地想:“今后,我就是正式党员了!可她万万没有想到,会场气氛严肃,发言激烈,最后一项通过决议,取消了她的预备党员资格。会后,支部书记找她谈心,说少奇同志指示:“不论什么人入党,都要坚持党员标准”。原来少奇同志特为此亲自抽时间给校党委打了电话。这件事情使爱琴想起了父亲平时对她的谆谆教诲。在大学念书期间,爱琴曾好几次在周末向中南海车库要车回家。父亲知道后批评她:“车是公家的,你年轻轻的,可以坐电车公共汽车嘛!”

冬天,爱琴曾让工作人员给买一套绒衣裤。父亲知道后,批评说:“你用的是人民的钱,自己有了的就不要再用公款,现在人民还很穷!”

还有一次,怀仁堂举行京剧晚会,爱琴想去开开眼界,就让工作人员搞到一张票。这件小事也被父亲看在眼里,记在心上…

被取消了预备党员资格的爱琴,虽然受到了沉重打击,但是严格的家庭教育使他获得了深刻的启迪和强大的动力。13年后,她终于真正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不能无原则的迁就

1955年,少奇同志的次子刘允若在莫斯科航空学院学习,由于和同学们相处的关系不好,要求转学转系,一个月内写了三封信给父亲,希望得到同情和支持。少奇同志当时担任党和国家的重要领导职务,他没有无原则地迁就儿子不恰当的要求,也没有简单地训斥一顿了事,而是抓住他在这个问题上暴露出来的个人主义等错误思想,写了三封较长的信,进行深人细致的分析和严肃诚的批评,希望他虚心接受组织上和同学们的批评帮助,改正错误。少奇同志还把情况反映给儿子所在单位的党组织和同学,希望对他进行批评教育。

要做人民的好儿女

60年代初,我国正处在经济困难时期。这时少奇同志的几个子女都还小,平平11岁,源源9岁,亭亭8岁。少奇同志坚持要孩子们在学校住宿吃饭,和大家一起共患难。当时,好心的同志和学校的老师都动他把孩子都接回家住,生活过得好些。但少奇同志不同意,他说:“群众吃不饱,我们有责任。让孩子们尝尝吃不饱的滋味有好处。等到他们为人民办事的时候,就会更好的总结经验教训,再不会让人民吃不饱饭。

十年动乱中,少奇同志成了“众矢之的”。一天,他把孩子们叫到身边,亲切的说,“你们定要活下去,一定要在群众中活下去,要在多种情况下锻炼成长。你们要记住,爸爸是无产者,你们也一定要做个无产者。爸爸是人民的儿子啊,你们也一定要做人民的好儿子。水远跟着党,水远为人民。

1967年7月18日以后,少奇同志一家被禁起来,在住宅院里,父母儿女,不准见面,不准说话。1967年9月13日上午,少奇同志的三个年纪较大的孩子被勒令在学校接受批斗,连当时年仅6岁的小女儿也一起被赶出了中南海。从此,孩子们再也没有见到过自已的爸爸了!但他们无论在怎样的困境中,仍然牢记着爸爸的话:“你们要到群众中去。因为我,群众或许对你们有过火的行动,要经得起委屈。只要你们好好学习,好好劳动,他们会了解你们,爱护你们的。人民最终会信任你们的。人民会作你们的父母的。”孩子们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勇敢地走自己的路,健康成长。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