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正史上的官渡之战,曹操只有2万兵,如何一举击溃袁绍11万大军?

作者:史理学思

来源:中国知网

官渡之战是大陆古代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而其中关羽斩颜良和文丑的故事被老百姓传为佳话,热度不输现在的网红讲段子。

此战,不仅是袁曹两家的实力大反转,还是中国北部从分裂到统一的重要一步。

这一战,还决定了三国历史的未来走向。

正史上的官渡之战,曹操只有2万兵,如何一举击溃袁绍11万大军?

一、背景:两大巨头的碰撞

东汉末年,群雄并起,各路诸侯都在争地盘、抢资源,整个天下风起云涌,暗流涌动。

在波谲云诡的局势中,曹操和袁绍最终脱颖而出,成为了左右天下的人物。

曹操年轻就出任过洛阳市“警察局长”,但毕竟背负着阉宦之后的包袱,总是被士族看不起。

在讨伐董卓的队伍里,他以车骑校尉起家,收编了青州的黄巾军,逐渐控制了兖、豫、徐州等黄河以南大片地区。他手握天子这张“王牌”, 最终逆袭成一方诸侯。

而袁绍出身名门望族,四世三公的家世,显赫得让人咋舌。灭了公孙瓒之后,他坐拥河北四州,手底下兵强马壮,是当时天下公认的最靓的仔。

这两位一南一北,各自称霸一方,本来也算是相安无事。但天下是曹操的,也是袁绍的,总是充满了变数。

袁绍可是个傲娇的性格,他早就受不了曹操那“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做派,尽管自己上将千员,雄兵数万。但朝廷封个大将军,还得看曹操的脸色。

如今曹操干掉吕布、眭固之后,取得河内郡,又把手已经伸到了黄河以北。

正史上的官渡之战,曹操只有2万兵,如何一举击溃袁绍11万大军?

士可忍,孰不可忍。

何况曹操那点人马,袁绍根本就没放在眼里,于是,袁绍召集了11万大军,浩浩荡荡地杀向曹操。

然而,袁绍虽然人多势众,但曹操可不是吃素熬到今天的。他凭借着过人的智谋和胆识,硬是把这场看似一边倒的战斗打得悬念迭起、跌宕起伏。

二、幕后:智囊对对碰

巨头的碰撞,背后往往是智囊团的较量。

虽然,曹操的军事家、政治家的名头不是白叫的,而且他也早就看穿了袁绍志大才疏的弱点,准备出阵迎敌。

可是面对5倍于己的敌人,再看看自己手中区区2万人马,说他没被吓倒,也是有几分勉强。

这时候,荀彧站了出来,这位被曹操赞为“吾之子房”的智者,深知袁绍外表强大但内心怯弱,且用人多疑,不能充分发挥部下的才能。

他力劝曹操:“公有度胜、谋胜、武胜、德胜可胜袁绍,以四胜辅天子,扶义征伐,谁敢不从!绍之强,其何能为”

而没有机会和诸葛亮掰腕子的郭嘉更是直言不讳:“袁绍有十败,公有十胜,袁绍虽然兵强,却无能为也。”他一一列举了袁绍的种种弱点,以及曹操的优势,让曹操信心大增。

正史上的官渡之战,曹操只有2万兵,如何一举击溃袁绍11万大军?

与此同时,袁绍那边也有田丰、沮授这样的高人。

但可惜的是,袁绍骄傲自大,往往听不进劝谏。

田丰曾苦劝袁绍不要急于出兵,应利用地广兵强的优势,稳扎稳打。可袁绍哪里听得进去,他认为自己兵多将广,一战即可定胜负。

沮授也曾提出过“三年疲曹”的战略,建议利用优势兵力,分兵多路骚扰曹操,使其疲于奔命。

犹豫一秒钟,都是对自己兵力的不尊重。

所以,在郭图,审配的撺掇下,袁绍一心只想速战速决,对这些建议置若罔闻。

三、出征:袁绍大军压境

公元199年,就当曹操正部署对袁绍作战之际,刘备趁机在徐州起兵反曹,次年二月,曹操亲自率精兵东击刘备。

曹、刘激战正酣之时,袁绍的参谋长田丰就建议袁绍“咱们去抄老曹的后路”,可袁绍呢,以“我家小儿子生病了,没心情”为由,给拒绝了。

曹操迅速占领沛县,转而进攻下邳,迫降关羽。刘备全军溃败。只身逃往河北,投奔袁绍的刘备。不但带着汉献帝的衣带诏。也给袁绍送来了开战的理由。

正史上的官渡之战,曹操只有2万兵,如何一举击溃袁绍11万大军?

军不出无名之师。为了制造声势,袁绍命令才子陈琳撰写讨曹檄文。

陈琳才华横溢,笔下生花,一篇檄文写得慷慨激昂,痛陈曹操的种种罪行,号召天下英雄共讨曹贼。

虽然关东诸侯表态,既不助曹,也不帮袁,但这篇檄文在江湖上广为流传,还是让他们很开心的看了一场曹操的笑话。

《三国志》中记载:“琳作檄,草成,呈太祖。太祖先苦头风,是日疾发,卧读琳所作,翕然而起,曰:‘此愈我病。”

可见陈琳的文笔犀利,讨伐檄文让曹操都为之动容,连连称赞“你小子把我骂的神清气爽,头都不疼了。”

袁绍见时机成熟,决定亲率大军出征。

他命令颜良、文丑为先锋,袁绍亲自率领主力部队紧随其后,意图一举击溃曹操。整个河北大军浩浩荡荡,气势如虹,仿佛要将曹操的势力彻底摧毁。

虽然面对袁绍的强大军事压力,可曹操就算是刚收拾了刘备的疲兵,也丝毫不怵,照样从容应对。他调兵遣将,分兵守住黄河渡口,还亲自带兵和袁绍在官渡对峙。

正史上的官渡之战,曹操只有2万兵,如何一举击溃袁绍11万大军?

四、初战:白马延津之战

二月,春风未至,袁绍已经亲率大军,心急火燎地冲到了黎阳。

首战即决战,一战定乾坤。

袁绍派遣大将郭图、淳于琼和骁勇的颜良派去攻打白马,目标是搞定东郡太守刘延,以控制黄河南岸的关键位置,为后续的主力渡河打通道路。

然而,曹操哪里是任人宰割的羔羊。四月,为了掌握战争的主动权,曹操也亲自率兵北上,以解白马之围。

此时,他的智囊团中的荀攸提出了一个精妙的计策:声东击西。

通过伪装渡河,攻击袁绍的后方,迫使袁绍分兵延津,然后迅速以轻骑袭击颜良所部。

袁绍在得知曹操可能渡河攻击后方的消息后,果然下令郭图、淳于琼率军向西挺进延津,以应对可能的威胁。

然而,这正是曹操所期望的。他立刻抓住这个机会,以张辽、关羽为前锋,迅速袭击颜良。

在这场激战中,关羽展现了超凡的武艺。

他策马冲入敌阵,“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袁军将领无人能挡,袁军大败,白马之围得以解除。

正史上的官渡之战,曹操只有2万兵,如何一举击溃袁绍11万大军?

然而,此时距离开香槟的时候还早着呢,因为,战争并未就此结束。

白折一员上将,袁绍哪儿肯善罢甘休?一怒之下,他亲自下场,率军渡河追击曹操。

终于在延津南,他咬住了曹操。文丑与刘备率领五六千精锐骑兵,外加大队步兵,对曹操的不足六百骑兵穷追猛赶。

战争的砝码,已经完全倾向了袁绍一方。

但曹操却再次展现了军事家的风范。他命令士兵们卸下马鞍,放开马匹,还故意把一些辎重丢得满地都是,引诱袁军来捡便宜。

袁绍的军队看到满地的宝贝,纷纷下马争抢。

混乱之际,曹操突然下令攻击,徐晃等人翻身上马,直扑混乱中的敌军,杀了文丑后(文丑为乱军所杀,并不是关羽斩杀)曹军顺利退回官渡。

这一仗下来,袁绍估计得哭晕在厕所了,颜良、文丑俩大将都没了,军队的士气也一落千丈。

而曹操不但逆袭,赢下了这场关键战役,也给后面的官渡之战攒下了不小的胜算。

正史上的官渡之战,曹操只有2万兵,如何一举击溃袁绍11万大军?

五、对峙:官渡的坚持

虽然袁军一开始没打好,但袁绍家底儿还是相当厚实的。兵多、粮足,装备财力和曹操比起来,仍然手握一副“王炸”。

然而,这场战役并非只看牌面大小,还得拼智商和策略。

这时候,沮授又跑来给袁绍敲边鼓了:“河北兵虽众,但勇猛不及河南;河南虽富,但粮草、军货不及河北。因此,我们应采取持久战,慢慢消耗曹军。”

可惜,袁绍这位“地主家的傻儿子”还是听不进去。

一转眼,七月了,袁绍带着大军就杀向阳武,准备一路南下直取许都。

到了八月,袁军的主力跟潮水似的涌向官渡,沙堆上扎营,跟曹军干上了。曹军出击了几次,但总是吃亏,只好退回营地,咬牙坚守。

可曹操分明就是倔强的小强,不会认输。

他下令制造了一种名为“霹雳车”的抛石装置,专治各种不服。袁绍的观察哨楼在霹雳车面前就是纸糊的,一砸一个准儿。

袁军又想着挖地道偷袭,结果曹军早就挖好了大坑等他们跳,袁军的计策全白搭。

就这样你来我往地耗了三个月,曹操的处境越来越悬。兵员不足、粮食紧缺、士兵们累得跟狗似的;后方还不稳当,许昌那边儿,不少朝臣暗地里跟袁绍眉来眼去,曹操都想打退堂鼓回许都了。

正史上的官渡之战,曹操只有2万兵,如何一举击溃袁绍11万大军?

然而,荀彧的一封回信犹如及时雨,让曹操重新找回了信心:

“袁绍集结主力于官渡,欲与公决胜负。此乃决定天下大势之关键。当年刘邦、项羽在荥阳、成皋之间,谁肯先退一步?

现在公以一当十,扼守要冲而使袁绍不能前进,已经半年了。情势已然明朗,绝无回旋的余地,不久就会发生重大的转变。”

六、奇袭乌巢

对峙可不是光打嘴炮,比一下眼神的杀气,打到最后就是拼消耗。

荀彧说的道理,曹操都懂,往后退一步,就死无葬身之地,但他看着袁绍源源不断从河北运来的军粮,官渡水边上每一天的坚守,对曹军来说都是煎熬。

面对危局,荀攸又出了个分兵攻击袁绍粮道的主意,曹操派遣徐晃、史涣烧了韩猛押运的一千多辆运粮车,多少让曹军出了口恶气。

但到了十月,袁绍又让淳于琼带兵一万多人护送了更多的粮草辎重渡河,驻扎在袁绍营北的乌巢、故市一带。

所以,在官渡这儿硬耗,拼后勤、拼动员,袁绍是不怕的。

只是袁绍却犯下了一个致命的错误。淳于琼于乌巢运粮的军队,是一支没有外援的孤军。

正史上的官渡之战,曹操只有2万兵,如何一举击溃袁绍11万大军?

然而对于这一消息,曹操并不知道,他只知道他的军队从九月中旬撑到十月,已经快到崩溃的边缘了,他已经计无所出。

但仿佛上天已经看到了荀彧和曹操的决心,就在这个当口,给曹操送来了一个人。这个人正是袁绍手下的重要谋士许攸。

许攸因为受到审配的排挤而背叛了袁绍。知道军情的许攸建议曹操轻兵奇袭乌巢。

曹操一听亲自率领五千步骑奇袭乌巢。在乌巢之战中,曹军大破袁军,将淳于琼等将领斩杀并烧毁了全部粮草。张郃、高览闻得乌巢被破后,也投降了曹操。

这一战彻底扭转了战局使得袁军军心动摇、内部分裂、大军崩溃。最终袁绍仓惶带八百骑兵退回河北。

而曹军则先后歼灭和坑杀了袁军七、八万余人。

战后曹操活捉了沮授。虽然曹操一开始赦免并厚待了他,可沮授这却想回到袁绍那边去,结果还是被曹操给杀了。

曹操在袁绍大营里还翻出了一些许都大臣写给袁绍的信,但他直接一把火给烧了,也算是安抚人心。

至此,官渡之战以曹操的彻底胜利、袁绍的彻底失败而结束。

不仅让曹操实力大增,还为他统一北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正史上的官渡之战,曹操只有2万兵,如何一举击溃袁绍11万大军?

结语:

战争中,人数的多少并非决定胜负的唯一因素,智谋与勇气的较量也是硬道理。官渡之战便是明证。

曹操虽然只有两万人,却以精妙的战术与超凡的胆识,成功逆袭了袁绍麾下的十一万大军。本以为是袁绍的碾压局,结果成了老曹的个人秀舞台。

在这场较量中,曹操配得上“逆袭之神”,反观袁绍,则不出意外的沦为了“悲情英雄”。

所以,不要太相信十拿十稳的事,遇事也别总是以为可以绝对赢,一定行,不仅历史总是充满了戏剧性。世事也总是充满了出人意料的转折。

因为我们是站在地上的人,不是飞在天上的神。

参考资料:

中国知网《从官渡之战看曹操与袁绍的用人之道》吴国联

中国知网《以建模分析试辨官渡之战“以少胜多”》邵鹏、余永阳

正史上的官渡之战,曹操只有2万兵,如何一举击溃袁绍11万大军?
正史上的官渡之战,曹操只有2万兵,如何一举击溃袁绍11万大军?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