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明末长矛军如此厉害!为何百万明军却敌不过满蒙八旗八万余人?

引言

明朝末期,中原大地之上天灾不断,由于此时的中国处于小冰河时期,天气变冷,风沙日益严重,连年的旱灾使得农民收成逐年减少,加上过于繁重的税赋以及阶级之间不断的压迫,处在社会最底层的民众不堪忍受各种剥削,纷纷举起义旗反抗明朝廷的统治;以陕西地区为中心,逐渐扩散至中原大地,各地农民起义、士兵兵变数不胜数。

明末长矛军如此厉害!为何百万明军却敌不过满蒙八旗八万余人?

虽说明朝的军队数量远多于起义军,但是起义军时而分散、时而统一,属于典型的流窜性作案,使得各地围剿叛乱的明军疲于奔命,在不断与明军对抗的过程中,让明朝廷的负担更加沉重,也成为了压倒明朝这匹骆驼身上的最后一根稻草。

明末长矛军如此厉害!为何百万明军却敌不过满蒙八旗八万余人?

1644年3月,叛军在李自成的率领下攻破京师,明崇祯皇帝眼见帝国大厦毁于自手,在煤山上吊身亡,明朝廷覆灭,而仅仅过了不到一月,清军就在吴三桂的带领下大举入关,并在山海关大败李自成起义军;在李自成起义前,明朝已经与后金交战多年,虽不能战胜后金大军,却也依托地利让后金铁骑不能深入关内,虽说两军交战败多胜少,但后金大军也有记载是被明军大败的。

明末长矛军如此厉害!为何百万明军却敌不过满蒙八旗八万余人?

天启元年三月,后金出动大军围攻沈阳,不日便攻破沈阳城,前来增援的只有数千明军,而沈阳城内的后金大军共有五万余人,双方在沈阳城外厮杀了一场,然而结果却是出乎意料,后金大军中最精锐的正白旗、正黄旗轮番攻击,不仅没有取得胜利,反而让自己损失了数千人马,大败而归,只得依靠城池之利才将明军打败,而这些明军都是由明末著名的女将秦良玉训练出来的,他们人手一把长矛,腰间佩戴弯刀,对敌时组成长矛阵,并用弯刀砍杀落马的后金士兵,可谓是犀利无比,而当时的明朝共有兵士过百万,如果都能有这支部队的战斗力,那么即使是再多来几个满蒙八旗估计也是全军覆没的下场,但是为何百万明军却打不过满蒙八旗区区八万余人呢?主要是有以下几点原因。

身体素质

首先,对于长矛手的选拔必须要身强体壮者才行,因为骑兵冲锋时冲击力非常巨大,这就需要在组成长矛阵时,担任长矛手的士兵有非常突出的身体素质,如此才能在骑兵携势冲锋的第一波中将骑兵冲锋的速度减缓并拖住敌军,让骑兵的机动性发挥不出来,如此才有可能将敌军包围全歼。

明末长矛军如此厉害!为何百万明军却敌不过满蒙八旗八万余人?

然而,明末时期的明军吃空饷问题已经非常严重,天启年间明朝实际上是采用卫所+募兵双重制度,大明后期的卫所制度败坏,官方统计有百万兵甲,但很多都是在册不在卫的,实际可用之军队能有三十万已经多算了,加上军队中很多的老弱病残,根本谈不上什么身强体壮;就像吴三桂曾对崇祯皇帝说的一般,山海关明面上虽有兵七万,其实只有不到三万人,而其中的精锐只有数千,朝廷却要发七万人的军饷就足以说明问题了。明末时期,卫所士兵一个月能发到手的只有5-6斗糙米,还要养家糊口,属于吃了上顿没下顿的情况,还要忍受军官们的压榨剥削克扣等,更有甚者将卫所的士兵抽调出去参加各种劳动为他们赚取钱财,如此明军碰见后金大军可不是一触即溃吗。

执行力差

长矛阵对于士兵们的执行力要求很高,每天都要进行严格的团队训练,以便让士兵们在对战时能够根据鼓点来进行有节奏的团队协作,除此之外,根据不同鼓点,还要求士兵们迅速的改变作战队形及转移方向,可以随意组合成各种战术队形来应对敌军。

明末长矛军如此厉害!为何百万明军却敌不过满蒙八旗八万余人?

其次,骑兵冲锋时,气势势不可挡,阵型最前方的士兵往往需要大毅力才能忍住心中的恐惧,如果执行力稍差,心理素质不够强的话,不能组成严整的对敌阵型,就会牵一发而动全身,使得整个战术方阵的威力大大减弱;而明军中多是老弱病残,指望这些人来执行严谨的作战方式根本不可能完成。

军权节制

明朝时期,文官对武将的限制之大不可想象,武将地位也远远低于文官,为了防止军权旁落,将帅们不会有丝毫的兵权,只有在遇到战事时才会将军权交给将帅,但是还会派遣一监军监视将帅们的指挥,防止将帅们拥兵自重。

明末长矛军如此厉害!为何百万明军却敌不过满蒙八旗八万余人?

如此做的结果就是兵不识将、将不知兵,与此同时,还要防止给监军的文官留下拥兵自重的印象,如果这些监军回朝后的奏折上给你参上一笔,那么恭喜你,你不会再有下一次的领兵资格了,因此,领兵的将领们处处受制于人,虽说这种体制遏制了军权旁落的问题,但是同时也遏制住了将领们的临场应变以及创造力,大大的削弱了自身的军事实力,如此情形对战后金的大军自然是输多赢少。

结语

虽说规模化的长矛手对骑兵有很大的遏制作用,但是根据上述种种原因,也可以看出明朝根本没有能力组织这样一支成建制的军队,如果真的能够组织这样一支军队,想必即使再多来几支这样的满蒙八旗,也会在这样的军队面前丢盔卸甲吧?

大家对此有什么看法呢?欢迎评论留言!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