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聆听内心的声音,努力成为自己所希望的样子——凯迪克奖绘本《公鸡喔喔喔》

文 /陈静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师、绘本研究者)

聆听内心的声音,努力成为自己所希望的样子——凯迪克奖绘本《公鸡喔喔喔》

埃尔默·哈德和贝尔塔·哈德是美国艺术界的一对神仙眷属,他们活跃于 1920—1950年代,一同创作了近百本童书。其中,最著名的非绘本《大雪》莫属,它是 1949年荣获凯迪克金奖的作品。

聆听内心的声音,努力成为自己所希望的样子——凯迪克奖绘本《公鸡喔喔喔》

这本《公鸡喔喔喔》也出自他们二人之手,并赢得了 1940年的凯迪克银奖。

聆听内心的声音,努力成为自己所希望的样子——凯迪克奖绘本《公鸡喔喔喔》

《公鸡喔喔喔》初版于 1939年,与《安格斯和鸭子》《逃家小兔》等著名作品一样,都带有典型的时代特色。

聆听内心的声音,努力成为自己所希望的样子——凯迪克奖绘本《公鸡喔喔喔》

为了节省成本,它们都被设计成了彩色图与黑白图交错的形态。不过,这种形式并没有降低《公鸡喔喔喔》的艺术水准。书里的图画饱含美感与诗意,那些充满光影的水波、树丛、空间,宛如迷人的印象派风景画。故事中的角色时常因运动跳出图画的方形边框,这种版式使整本书充满设计感,暗含张弛有序的律动。

聆听内心的声音,努力成为自己所希望的样子——凯迪克奖绘本《公鸡喔喔喔》

如此优美的《公鸡喔喔喔》,讲的是怎样一个故事呢?一只出生于鸭群的小红鸡受到山顶农场公鸡啼鸣的召唤,独自穿越危机重重的森林,最终抵达目的地,并长大成年。显然,这是一个以个人成长、实现梦想为主题的故事。

聆听内心的声音,努力成为自己所希望的样子——凯迪克奖绘本《公鸡喔喔喔》

无论就出版时间而言,还是就其中的主题来看,这本书都有陈旧、老套之嫌。但是,只要耐心地和孩子们一起阅读、共同体会,就会发现小红鸡的故事在今天并没有丧失意义和价值。

小红鸡像安徒生笔下的丑小鸭一样,诞生于异类当中。虽然周围环境充满善意,但他依然无所适从,那是源于天性的格格不入。一旦他发觉山顶农场的公鸡啼鸣,感受到那召唤心灵的力量,便毅然决然地踏上了离开安逸之地、奔赴心灵之所的路途。这种勇气与力量超越了他绒球般的小身量,几乎可以与不断踏上归家之路的古希腊英雄奥德修斯相提并论。不过,这种评价是否有些夸大其辞呢?事实上,小红鸡一点儿也不逊于奥德修斯。他与后者一样,都要一次次地面对生死考验,要依靠耐心、毅力与运气面对强大的天敌、逃避厄运,靠近召唤心灵的属地。

聆听内心的声音,努力成为自己所希望的样子——凯迪克奖绘本《公鸡喔喔喔》

这当中最耐人寻味的是,小红鸡在他人遇险、自己的处境也极为糟糕的时刻,仍然遵循本能,冒着生命危险警示对方——而且他成功了。这是本书最动人的地方。即使是最小的弱者,仍然可以借助与他人的正向联结,获得自我认同。就像《魔女宅急便》中的琪琪,即便她不是最棒的扫帚操控者,但仍然愿意接受挑战,助人为乐。生活并非只属于强者,也属于那些不断激励自己振作起来的弱者。这才是生活应有的面目。

聆听内心的声音,努力成为自己所希望的样子——凯迪克奖绘本《公鸡喔喔喔》

正是在这种意义上,哈德夫妇让人们看到弱小如孩童的小红鸡所具有的鼓舞人心的力量。同时,他们也以隐喻的方式暗示,即便在一个家一般的地方,成长也并非一帆风顺。当小红鸡抵达山顶农场时,他虽然受到热情的召唤,可是成年禽类更擅长抢食,而且在逃避老鹰时,他这样的小不点儿的处境永远都是最为危险的。这正是身处成人世界的孩子们不得不面对的难题。他们总是因为成人有意无意的行为而丧失机会,或者被暴露在危险中。当身处这样的时刻时,孩子们应该怎么办呢?显然,小红鸡并不能替人类找到这个问题的完美答案,但是他却表明了正向思考与行动的可贵。

聆听内心的声音,努力成为自己所希望的样子——凯迪克奖绘本《公鸡喔喔喔》

他努力求生,他珍惜回到同类身边、与之和谐共处的机会。他因此在本能与天性所引导的成长之路上持续前进。当他不断成长时,也就获得了不容小觑的力量。也许,这就是孩子们在成长之路上,必须直面和有所取舍的现实。意识到这一点的成人,是应该尊重那些想要努力成长的孩子的。

当爸爸妈妈搂着孩子阅读这本书时,作为成人读者,特别需要耐心体会作者所设计的那个不辨鸡鸭差别的农场主所包含的意味,那个小红鸡无法和鸭子一样畅游于河中的情节。

这两者都是在面向成人说话,作者想要借此警示成人,切忌不顾孩子的自然天性与个体差异,强求他与群体融合;而认真对待孩子的个性,与他一同寻找、倾听那召唤心灵的歌声,为他实现自我开创条件永远是必要的。这是生儿育女后的成人最需要走过的一条成长之路。

聆听内心的声音,努力成为自己所希望的样子——凯迪克奖绘本《公鸡喔喔喔》

想想看,就连一只小红鸡也想努力长成他能够成为的样子,那么作为大人,是不是也应该在繁忙的生活中,耐心倾听并召唤自身与孩子的心灵之歌呢?我相信,与《公鸡喔喔喔》相遇的读者,无论是孩子还是大人,都可以为此做些什么。无论那是怎样的经历,都值得庆贺,因为这意味着我们已经开始奔向召唤心灵的地方了。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