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东北史」流人诗中的清原十八道岭(刘兴晔原创)

作者:曾经东北

[东北史]流人诗中的清原十八道岭(《清原纪略》系列十二)

  考察高句丽北道,多次行走探索沈阳经抚顺至集安古道,除经南杂木拐去新宾、桓仁至集安的高句丽南道外,清原路段极其南行,绝不会是高句北道,高句丽北道必为开原经清河河谷至集安的古道,即清代开原海龙马拨道、明代开原东陆路、元代建州四驿宋瓦江五站、金代长白山朝贡道、辽代夫余契丹道。

  古营州道清原段十分难行,尤以清代宁古塔流人诗文最有代表性。张缙彦在《宁古塔山水记·序》载:“呜呼!此亦山之不幸也。予窜身万里,自辽沈出阴沟关,道经十八道岭、十八道河,询之土人,皆不能名。”此处给人的感觉是一共爬过十八座大岭,趟过十八条大河,路途十分艰险。而另一位宁古塔流 人方孝标诗中,先后有《十八岭》《四道岭》,不但坐实了十八岭,还具体点了四道岭,给人的感觉这十八道岭是真实而具体存在的。方孝标在《十八岭》诗前小序中说:“峻岭相连,尽日在深溪乱石间,俗呼为十八岭,其实不止十八也。岭麓皆插大河中,两岭相接处必有浅懒(水湾)界之,懒尽处则皆淖泥。土人译为虾塘,深凡数十尺,浅亦数尺。徒车皆不能度,必缚薪或为桥、或布土乃可过。意即《汉书》所谓辽东水道多泥泞也。东行之苦以此为最。”其《四道岭》诗序中也说:“环望皆山,四岭尤峻,相距凡十余里。深丛巨石,无方向可寻。中有一细径,层折上下,殆非人境。才过十八岭,又渡四重山,青插层霄瘦……”

「东北史」流人诗中的清原十八道岭(刘兴晔原创)

南口前镇的十八道岭

  既如此,清原县这十八道岭今何在?经查证得知:

  头道岭,在北三家子镇;

  二道岭,在清原镇;

  三道岭,在南山城镇;

  四道岭,在土口子乡;

  十八道岭,在南口前镇。

  同时,还有二道河、三道河、四道河、四道碱厂等地名,这类地名果然多。

「东北史」流人诗中的清原十八道岭(刘兴晔原创)

北三家子镇的头道岭

  目前看,土口子乡四道岭不应是方孝标诗中的四道岭,应该另有一座四道岭。而且,这些岭围绕今天的202国道,必不都在这条道上,因为此国道是经过裁湾取直、削岭降坡甚至开凿隧道后的情形,自然不比古时之行路难。十八道岭,也未必实指,今天仍有十八道岭村,但却未必有十七道岭、十三道岭等等。

「东北史」流人诗中的清原十八道岭(刘兴晔原创)

清原镇的二道岭

  现在基本靠实了诗中所说的地名,就再看《十八岭》前一道《张伯火罗》诗:

俯射千百尽,直下一车飞。

涧落龙潭曲,峰悬鸟道微。

山山天四合,树树雨重围。

沥沥蚕丛路,长歌问是非。

  诗中把李太白《蜀道难》中的典故都用上了,比如“鸟道”“蚕丛”,再看其诗前小序:“张伯,华言‘大山口’也。火罗,华言‘沟’也。是地山甚高峻,车必脱辐以绳缒之而下,马牛皆解羁纵之,择路至山下,乃复驾辕整辔。如是者无日不然矣。”

2021年12月5日刘兴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