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为何黄兴没有形成自己的派系?他的这一品质绝对在政坛中凤毛麟角

辛亥革命的成功离不开两个人,一个是孙中山,一个是黄兴。对于孙中山,大家耳熟能详,但对于黄兴,读者不禁有些疑问了——他是谁?为何能与孙中山相提并论?

黄兴出身于地主之家,祖上出过许多大儒名士。远祖曾立下不得出仕于清朝的祖训,所以在清朝之时黄家并不显赫。出身在这样的清流且殷实之家,黄兴接受了很好的教育,并能跳出时局,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早年考中过秀才,然对科举制度极其不满,并醉心于军事,这为之后领导武装起义奠定了基础。

为何黄兴没有形成自己的派系?他的这一品质绝对在政坛中凤毛麟角

与孙中山从小接受的是西方教育不同,黄兴走的是秀才的觉醒与反抗之路。他生活在国内,深刻的了解清政府的腐败,了解国家的积弱,所以他清醒的认识到革命是唯一能够救赎国家的道路。他先与章士钊等人成立了华兴会,想在慈禧七十大寿上起义,然计划暴露,黄兴逃亡日本,他在日本结识了他这一生的挚交好友——孙中山。

孙中山和黄兴,时人并称其为“孙黄”,若说孙中山是理论家,那么黄兴便是实干家。他俩好比伯牙和钟子期,管仲和鲍叔牙,高山流水遇知音,管鲍之交相成就。在日本,中国历史上不得不提到的同盟会的成立,黄兴也参与了,并成为仅次于孙中山的领袖。

清朝末年,黄兴领导参与了多次起义,其中广州起义九死一生,后安葬起义烈士七十二人于黄花岗,世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在这七十二人中,有一个人叫林觉民,他是感人至深的《与妻书》的作者,也是民国才女林徽因的堂叔。

世事难料,在那个清政府腐败,国家在国际毫无地位,国内动荡的年代,许多豪杰都挺身而出,为救国而赴汤蹈火,用一腔热血去铸就中国不朽的长城。

为何黄兴没有形成自己的派系?他的这一品质绝对在政坛中凤毛麟角

黄兴并未被一次又一次的失败打倒,他和孙中山一起,相互扶持,共同努力。最终,辛亥革命取得成功,推翻了腐朽的清政府的统治。但乱世出英雄,乱世也有小人,也有不念国家的整颗,特殊时期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在最初,黄兴被袁世凯蒙蔽,以为他能带领民国践行“三民主义”,走向富强。但袁世凯的野心逐渐暴露,1913年,孙中山领导讨伐袁世凯的二次革命,黄兴为其总司令。

但由于内乱不断,袁世凯又会笼络人心,党内也观点不一,二次革命以失败告终。黄兴逃亡日本,在日本与孙中山意见不和,后前往美国。民国四年,袁世凯称帝,黄兴派子女回国参与护国运动,并动员所有关系,利用所有人脉劝说别人反对袁世凯称帝。民国五年,袁世凯卒。黄兴回国,与昔日好友孙中山回复关系。但他们不知道,这是他们所剩无几的见面了。民国五年,黄兴因积劳成疾,在上海逝世。

黄兴既然能在当时与孙中山并称,并在一次又一次的起义、革命中掌握实权,追随他的人自然不少。但他终其一生未鲜明的表明派系与立场,与孙中山一起,只为变革,使国家富强而奋斗,所以他不同于其它的政客,从未有过“黄派”之说。所以在他死后,其门下众人四散,有些人甚至于孙中山政念不和,成为阻碍发展变革之人。

为何黄兴没有形成自己的派系?他的这一品质绝对在政坛中凤毛麟角

纵观黄兴一生,出身富贵之家,自己又颇有才华,完全可以成为衣食无忧的当代大儒。但他心系国家,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得出了救国的正确方法,并为之奋斗一生,与好友一起,领导起义与革命,出入生死之间。做为一个当世掌握实权的政治家,他从不利用权柄自立派系,而是认认真真用实权去做实事。不止黄兴,乱世出英雄,每一个为国家奋斗的人,都值得我们敬佩。

参考文献:

《黄兴集》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