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孔府有件奉天诰命盒,它的来历特殊,还见证“少人知道”历史

前段时间,小编在游览山东孔子博物馆时,偶然看到一件十分吸引眼球的精美文物。据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该文物叫做奉天诰命盒,是孔府在清乾隆时期用来存放皇帝圣旨的。

孔府有件奉天诰命盒,它的来历特殊,还见证“少人知道”历史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后来小编查阅了相关资料,发现奉天诰命盒的来历十分曲折,同时它还见证了一段鲜为人知历史,究竟奉天诰命盒的背后藏有什么不为人知的故事呢?下面小编就来给您从头揭秘。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创立了儒家学派,并随着时代的发展影响了后世三千多年,直到今天我们都还依然在学习《论语》。西汉时期,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自此儒学成了治国安民之道,并受到历朝历代统治者的推崇。

孔府有件奉天诰命盒,它的来历特殊,还见证“少人知道”历史

到宋朝时期,国家统治者为了稳定统治思想,便对孔子的后裔封爵,即衍圣公,并且该封号历经元明清,直到民国时期才终止,故此,现在的孔府也叫做衍圣公府,而孔府和历代统治者的这种微妙关系,也让孔府毫无争议的成了“天下第一家”。公元1644年,清军入关进驻北京。此时对清朝皇帝,为了获得支持。就开始对孔府示好。据《孔府档案》记载,清顺治元年,孔府便奉上了《初进表文》,写道:“承天御极,以德绥民”,“金瓯巩固,式庆社稷之灵长”等等。

孔府有件奉天诰命盒,它的来历特殊,还见证“少人知道”历史

孔府的《初进表文》,让顺治皇帝大为满意,于是清朝皇帝便继续为其封爵,即“先圣孔子为万世道统之宗。本朝开国之初……复衍圣公并四氏学博之封,可卜国脉灵长……”(《孔府档案》)。如此一来,孔府承认了清朝的合法统治地位,清朝也承认了孔府的正统思想。

孔府有件奉天诰命盒,它的来历特殊,还见证“少人知道”历史

再后来到乾隆时期,按照惯例又该给孔府封爵了,但当时的孔子七十二代孙孔宪培却尚在壮年,如果此时封衍圣公,恐怕会引起族人的不满,从而带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因此乾隆皇帝就先颁布了一道圣旨,赐予孔宪培重要的权利,即“统率宗姓,朝夕训厉,申饬教规”,等他到一定的年龄再赐予衍圣公。

孔府有件奉天诰命盒,它的来历特殊,还见证“少人知道”历史

因此就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孔府为了迎接乾隆皇帝的这道圣旨,便精心制作一件存放圣旨的盒子,即现在孔子博物馆的奉天诰命盒。奉天诰命盒设计独到,制造奢华,整体选用一整块木头雕刻而成,并通体鎏金。在结构上,奉天诰命盒共分三部分,即底座,内盒和外盖。在盒子的正面,用满汉两种文字写“奉天诰命”,四周是镂空雕刻的盘云龙,正面五龙,两侧四龙,正好寓意着“九龙天子”。然后龙的下部分是起伏的波涛,显得十分大气,给人一种云龙聚集,浩瀚无边的感觉。

孔府有件奉天诰命盒,它的来历特殊,还见证“少人知道”历史

孔府做好了圣旨盒,接着就是迎接圣旨的到来。首先,孔府的大门和二门上都要挂黄彩,并且还要排摆仪仗,鼓乐齐备,一直从门口延到城外。然后,孔府的人就要提前去济宁去迎接,并沿途寸步不离的护送传旨的钦差至曲阜。钦差到了曲阜城外,孔宪培身穿朝服,在仪仗队的前导下出城跪拜接旨,然后官员朗声宣读后,孔府的人再叩谢天恩,将圣旨放入奉天诰命盒中。接着沿途张灯结彩,礼炮齐鸣,恭迎圣旨回孔府,制作圣旨盒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通过钦差的嘴巴,转话儿给皇帝,孔府很重视皇帝的圣旨,并将其奉为家族至宝,永世珍藏和传承。

孔府有件奉天诰命盒,它的来历特殊,还见证“少人知道”历史

纵观整个中国历史,像孔府这样的家族还真找不到第二个,而奉天诰命盒作为一件独一无二珍贵文物,不仅是对孔府家族历史地位的肯定,也是对华夏历史的一种见证。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刘立江的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