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此人忠义堪称三国第一人,认清刘备本质,拒绝投降而死,不是关羽

在三国时期,各诸侯为了地盘、利益等征战不休、尔虞我诈,各方的谋臣武将今天投降这个诸侯,明天投降那个诸侯也是常有的事。当然也不乏忠义之士,从而在历史上留下了很多令人感动的忠义故事。

此人忠义堪称三国第一人,认清刘备本质,拒绝投降而死,不是关羽

在这些忠义的人物中,最著名的无疑就是“武圣”关羽,但是其实在当时的历史中有人比关羽更为忠义,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个比关羽更为忠义的三国历史人物,甚至可以说是三国忠义第一人,毕竟关羽不管怎么说也曾经变相投降过曹操,接受了曹操的恩惠。

此人忠义堪称三国第一人,认清刘备本质,拒绝投降而死,不是关羽

这个人就是当时益州军阀刘璋的从事王累。王累,广汉人,和当时刘璋的手下张松、法正、孟达等人对比就足可见其忠义,而和那些“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中间派相比也可见其刚烈。而且从当时军阀割据的形势来说,王累也是一个真正认清刘备本质的人物。

此人忠义堪称三国第一人,认清刘备本质,拒绝投降而死,不是关羽

在《三国演义》第六十回,张松建议刘璋迎刘备入川时,王累对刘璋说道:刘备之前投降曹操便想着加害曹操,后来和孙权联合抗拒曹操,又用计夺了荆州,刘备这样的人物看着仁义其实却是野心家。张鲁等人犯界只是皮肤表面的癣疥之疾,而刘备一旦入川则是引狼入室,心腹大患。

此人忠义堪称三国第一人,认清刘备本质,拒绝投降而死,不是关羽

从第一次王累和刘璋的对话中,我们就可以看出,王累不仅忠义而且看出了刘备仁义后面的本质。正如王累所说的刘备所谓仁义只不过是其收买人心的手段,只是其称霸天下的方式,在面对地盘、人口等政治资本是绝对不会手软的。后来,在张松等人的不断劝谏下,刘璋下定决心要去涪城迎接刘备,王累又开始了死谏。在刘璋准备出城门时,王累一手拿剑,一手拿谏书,倒挂在城门上。刘璋拿到谏书后发现还是劝谏其不要迎刘备入川的言语,于是大怒不听其言,结果王累割断白绫,撞死在城门上。

此人忠义堪称三国第一人,认清刘备本质,拒绝投降而死,不是关羽

大家也都知道,后来的事实证明王累的判断是完全正确的。王累对刘备的认识,可以说是相当透彻,刘备并非人品不好,而是在当时的乱世任何一个有雄心之人都是以地盘、利益为重的,在面对地盘、实际利益时是不会讲私德的,只可惜刘璋没有看清这一点,最后自作自受,引狼入室,让刘备夺走了益州。

王累的忠义行为在当时和《三国演义》中都得到了认可和赞扬,在原文中王累死后,罗贯中老先生感其忠义,写道:“倒挂城门捧谏章,拼将一死报刘璋”。王累的事迹在正史中和演义故事中基本一致,虽然忠义可惜未遇雄主,在历史上也只是昙花一现,对后世影响不大。

此人忠义堪称三国第一人,认清刘备本质,拒绝投降而死,不是关羽

而为什么说王累是忠义第一人呢?至少有两点是别人所无法比拟的,首先就在于王累从始至终只追随刘璋一人,真正做到了忠臣不事二主,而大家都知道在当时的乱世尤其面对失败的军阀,其部属能做到如此的其实很少,周瑜、诸葛亮等人虽然也是从一而终,但是毕竟孙权、刘备都是笑到最后的军阀。沮授等人也算宁死不降的人忠义之士,不过其实沮授之前是韩馥的谋臣。

其次就是纵观三国历史,真正能做到死谏的人也只有王累,其余的人物虽然也多有劝谏,但是能够死谏为主的其实很少。俗话说: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事。似乎投降汉朝宗室而有仁义之名的刘备在当时也并非不能接受,但是王累就是如此坚决。有人可能会说王累是愚忠,但是其行为在当时的乱世还是很让人动容和钦佩的。

胡侃文史其他历史类文章:

一代雄主死后陵墓上面变粪坑,老汉翻修茅厕,揭开惊天古墓面纱

大家都知道“无毒不丈夫”,但只有联系上一句,才能正确理解真义

曹操错过两大将领,一个断送其统一天下的机会,一个遗祸子孙后代

千年古墓,历经二十多次偷盗,文物一件未丢,不得不佩服古人智慧

孙策真的死于许贡门客之手?非也,或许这只是曹操谋划的一场阴谋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