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sed命令总结

Sed   stream editor for filtering and transforming text

sed是一种流编辑器,它是文本处理中非常中的工具,能够完美的配合正则表达式使用,功能不同凡响。处理时,把当前处理的行存储在临时缓冲区中,称为“模式空间”(pattern space),接着用sed命令处理缓冲区中的内容,处理完成后,把缓冲区的内容送往屏幕。接着处理下一行,这样不断重复,直到文件末尾。文件内容并没有 改变,除非你使用重定向存储输出。Sed主要用来自动编辑一个或多个文件;简化对文件的反复操作;编写转换程序等。

命令格式

sed [options] 'command' file(s)

选项

 -i 直接编辑文件

-n 取消默认输出

命令

a\ 在当前行下面插入文本。 

i\ 在当前行上面插入文本。

c\ 把选定的行改为新的文本。 

d 删除,删除选择的行。 

D 删除模板块的第一行。 

s 替换指定字符 

h 拷贝模板块的内容到内存中的缓冲区。 

H 追加模板块的内容到内存中的缓冲区。

g 获得内存缓冲区的内容,并替代当前模板块中的文本。 

G 获得内存缓冲区的内容,并追加到当前模板块文本的后面。

l 列表不能打印字符的清单。 

n 读取下一个输入行,用下一个命令处理新的行而不是用第一个命令。 

N 追加下一个输入行到模板块后面并在二者间嵌入一个新行,改变当前行号码。 

p 打印模板块的行。 P(大写) 打印模板块的第一行。 

q 退出Sed。 

b lable 分支到脚本中带有标记的地方,如果分支不存在则分支到脚本的末尾。 

r file 从file中读行。 

t label if分支,从最后一行开始,条件一旦满足或者T,t命令,将导致分支到带有标号的命令处,或者到脚本的末尾。 

T label 错误分支,从最后一行开始,一旦发生错误或者T,t命令,将导致分支到带有标号的命令处,或者到脚本的末尾。 

w file 写并追加模板块到file末尾。 

W file 写并追加模板块的第一行到file末尾。

 ! 表示后面的命令对所有没有被选定的行发生作用。 

= 打印当前行号码。 

# 把注释扩展到下一个换行符以前。 

sed替换标记

g 表示行内全面替换。 

p 表示打印行。 

w 表示把行写入一个文件。 

x 表示互换模板块中的文本和缓冲区中的文本。 

y 表示把一个字符翻译为另外的字符(但是不用于正则表达式) 

\1 子串匹配标记 

& 已匹配字符串标记

常用sed元字符集

^ 匹配行开始,如:/^sed/匹配所有以sed开头的行。 ="">

$ 匹配行结束,如:/sed$/匹配所有以sed结尾的行。="">

 . 匹配一个非换行符的任意字符,如:/s.d/匹配s后接一个任意字符,最后是d。 ="">

* 匹配0个或多个字符,如:/*sed/匹配所有模板是一个或多个空格后紧跟sed的行。 ="">

[] 匹配一个指定范围内的字符,如/[ss]ed/匹配sed和Sed。 ="">

[^] 匹配一个不在指定范围内的字符,如:/[^A-RT-Z]ed/匹配不包含A-R和T-Z的一个字母开头,紧跟ed的行。="">

\(..\) 匹配子串,保存匹配的字符,如s/\(love\)able/\1rs,loveable被替换成lovers。 ="">

& 保存搜索字符用来替换其他字符,如s/love/**&**/,love这成**love**。 ="">

\< 匹配单词的开始,如:/\<love 匹配包含以love开头的单词的行。="">

\> 匹配单词的结束,如/love\>/匹配包含以love结尾的单词的行。

x\{m\} 重复字符x,m次,如:/0\{5\}/匹配包含5个0的行。 

="">="">

x\{m,\} 重复字符x,至少m次,如:/0\{5,\}/匹配至少有5个0的行。 ="">

x\{m,n\} 重复字符x,至少m次,不多于n次,如:/0\{5,10\}/匹配5~10个0的行。="">

常用实例

sed 's/book/books/g' file 全局替换

sed 's#book#books#g' file 全局替换,# 号为不同的分界符 : | 其它字符也可以

sed '/^$/d' file 删除空行

sed '2d' file 删除第二行

sed '/^#/'d file 删除以#开头的空行

sed -i '/^5/ a ccccc' a.txt 在数字5开头的当前行追加cccccc  

sed -i '5 a ccccc' a.txt 在第5行追加cccccc

sed -i '5 i ccccc' a.txt  在第5行插入cccccc

本文转自 pk2008 51CTO博客,原文链接:http://blog.51cto.com/837244/1978032

下一篇: tr命令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