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二战意大利军队堪称“奇葩”,为何德国还要拉拢它,并与他结盟?

意大利军队在二战中表现糟糕,在与埃塞俄比亚部族军队的战斗中,在对希腊的入侵中,在苏德战场史诗一样的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在诸多的战役中,意大利军事力量都毫无作为,然而在二战后的今天,熟悉这段历史的人总是调侃这些队友,并且疑惑为什么德国会在二战选择如此离谱的盟友。

二战意大利军队堪称“奇葩”,为何德国还要拉拢它,并与他结盟?

其实这是一个伪命题,二战中的德国重要问题在于他其实是没有选择权的,德国与意大利是被盎格鲁撒克逊人挤兑到一起的集团,因此对德国来说,二战实则为一战之延续,从意识形态,地缘政治方面考虑,意大利是德国在欧洲唯一可能拉拢的国家,德国在二战初期军事上的成功是在极端恶劣的政治,外交环境下取得的,纵观历史也可看出,轴心国的欧洲阵容也其实早已注定。

一.相同的意识形态造成德意盟约

1.凡尔赛条约对德国和意大利的伤害

研究二战历史的时候,永远不要忘记法国元帅福煦的话“这不是和平,这是二十年的停战。”一战协约国胜利后,法国希望的对德国过分的削弱遭到了英国人和美国人的反对,离岸平衡是撒克逊人的老戏码了,正如拿破仑失败后英国不肯过分削弱法国而让俄国做大一样。

凡尔赛对德国的侮辱是深入骨髓的,这也是小胡子下士能在德国迅速崛起的重要原因,作为一战表现最优异的国家,军国主义氛围浓厚的国家,割让土地和巨额赔款让德国人民饱受其苦,他们被当作殖民地原住民一样看待。

而德国的失败主要源于封锁和内部的叛变,失败于饥饿,而不是西面战场的溃败,每个德国人内心深处的憋屈是可想而知的。意大利和德国的情况类似,作为战胜国的意大利在战后欧洲势力划分中,被法国和英国看成二等国家,除了无足轻重的几块德国殖民地外,他们一无所得,意大利和德国一样,民族感情受到了亵渎,右翼势力疯狂滋长。

2.法西斯主义与纳粹

墨索里尼的向罗马进军是意大利右翼运动的高潮,被棍棒包裹着的斧头,从罗马时期开始就是集权和暴力的象征,这个希罗文明自诩的继承者,从古典主义中寻找到了民族丢失的尊严,全民迅速的狂热起来。

国家社会主义是纳粹的全称,和法西斯一样,极权统治,对布尔什维克和犹太人的仇恨,对民主政治的敌视,是国家社会主义的重要象征,德国人从希特勒的我的奋斗中,从臆想的生存空间的争夺中,从对犹太人的仇恨中,释怀了一战积累的愤恨,寻找到了一战失败的原因,以充满斗志的仇恨迎接新的战争。

二战意大利军队堪称“奇葩”,为何德国还要拉拢它,并与他结盟?

集权,军国主义,鼓吹民族优越论和对民主政治和对共产主义的敌视,是法西斯和纳粹的特点,他们不约而同在经济危机中寻找到了民族救赎的道路,不同的是,日耳曼的仇恨是深沉的,战争准备是细致认真的,民族性格是适宜于讲究精确统筹的现代战争的。而意大利的仇恨是虚浮的,过于热烈冲动的民族性格加上对一战的痛苦回忆,让他其实根本没有做好血腥战斗的准备。

3.意识形态之相近使其成为天然盟友

德意意识形态的高度接近,让他们迅速走在了一起,这是无可厚非的。民主政治的代表,英国和法国以及他们的小弟波兰和一票低地国家,大德意志,整合了捷克,奥地利,丹麦的德国和意大利,以及东方的苏联,三只战争巨兽已经迅速露出了爪牙,二战并不是希特勒入侵波兰中对英法的反应产生了误判而引起的,从意识形态的角度考虑,1936年开始,一场血腥的厮杀就不可避免了。

意大利确实战斗力差强人意,但是他毕竟也是二战中欧洲重要的工业强国,海空力量是对地中海区域盟国的重要威胁,退一万步讲,意大利再一触即溃,战争中他还是切实的保障了德国西南方向和东南方向的安全,这也是西西里登陆后,德国人出力将盟军死死的压制在意大利南部的重要战略原因。

二.地缘政治上德意天然的组合

1.意大利对法国有所牵制

德国崛起后,法国和俄国,法国和波兰的传统友谊就一再被强调,俄国的继承者苏联因为法国在革命期间对沙俄的干涉,自然没有和法国保持传统友谊的必要,但是波兰仍然是法国的血盟。

德国的两线作战是他一直无法彻底摆脱的梦魇。意大利的情况是类似的,德法作为欧洲陆权的竞争者,意大利就是法国力量重要的牵制者,从拿破仑时代开始,北意大利就是法国的核心利益所在,当时占据这里的奥匈帝国是法国人主要的竞争者,法奥矛盾是法国军事斗争的重点。

二战意大利军队堪称“奇葩”,为何德国还要拉拢它,并与他结盟?

俾斯麦曾经说过,“只要有一个意大利人在阿尔卑斯山敲响军鼓,我们在莱茵河面对的法国人就会少很多。”就是对德意联盟最好的注解,这样的地缘政治是无解的,德意注定是一条绳子上的蚂蚱。

2.英国之离岸平衡

英国人的欧洲战略是简单而明晰的,他在长达数百年间一直贯彻的很好。在欧洲争霸的双方支持虚弱的一方,是萨克森人的宗旨。同时英德矛盾是一战主要的列强矛盾,作为一战延续的二战,英国的立场是一目了然的。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一战的过于残酷,主要参战国人口损失惨重,英国的保守主义倾向让他内心深处对法国的援助是克制的,英国已经倾向于减少牺牲,固守本土,同时和法国地中海舰队一起,保证压制意大利的海军力量,保护非洲的殖民地。从英国的角度出发,意大利一直是潜在的敌国。

3.俄国自身难保,美国无足轻重

西方世界无数的人,今天还在谴责二战中著名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这是可笑的,苏联由于共产主义的国体,和革命输出的原因,二战前在欧洲是没有盟友的。

英法在革命时期的干涉军,让红色苏联更倾向于与德国保持和平的关系。三足鼎立中,英法祸水东引的战略目的过于的明显,希特勒如果不是因为纳粹主义理论对东方生存空间病态的追求,草率的发动对苏联的战争,二战的进程将是更加难以预测的,无论如何,苏联的存在也让对希腊和南斯拉夫垂涎三尺的意大利,和德国战车捆绑在了一起。

二战意大利军队堪称“奇葩”,为何德国还要拉拢它,并与他结盟?

至于美国人的立场,由于孤立主义和国内大量右翼势力的牵制,在战争初期美国人是无足轻重的,渴望加入欧陆战场的萨克森和犹太资本的代言人,也只能谨慎的寻找时机。

三.德意共同的战斗

1.非洲军与俄国的意大利军队

德国人出色的战术制订和战役执行力,让他在二战初期无往而不利,搭上德国这辆顺风车的意大利,却在法意边境对法国入侵,对希腊的入侵和在北非和英国人的战斗中丢尽了脸。

无数关于意大利军人没有撬棍开弹药箱就投降,意大利一个连被盟军一个排俘虏的二战战例段子流传在盟军和德军的口中,虽然在北非很多意大利师表现的也算中规中矩,在苏德地狱级的战场中,天王星计划中意大利人拼死的保卫了保卢斯的第六集团军的侧翼。

二战意大利军队堪称“奇葩”,为何德国还要拉拢它,并与他结盟?

然而意大利延续了一战对奥匈帝国时的糟糕表现,军队毫无斗志,战斗中缺乏勇气和执行力,这些在法西斯游行中精力充沛的年轻人,在战场上似乎最大的愿望就是迅速摆脱战争,他们是二战欧洲表现最差的军队,是毋庸置疑的。

2.两国联合也为希特勒对墨索里尼的挽救

二战形势微妙变化的时候,睿智的意大利陆军元帅就逮捕了墨索里尼,投靠了盟军一方,德国人用一贯的勇气和精密的计划,用伞兵夺回了他们的老朋友,稍微的延缓了墨索里尼的毁灭。

二战意大利军队堪称“奇葩”,为何德国还要拉拢它,并与他结盟?

这是德意国家领导人之间最后的温情了,进入罗马的德国装甲师很快在凯特林元帅的带领下,给美军,英军和意大利人狠狠的上了一课,在诺曼底登陆之前,意大利的山地战除了炸毁无数中世纪的名胜古迹外,双方都没有决定性的突破,这也使意大利人第一次亲身体验到了德国陆军的威力。

结语:

德国军队的力量在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给世界上所有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凭借一己之力与现在五常中除了中国的陆军抗衡,并且一度有胜利的希望。

这不得不说是军事史上的奇迹,然而军事为政治延续,德国人的战略目标在夺取法国后变得混乱起来。因此,在对战苏联的战争中,无论初期战果多么辉煌,其实都趋势着整体的失败。

意大利在二战中的军事意义有限,唯一拿的出手的地中海舰队在战争中也几乎毫无建树,德国的失败是政治的失败,从外交角度来说,德国没有挑选盟友的余地,从意识形态和地缘政治来看,真正适合德国盟友角色的只有意大利。

德国人毫无选择,只能与这些不知是过于天真还是过于世故的士兵一起迎着民主的和共产主义的炮弹冲锋,这是德意志第三帝国早已被安排好的宿命。

参考资料

《二次世界大战史》

《第三帝国的兴亡》

《欧洲史》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