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国军悍将胡琏,其子胡之光回忆:家父在台湾着书立说,不敢提粟裕

抗日战争时期,国军也有一些积极抗日的将领,如卫立煌、李宗仁、杜聿明、胡琏,他们在民族存亡的时候,没有辱没一个将军的身份,做到了保家卫国,抗击外敌的责任。

到了解放战争时期,原国军众多高级将领中,多数在面对我军的时候表现不佳,薛岳、胡宗南、胡琏,他们均在战场上被我军击败,不得已逃到了台湾。在台湾,曾经与我军多次交手的胡琏,写了一些回忆录,但他从来不提自己曾经的老对手粟裕。

国军悍将胡琏,其子胡之光回忆:家父在台湾着书立说,不敢提粟裕

胡琏

据胡琏的儿子胡之光回忆:家父在台湾著书立说,史料存世不少,其间就是不敢提粟裕。这究竟是为什么呢?胡琏与粟裕之间有着怎么样的较量,能让胡琏如此忌惮粟裕,连名字都不敢提了?

胡琏的荣光——石牌要塞之战

胡琏毕业于黄埔四期,与张灵甫是同学,二人之间的私交还不错。胡琏从军校毕业后,参加了北伐战争,后在陈诚的十八军任职,因作战勇猛,深得陈诚的信任,相继担任营长,团长等职务。

抗日战争时期,胡琏参加了淞沪会战,时任十八军十一师第六十六团。罗店战役时,胡琏组织敢死队,打退了日军数次进攻,顽强地坚守住了阵地。战后,胡琏升为一一九旅旅长,后随大部队挺进苏南战场,展开游击战,与邱行湘等人合作,骚扰日寇的交通线。

国军悍将胡琏,其子胡之光回忆:家父在台湾着书立说,不敢提粟裕

让胡琏一战成名的是石牌要塞之战,该战役发生在1943年,当时日军已经占领湘鄂边境的要隘渔阳关,直接逼近石牌要塞。如果石牌丢失,日军可直接窥视四川,西南也会面临危险。

当时国民政府的老巢在重庆,蒋介石知道石牌的重要性,他紧急电令陈诚要死守石牌。陈诚接到命令后,自然不敢懈怠,将守石牌的重担交给了胡琏,传达了老蒋的命令。

男儿应当马革裹尸,胡琏接到命令后,挑起了这副重担,他带领全师祭拜天地,宣布要与石牌要塞共存亡。日军对石牌要塞也是志在必得,第三十九师团主力在高木义人的带领下,浩浩荡荡地进犯石牌。

胡琏分析了敌我优劣,认为日军武器精良,有飞机大炮,不易正名硬拼,应当智取。为此胡琏根据石牌环山这一复杂地形,计划与日寇展开一场山地作战,减弱日军在武器方面的优势。

国军悍将胡琏,其子胡之光回忆:家父在台湾着书立说,不敢提粟裕

为了能占据战场主动,胡琏决定以守代攻,将主力部队埋伏在要塞东面斗冲地区,留下少数部队守在要塞正面,部署完毕后,只等敌人来攻。1943年5月27日,日寇两个师团向石牌要塞发起猛攻,埋伏在斗冲的十一师部队从四面八方杀出来,日军大乱,伤亡很大,未能攻破要塞。

首日进攻受挫,日军不甘失败,第二天选择继续进攻。胡琏亲自指挥部队,等敌人靠近之时双方展开肉搏战,拼刺刀。当日军休整补给时,胡琏组织预备兵力反击,相继夺回了阵地。

一连三天,胡琏率领的十一师与日军展开激战,陈诚担心胡琏是否能够守住石牌,亲自向前线打电话询问,胡琏坚定地回答“成功虽无把握,成仁确有决心。”在十一师的奋力阻击之下,日军未能攻克石牌要塞,此战重创了来犯的日军,保证了鄂西会战的胜利。

国军悍将胡琏,其子胡之光回忆:家父在台湾着书立说,不敢提粟裕

陈诚

石牌要塞在当时被称为“中国的斯大林格勒”,胡琏能守住,影响力自然非比寻常。战后,胡琏获得陈诚和蒋介石的赏识,官运亨通,出任十八军军长,授少将军衔,并且在1945年在长沙、衡阳地区接受日军投降,一时风光无限。

狡如狐,猛如虎的胡琏

众所周知,蒋介石的军队派系林立,其中以“土木系”势力最为强大,代表人物是陈诚。陈诚靠着18军起家,抗日战争末期,胡琏能担任该军军长,自然获得了陈诚的足够信任,成了他的嫡系。

解放战争时期,国军中以陈诚为首的“土木系”高级将领中,多数人战绩惨淡,败多胜少。值得一提的是,胡琏是“土木系”将领中出类拔萃的一员,在战场上与华东野战军数次交锋,均能死里逃生。

国军悍将胡琏,其子胡之光回忆:家父在台湾着书立说,不敢提粟裕

主席评价胡琏“狡如狐,猛如虎”,他也确实是一个能打之人。有意思的是,解放战争时期,华东野战军实际上指挥作战的是粟裕,并非司令员陈毅,这点不论是胡琏还是国军的“大佬们”所不知道的。

胡琏能够多次侥幸在我军的包围圈中逃生,说明他对战场形势有一定的把握,也有一些运气成分。如由粟裕指挥的南麻、临朐战役中,胡琏死里逃生,天气因素是一方面,也有他拼力抵抗,使我军无法快速将其消灭的原因。

淮海战役期间,胡琏的嫡系整编11师被我军围在了双堆集,在南京的他决定空投战场,为士兵们打气。即便如此,胡琏和他的11师也难挽败局,这一次,他与黄维一人乘一辆坦克突围,黄维被俘,他突出重围,不得不说运气的确很好。

国军悍将胡琏,其子胡之光回忆:家父在台湾着书立说,不敢提粟裕

黄维

纵观整个解放战争,胡琏多次深陷我军包围,又总能通过各种办法突出去,还是有那么点能力的。据他自己说之所以能够多次死里逃生,秘诀是“机警和冷静”。

晚年变得清醒的胡琏

前面说,解放战争时期的国军大佬们不知道华东野战军实际军事指挥官是粟裕,这是有依据的。南麻、临朐战役战役后,胡琏说:

“盖刘伯承、陈毅两人以次的共军指挥官,如粟裕、陈士榘、许世友、杨勇、陈锡联、陈再道、王必成、叶飞等,数年来皆与我对战多次,根据体认,他们并非杰出之才。”

国军悍将胡琏,其子胡之光回忆:家父在台湾着书立说,不敢提粟裕

粟裕

直到国军在正面战场溃败时,胡琏依旧踌躇满志得认为“刘伯承、陈毅如不能亲临战阵,彼等必败无疑。”实际上,胡琏打了这么多年的仗,自己的对手都没搞清楚,实在是有些离谱了。

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句话流传了两千多年了,胡琏没有做到知彼,自然很难取胜。实际上,这也不全是胡琏一个人的问题,不论是国军国防部的那些大佬还是军统保密局等情报机构,他们对我军统帅部的人只是通过一些公开电文署名来判断,这未免有些草率了。

胡琏通过华东野战军电文署名,认为粟裕与华野的那些兵团级将领一样,结果仗打得很糊涂,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输掉的。逃往台湾的胡琏指挥了金门战役,获得老蒋的信任,晚年远离军界,以写历史和文学为乐。

国军悍将胡琏,其子胡之光回忆:家父在台湾着书立说,不敢提粟裕

胡琏喜欢研究近代史,一番研究下来,让他恍然大悟,原来当年与自己多次交战的华东共军主帅是粟裕,这是他研究了许多资料得出来的一个结论。从那时候起,胡琏在著书写作的时候留存了不少史料,但他从不敢提起粟裕。胡琏逝世前,长叹一声“土木不及一粟”,看来他仍然对当年的事情耿耿于怀,没有放下。

结语

单纯以一个军人的角度来看,胡琏是合格的,有着参军报国的梦想,在抗日战争中痛击日寇,为抗日大业作出了一定的贡献,这点我们要给予肯定。解放战争时期,胡琏与华东野战军有过几次激战,双方互有胜负,他多次能够从我军包围圈中逃脱,证明了他是有一定的能力的。

华野野战军实际指挥官粟裕无疑是胡琏一生难以越过的坎,他与那些土木系高级将领们一样,看轻了这位我军优秀的高级军事指挥官。“土木不及一粟”,并非夸张的言论,陈诚无论派谁上阵,哪一个不是在粟裕面前败阵下来了。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