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八年抗战时期,他是公认反共经验最丰富的日军主帅,没有之一

八年抗战时期,他是公认反共经验最丰富的日军主帅,没有之一

(电影《百团大战》)

1941年7月,冈村宁次接替

多田骏,成为新任日本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冈村宁次是整个日军侵华战争期间,公认对中共认识最深刻,反共经验也最丰富的日军主帅,他上任后除继续推行前任的“治安强化运动”外,还在此基础上作了全面调整。

冈村将华北敌后具体划分为三个区域,即“治安区”(敌占区)、“准治安区”(敌我互相争夺的游击区)、“非治安区”(抗日根据地)。对这三个区域,他要求采取不同的手段:对“治安区”,以“清乡”为主,强化

保甲制和连坐法;对

“准治安区”,以“蚕食”为主,推行伪化,大修封锁沟墙和炮楼据点,竭力限制八路军的活动;对“非治安区”,以“扫荡”为主,实行实质上的“三光政策”(日军术语称之为“烬灭作战”、“彻底覆灭”、“彻底毁灭”等),目标是消灭八路军,彻底摧毁抗日根据地。

从7 月下旬起,日军一面向晋察冀边区周围集结部队,一面增修据点、公路和封锁沟墙,控制要点。估计到敌人可能将发动大规模进攻,晋察冀军区立即下达了反“扫荡”训令,根据训令,八路军各部先敌出击,对敌主要交通线和通讯设施进行破坏,并平毁了部分封锁沟墙。

八年抗战时期,他是公认反共经验最丰富的日军主帅,没有之一

8月13日,日本华北方面军在基本准备就绪后,集中机动兵力六万余人,伪军万余人,对晋察冀边区展开空前规模的“秋季大扫荡”。 “大扫荡”分成三步进行,第一步是“分进合击”,两万余日伪军分别出动,由西向东,对晋察冀第二、第七军分区进行“扫荡”、“清剿”。因两分区部队均已化整为零,适时分散、隐蔽,敌人数度寻找八路军主力而不得,故而这一步“扫荡”落了空。

第二步是“分区扫荡”,日军将主攻方向转向第一、三、四军分区以及平西军分区,其主力部队连续对之进行“分进合击”和“铁壁合围”。有了前期反“扫荡”经验后,各军分区部队在敌人“合击”、“合围”之前,就已跳至外线,日军依然未能捞着“大鱼”。

“大扫荡”的第三也是最后一个阶段,为“向心扫荡”,日军通过实施多纵队多梯次的大合围,将“扫荡”目标直接指向了晋察冀机关和主力部队。从8月底起,为了摆脱敌人的合击,由晋察冀各机关组成的队伍连续行军,有时一个昼夜要跑一百七十多里。9月1日,机关刚刚从敌人的合击圈跳出,不料又在雷堡陷入了新的合击圈。

八年抗战时期,他是公认反共经验最丰富的日军主帅,没有之一

(电影《诱狼》)

(节选自关河五十州《敌后抗日战场》)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