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飞夺泸定桥期间,敌人为何只拆除木板而不炸桥?老兵含泪道出实情

近代以来,中国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境地,外无主权而受尽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内无民主而受封建官僚和大地主阶级的统治,面对如此困境,社会上的有识之士和各个阶级都探索过使国家富强的道路。最终封建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农民阶级的天平天国运动,资产阶级的辛亥革命运动都应为各种原因而失败了,只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成功,建立了新民主主义社会。飞夺泸定桥期间,敌人为何只拆除木板而不炸桥?老兵含泪道出实情。

飞夺泸定桥期间,敌人为何只拆除木板而不炸桥?老兵含泪道出实情

在革命的征程中,有无数的共产党战士用血肉之躯建立起以个民主富强的新中国。革命的路程本就不是一帆风顺的,红军经历了万里长征,克服了无数的艰难险阻,最后使“星星之火”成为燎原之势。“飞夺泸定桥”想来很多的读者都有所了解,这也是红军长征中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的一场战役,值得一提的是太平天国的名将石达开曾今丧命于此,也从侧面可以反映出这场战役对红军的艰难程度。

飞夺泸定桥期间,敌人为何只拆除木板而不炸桥?老兵含泪道出实情

泸定桥又名为铁索桥位于四川泸定境内,为康熙皇帝亲自为桥提名,是大渡河上建造最早的一座桥梁,也是最长的铁索桥,自古以来就是连接川藏交通的咽喉要道,桥梁的建设也凝聚了先民的智慧。桥身由13根铁索组成,再在其上铺设木板,1706年桥梁建成,康熙御笔亲书“泸定桥”,并派人立碑于桥头。

飞夺泸定桥期间,敌人为何只拆除木板而不炸桥?老兵含泪道出实情

作为重要的军事要道,在古代的冷兵器时代就十分的重要,革命战争年代亦是如此。1935年5月25日,红军在安顺强渡大渡河之后,一方面如果用仅有的几只小船将几万红军渡过河去,少则要一个多月的时间,但是对于此时的红军长征部队来说,时间是十分宝贵的,后面的国民党军队穷追不舍,形势十分的严峻,如果不尽快的渡河,红军将面临国民党军队的包夹围剿。于是中央领导人迅速做出攻取泸定桥的指令。经过简单的商议后,决定采取夹河过桥的方法,其部署是由刘伯承、聂荣臻率领红一军和干部团为右路军,有中央纵队以及1、3、5、9军为左路军,其中进攻的前锋和主力就是由王开湘和杨成武率领的红二师四团。

飞夺泸定桥期间,敌人为何只拆除木板而不炸桥?老兵含泪道出实情

5月28日,红四团就接到上级军团的命令:“开湘、杨成武:军委来电,限左路军于明天夺取泸定桥,你们要用最高的行军速度和坚决机动的手段,去完成这一光荣的任务。你们在此战斗中突破过去夺道州和五团夺鸭溪一天跑一百六十里的记录”。于是接到命令的红四团在骤降大雨的情况之下,日夜奔袭240华里,最后出其不意的在凌晨时到达泸定桥,与守桥的国民党军队交火。

飞夺泸定桥期间,敌人为何只拆除木板而不炸桥?老兵含泪道出实情

当时敌军为了阻止红军渡桥,将桥上的木板尽数拆除,只留下光秃秃的铁链,原本以为如此一来红军就不可能渡桥。但是最终红四团二连连长带领着率先渡桥的勇士,踩着光秃秃的锁链,而下面就是湍急的河水,勇猛的夺下了桥头,与东岸的部队程包围之势,击退敌军,取得了胜利。据当时的《战士报》记载:“(红四团)二连的21个英雄首先爬铁链冒火过河。”但后来据杨成武将军的回忆文章《飞夺泸定桥》,当时渡河的勇士有22名。但是对于这场战役,许多人心存疑惑,为何明知红军要从此要道过,那为何不直接炸掉索桥呢?而是选择拆除木板?一名老兵说出了实情。

飞夺泸定桥期间,敌人为何只拆除木板而不炸桥?老兵含泪道出实情

按照常理,敌军早已料到我军会渡桥,应该会选择炸掉桥梁不让红军渡过才对。但为何国民党军队未做此选择呢?其实,不是他们不想炸,而是不能炸,同时驻守在桥头的敌军也未曾想到红军是如此的勇猛,不顾生命危险的选择渡桥。杨成武老将军含泪道出实情:当时的守军首先是没有料想到即使是在拆除了木板的情况之下,红军还敢直接从铁链之上攀爬过来;其次,在战争年代,桥梁在运输军队和物资方面有巨大的作用,敌军自己也要使用,如果炸毁,后果将十分的严重。

飞夺泸定桥的胜利,是整个红军长征征程过程中一次伟大的胜利,使得红军部队的势力得以保存,彰显了革命军队的勇敢无畏的伟大精神。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