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圳治2021榜单候选案例|建设社区医院 让幸福成“首善之区”最温暖底色

社区医院,是国家为进一步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而提出的一个积极举措,是国家建设分级诊疗的又一重要动作,是医疗服务供给侧改革的一个重要尝试。福田区计划在三年内筹建若干家各具特色的社区医院,打造社区医院“福田样板”。

自2019年起,国家卫健委开展社区医院建设试点工作。深圳市卫健委于2020年启动社区医院建设,2021年提速升级,进一步加大社区医院建设力度,修订社康机构设置标准,明确社区医院的功能和建设规范,社区医院发展步伐逐步加快。

作为深圳中心城区、首善之区,福田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社区医院,将成为福田区基层医疗卫生改革的突破口之一。

圳治2021榜单候选案例|建设社区医院 让幸福成“首善之区”最温暖底色

实现“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

不久前,福田区第八次党代会提出,要扎实推进“民生七有”,打造“首善民生”,让幸福成为福田最温暖的底色。福田区将以社康中心建设为主阵地、主抓手推动基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做大做强社康中心,打造一批标杆社康。

福田区将打造现代化城区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六个一体化”,坚持不懈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筑牢全民免疫防线,守护市民生命健康安全,打造韧性健康城区。

“六个一体化”,即为落实“健康中国”战略,树立大卫生、大健康观念,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体系;推动医院高水平专科与社康机构全科协同发展,实现医院社康一体化;绘制智能化城区“健康地图”,纵向整合市、区两级医疗机构资源,实现市区医疗服务一体化;加快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政府搭台”撬动社会资源建设国际化高端医疗机构,实现公立社会办一体化;完善医防融合服务体系,挖掘中医治未病优势,实现医疗与公共卫生一体化;优化覆盖妇幼老少等全人群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务体系,完善重大疾病防治机制,实现全人群全周期一体化。

建设特色社区医院是落实“健康中国”战略的坚实根基,是实现“六个一体化”举足轻重的一步。在福田,社区医院还有另一块牌子,那就是公共卫生服务中心,未来,福田居民不出社区,即可完成公共卫生与医疗康复等一体化健康服务,深化社区慢病管理模式,从“治病”向“治未病”升级,真正实现“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

以体制改革激发社区医院新活力

与普通社康中心不同的是,社区医院将探索管理体制改革,先行先试人财物统一管理,实现充分赋权、独立核算,激活人才内生动力,激发社区医院新活力。

圳治2021榜单候选案例|建设社区医院 让幸福成“首善之区”最温暖底色

在管理体制上,社区医院具有独立经营权。目前,福田区采用“揭榜挂帅”方式招募社区医院筹建骨干成员,筹建组负责社区医院的全面筹建工作,包括实体建设与装修、参与社区医院运营流程制定等,其中组长负责全面工作;副组长分别负责医疗业务管理、基本公共卫生管理、行政后勤管理。社区医院设立一名院长和三名副院长,院长总负责,三名副院长分别负责医疗业务管理、基本公共卫生管理和行政后勤管理。目前,福田区已在区医疗卫生系统范围内公开招聘社区医院筹建组成员20名,组建5个筹建组。

社区医院仍然坚持院办院管,充分发挥上级医院的学科优势、专业优势,为居民提供更便捷、精准的转诊服务。各家社区医院将结合辖区居民的实际情况,从百姓迫切需要的服务入手,找准结合点、着力点,着力提升服务质量内涵,打造不同特色专科,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

在硬件方面,福田区对标国家级最高用房标准和示范标准,高质量打造景田北社区医院、金领假日社区医院、南华花园社康中心、益田社康中心4家全新的区域级社康机构,在基本诊疗服务和基本公卫服务基础上,开设以老年、康复、护理、安宁疗护等为主的床位,承接接续性健康管理和医疗服务,满足辖区居民就近享有多层次多样化便捷的健康服务需求。

【记者】陈熊海

【作者】 陈熊海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