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福田公共文化服务如何破局?

从博物馆闭馆到旅游景区停业,从文艺演出停演到线下文化服务暂停……新冠肺炎疫情对公共文化服务供给造成了不小的影响。面对疫情的冲击,福田区作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积极探索将公共文化服务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通过陆续推出多项资助计划纾解文化企事业之困、打造数字文化服务新IP、探索文艺社团新发展路径、延长与完善文旅产业链等举措,破解疫情带来的“紧箍咒”。

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云直播、云晚会、数字文创……深圳市福田区公共文化体育发展中心(下称“福田文体中心”)积极转变工作思路,按下公共文化服务变革“启动键”,紧抓线上阵地,围绕多元供给,持续“云”输出高质量公共文化产品。

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福田公共文化服务如何破局?
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福田公共文化服务如何破局?
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福田公共文化服务如何破局?

疫情之下,数字化已经成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生存必需。各种各样的文化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如数字文创、虚拟现实等带来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创新。自深圳“0216”疫情发生以来,福田文体中心“文化云”产品供给不打烊、“艺术云”精品知晓率暴增、“多彩云”参与主体多样化、“全域云”服务受众全覆盖,“云”上服务人次达3000万。

其中,“等你”云上星空音乐会让观众耳目一新。活动以“福田文体中心”“深圳节日大道”抖音号为直播平台,在福田区“中轴”云廊星空舞台现场表演,通过实时连麦、乐队表演、音乐影片发布、抢百万数字人民币红包等活动形式吸引市民参与。

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福田公共文化服务如何破局?

“没想到疫情之下也能享受优质的文化服务。”家住福田区梅林街道的王女士表示,此前由于疫情原因,她被要求居家隔离,闲暇之余,她加入福田文体活动群,参与了线上文化活动,“本想着用来打发时间,没想到挺有趣。”王女士加入福田文体活动群后,群内工作人员不定时发放文化福利大餐:深圳大湾区沿线全景VR漫游、赠送福田区主题文化馆艺术节演出门票、品话剧《李尔王》、听长篇叙事诗《理发师》……让她足不出户就能免费观看高品质节目。

同时,福田文体中心还与腾讯视频、天威视讯、中国电信、Keep公司、迪卡侬等社会力量联合,为居家隔离居民派送腾讯视频月卡、Keep运动月卡、数字电视和打卡福利等近万份战“疫”礼包,惠及200万人次;联合“樊登读书”,面向市民及福田封控区人员发放8万张联名读书卡;邀请郎朗、徐霞等文化名人,郭翔、伍珂玥等本土优秀音乐人在线“声”援;通过H5、推文、短视频、预热宣传片、微电影等形式全域推广文体活动。线上活动面向不同群体精准服务,如亲子云歌会60组青少年家庭参与,百万人次观看;“我们的战‘艺’”活动包括线上运动、学习、合拍唱歌、分享生活等形式,全面覆盖老中青幼各群体积极参与;组建社区“橙”心小屋,针对封控区居民建立微信群20余个,10万人次参与,实现口碑热度双丰收。

“正是因为一个个节目、一幅幅画作展现了战‘疫’一线的感人事迹,礼赞身边平凡英雄,用文化力量、艺术担当,鼓舞士气,振奋人心,为疫情防控贡献文艺力量,让福田人即使面对困境也充满希望。”一观众在直播间留言道。

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福田公共文化服务如何破局?

在媒体深度融合的背景下,福田区打破传统形态,促使文化供给的场景再造,推出了一款款数字赋能的文化产品。云游景区、线上预约、VR看展……福田人积极迎接数字化、拥抱智能化,利用线上平台开展直播、打卡、合拍、预览等40余场不同形式活动,线上参与关注超千万人次。

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福田公共文化服务如何破局?
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福田公共文化服务如何破局?

以2021年“市井文化代表品牌”超级文和友进驻福田为例,以文和友为代表的餐饮、娱乐品牌,挖掘地域特色,结合潮流文化,形成“文化+消费”的新型商业模式,为公共文化服务融入大众消费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提供了良好的思路。随着社会的发展,打造新型文化空间,创新文旅融合新概念成为博物馆、图书馆、音乐会等传统公共文化空间的发展方向。

疫情之下,福田区以破局思维持续开展“公共文化进商圈”活动,将商圈变为公共文化服务的载体和构建都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抓手,不仅化解了都市消费空间功能单调的痛点,也为商圈聚集了人气,成为拉动城市消费的新引擎,让市民在走进商圈“买买买”的同时来一场“文化大餐”。

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福田公共文化服务如何破局?

“午间音乐会”“星空音乐会”“同心同梦文化总分馆联动”等活动,先后在卓悦汇、皇庭广场、深业上城等商圈举行。高雅的音乐、优美的舞蹈、动人的影像、精巧的技艺、传统的韵味与繁华商圈产生“化学反应”,让市民自由徜徉于繁华与高雅之间,感受这座城市的魅力。

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福田公共文化服务如何破局?

在新兴文化主题方面,福田区将打造电子竞技、网络直播等多元形式的数字文化主题,以快闪、剧本杀、情景剧为载体的沉浸式互动主题,以流行文化、时尚文化、青年文化为主题的国潮文化主题,吸引客群。在疫情期间暂停开放的博物馆、美术馆及戏曲、相声、电影、歌剧、音乐、读书等文化休闲活动也将逐渐对受众开放。

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福田公共文化服务如何破局?

福田文体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在疫情影响下,场馆的管理是关键,如何走出场馆去拓展更多的文化空间开展服务是重中之重。福田区通过修炼内功,协同创新,将文化创意融入城市中轴概念,展开叙述节日大道“文化+商圈”,是走出场馆的良好范例。其中,“等你”云上星空音乐会首次尝试与百万数币红包发放相结合,也是拉动文旅经济发展的一种创新模式。福田区积极探索“互联网+公共文化服务”,借助现代数字信息技术,创新服务模式,打造公共文化服务体系2.0版。

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福田公共文化服务如何破局?
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福田公共文化服务如何破局?

文化产业行业容易受到疫情冲击,但也韧性十足。在这样的背景下,文化产业既面临困难,也看到机遇。福田区通过文化公益新业态,支持惠民演出,繁荣文化市场。如在新春艺术季、主题文化馆艺术节等品牌活动中,探索以惠民低票价的形式引进口碑与票房兼得的精品剧目演出,用公益促进市场的繁荣与发展。

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线下文化活动开展受限。福田区开拓思路,结合深圳城市特质,创新推出数字文化服务新IP“我是‘圳’红青年”2021莲花山@青年文化节,在视频号、抖音、B站等青年群体集中的短视频平台引发广泛关注。通过借力强势数字文化IP的新文创思路,福田文化释放出更大魅力。

其次,疫情期间技术支持方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如5G、8K、AI、VR等技术为民众提供便利,让市民足不出户就能满足对文化艺术的追求,推进“文旅+”跨界深度融合,促进文体旅游业态向综合性和融合型转型提升。

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福田公共文化服务如何破局?

疫情当下,如何吸引文化企事业主体主动参与到文化建设中来?2021年6月,福田区修订印发《福田区宣传文化体育事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并出台包括《福田区群众文化团队扶持办法》在内的系列配套办法,鼓励群众性文艺社团积极参与辖区公共文化建设,开展公共文化服务。

福田交响乐团正是受益于鼓励扶持的文艺社团之一,乐团以项目制方式接受政府宣传文体专项资金扶持,市场化运营,走出一条乐团发展新路和文艺院团管理运营新模式。该乐团成立以来,年均承办百余场各类形式的演出活动,并长期承担品牌活动“午间音乐会”的固定演出。

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福田公共文化服务如何破局?

2022年3月,福田区出台《深圳市福田区支持企业同心抗疫“十条”政策》,对主动配合疫情防控、保持企业运作,并在条件具备时恢复生产经营的旅行社、电影院、体育、演艺娱乐场所、宾馆酒店等,按照文化旅游业稳企支持,根据其上年度经营情况分档给予支持,最高200万元,帮助不少文旅企事业单位渡过难关。

福田文体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展望未来,福田区公共文化服务事业将继续探索融合发展,扎实推进文化高地建设,全面提升城区文明程度,构建都市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文化产业融合发展,塑造中心城区文化新品牌。

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福田公共文化服务如何破局?
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福田公共文化服务如何破局?

疫情下,文体事业面临新的挑战与机遇。一方面,福田区应当把握好什么能变、什么不能变,另一方面应懂得如何继承、怎样创新。只有拥抱变化,稳住阵脚,从容应对,掌握发展主动权,以“变化”迎机遇,以“不变”应万变,才能在“变”与“不变”中不断突破,为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中抓住新的发展机遇做足准备。

“变”的是传播载体和形式

“不变”的是文化追求和内涵

这次疫情让不少观众看到福田区公共文化服务更多的可能性。在手机上打卡文化场馆,居民足不出户就能享受文化之旅;将文化创意融入城市中轴概念,展开叙述节日大道“文化+经济”模式;“公共文化进商圈”促进文化产业与数字经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观众能够体会到福田区在疫情中“主动求变”的决心,更多样的呈现、更多元的服务,让观众获得了更多新奇体验。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必须给足空间,突破束缚,以多元创新激活内生动力。近年来,福田区大打文化牌,积极促进文化与科技、市场、品牌、金融、互联网等领域深度融合,形成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共同发展的良性格局,让主导产业酝酿新的爆发力。同时,福田区在产业空间、资金扶持、高端产业链打造、稀缺资源引进、人才导入等方面给文化企业创造有利条件,催生更多文化新业态。“文化+”的跨界融合让福田区文体事业走出了一条高质量发展之路。

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福田区聚焦文化事业本身,作为文化生产的组织者和文化产品的鉴定者,在创造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的同时,坚守文化价值、文化传统、文化精神,是福田文体人的责任。

“变”的是交互方式和方法

“不变”的是正确价值导向

“等你”云上星空音乐会,让500万人次“云”相见;动漫+快板形式宣传《防疫三字经》,市民关注点击量超500万;“我们的战‘艺’”互动,上万名观众参与抖音合唱、慕课打卡和才艺展示……虽然活动现场没有观众、没有浪潮般的欢呼声,喝彩声却从未缺席。

面对疫情,以“艺”抗疫是文化战线工作者们最好的武器。福田区的文艺工作者围绕防疫抗疫主题,开展文艺创作,原创快板《防不胜防》、RAP《疫战到底》、歌曲《春天的回答》……打动人心的文艺作品陆续涌现,为抗击疫情注入一股暖流。

福田文体工作者作为新时期福田文化事业的建设者和参与者,在强化正面宣传、加强舆论引导的同时,普及疫情防控防护知识,引导人民群众理性地认识新冠肺炎疫情,纾解公众疑虑,营造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的舆论氛围。

疫情期间,受众正是这样被影响着,也这样被感动着。抗疫人员调皮喊话买奶茶市民:“505,你的奶茶被没收了”温暖了很多人;隔离不隔爱,居家隔离还能在线相个亲,体现了深圳人的积极乐观。这样的文化传播在疫情非常态的状态下,增强了大众信心,同时对大众进行审美引领、价值引领,完成了涵化大众的社会功能。

“变”的是传播环境和氛围

“不变”的是受众需求热情

疫情之初,线下文化活动开展受限。福田区由线下转为线上,推出优质内容资源助力抗疫。Keep运动月卡、数字电视和打卡福利等近万份战“疫”礼包,惠及200万人次;8万张读书卡“一扫而空”,全民阅读意愿强烈;线上平台开展直播、打卡、合拍、预览等40余场不同形式活动,线上参与关注超千万人次……

“传播载体和形式变了,但内容还是我们爱看的。”不少市民反映。近年来,受疫情影响,大家的心态发生了很大变化,文艺作品的创作方向也随之变化。本轮疫情下的文化传播更聚焦于文化行业服务本身,受众喜欢看书,福田文体中心就送阅读卡,受众喜欢文艺演出,福田文体中心就送出“文化大餐”,尽量满足群众所需。当下,人们对高层次的精神追求有着越来越强烈的渴望,为大众提供优质内容是文体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随着疫情防控常态化,可以预见,文体服务的数字化传播方式将显著增多,直播、在线展览、线上论坛等活动形式也将层出不穷。然而,不管是环境的改变还是传播形式的改变,福田区文体工作者都应以崇高的追求和不变的情怀,努力做出优质的、符合社会需要的内容,这才是核心。

【撰文】刘倩

【通讯员】方东林 匡文

【作者】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