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西北烽烟——汉末的西北角逐

西北烽烟——汉末的西北角逐

古人云:“骄兵必败。”这句话用在公元208年(建安十三年)的东汉枭雄曹操身上,可谓再合适不过了。扫平河北、歼灭乌桓蹋顿,并兵不血刃的得到了荆州,曹操当时的情况正如苏轼文中所说“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正可谓意气风发,睥睨群雄。但赤壁的一场大火,却让他颜面扫地,统一天下的宏图也化作飞灰。之后,曹操又在次年操练水军,驻扎合肥,与孙权对峙,却也无结果。(1)南下江东既然已难成功,这位乱世枭雄就自然会将目光转移一下了。他垂涎已久的一大块“肥肉”随即便要端上餐桌,这块“肥肉”可是百二秦川、兵家必争之地——西北。

(1)十四年春三月,军至谯,作轻舟,治水军。秋七月,自涡入淮,出肥水,军合肥。

一、西北烽烟

东汉衰败,除了黄巾起义之外,就是凉州羌乱了。学者吕思勉在讲到凉州羌乱时指出:“大伤后汉的元气的是羌乱........今青海省的东北境,在汉时本是羌人之地。王莽摄政时,讽羌人献地,设立了一个西海郡。既无实力开拓,边塞反因之撤废,羌人就侵入内地。后汉初年,屡有反叛,给中国征服了,又都把他们迁徙到内地来。于是降羌散居今甘肃之地者日多。安帝时,遂酿成大规模的叛乱。这时候,政治腐败,地方官无心守土,都把郡县迁徙到内地。人民不乐迁徙,则加以强迫驱遣,流离死亡,不可胜数。派兵剿办,将帅又腐败,历时10余年,用费达240亿,才算勉强结束。顺帝时又叛,兵费又至80余亿,桓帝任用段颎,大加诛戮,才算镇定下来。然而西北一方,凋敝已甚,将帅又渐形骄横,隐伏着一个很大的乱源了。”——[吕]《中国通史》

凉州羌乱,从东汉中期的汉安帝时便有大规模的叛乱,甚至一度侵入三辅(如今关中地区)。从介绍中可知,羌乱让东汉朝廷花费巨亿(2)才堪堪平定,可以说是元气大伤了。到了最后一次凉州大乱,叛乱首领北宫伯玉劫西北人边章、韩遂在凉州反叛中央,东汉政权就更无力镇压了。东汉将领皇甫嵩、张温前后征讨,最后却都没有结果。西北的一团火就这样烧了起来,越来越旺,越烧越旺。

凉州逐步形成了以韩遂、马腾为首的一大批军阀势力,而且更是趁着董卓为首的一批军阀在关中的内讧以及曹操中原逐鹿、无暇西顾之机,盘踞关中。后来,曹操的谋士钟繇以天子的名义坐镇关中,韩遂、马腾等人也就暂时臣服于代表朝廷的曹操,并且在官渡之战前后给予帮助。作为交换,曹操也不得不承认了这些军阀在西北盘踞的权利。(3)但到后来韩遂、马腾反目成仇,互相攻击,马腾求于曹操,甚至举家迁入邺城,而让其子马超留在关中。(4)总的来说,西北军阀是从表面上看臣服于曹操,但实际上有着相当大的独立性质的“半独立军阀”。曹操赤壁失利之后,目标转向西北,是很自然的事情。

(2)驰骋东西,奔救首尾,摇动数州之境,日耗千金之资。至于假人增赋,借奉侯王,引金钱缣彩之珍,征粮粟盐铁之积。所以赂遗购赏,转输劳来之费,前后数十巨万。或枭克酋健,摧破附落,降俘载路,牛羊满山。军书未奏其利害,而离叛之状已言矣。故得不酬失,功不半劳。暴露师徒,连年而无所胜。官人屈竭,烈士愤丧。

(3)时关中诸将马腾、韩遂等,各拥强兵相与争。太祖方有事山东,以关右为忧。乃表繇以侍中守司隶校尉,持节督关中诸军,委之以后事,特使不拘科制。繇至长安,移书腾、遂等,为陈祸福,腾、遂各遣子入侍。太祖在官渡,与袁绍相持,繇送马二千馀匹给军。

(4)十三年,徵为卫尉,腾自见年老,遂入宿卫.........徙其家属皆诣邺,惟超独留。

二、渭南决战

曹操既然下定决心拿下西北,那么如何才能更好、更快地处理掉西北军阀,就是摆在眼前的最大问题。曹操的决策是用计,详细说就是采纳谋臣钟繇的意见,让他带兵去讨伐汉中的张鲁。虽然名义上是这样,但曹操和张鲁之间隔着关西大大小小的军阀,要经过他们的地盘。这就是经典的“假道伐虢”之计啊!曹操的另一个谋臣卫觊认为这样做会逼反关西军阀,但曹操不听,依旧让钟繇这样做。(5)究其原因,曹操必然知道这种直接侵犯关西军阀的“主权”的行为是有可能逼反关西军阀,甚至让他们结成短暂的同盟;但为了让西北地区归入自己的实际掌握之中,削除潜在的政治对手,这又是很关键的一步棋。后来关西军阀果然联合起来造反,每听说有一部军阀加入,曹操便表示欣喜,认为可以一战讨平他们,这样更加方便。(6)甚至有人猜测,曹操这样做事,是不是想要故意逼反他们呢?

(5)司隶校尉锺繇求以三千兵入关,外讬讨张鲁,内以胁取质任。太祖使荀彧问觊,觊以为"西方诸将,皆竖夫屈起,无雄天下意,苟安乐目前而已。今国家厚加爵号,得其所志,非有大故,不忧为变也。宜为后图。若以兵入关中,当讨张鲁,鲁在深山,道径不通,彼必疑之;一相惊动,地险众强,殆难为虑!"彧以觊议呈太祖。太祖初善之,而以繇自典其任,遂从繇议。兵始进而关右大叛,太祖自亲征,仅乃平之,死者万计。太祖悔不从觊议,由是益重觊。

(6)始,贼每一部到,公辄有喜色。贼破之后,诸将问其故。公答曰:"关中长远,若贼各依险阻,征之,不一二年不可定也。今皆来集,其众虽多,莫相归服,军无適主,一举可灭,为功差易,吾是以喜。"

不过,不管曹操是不是有意逼反他们,关中诸将反正是真的反了。马腾的儿子、留在槐里的马超直接撺掇韩遂起来造反,甚至认他为父(7);其他关中军阀也都群起响应,总共十部,军队十万。(8)这样的力量,留在关中的钟繇等人怎能抵挡?纷纷败下阵来,只有曹仁率军扼守,奉曹操的将令,坚守不战。(9)之后曹操大军来到,于是与韩遂、马超等人对峙于潼关。关中素有“百二秦关”之称,可谓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天险;曹操如何才能绕过天险,直取要害呢?

(7)会约西讨张猛,留行守旧营,而马超等结反谋,举约为都督。及约还,超谓约曰:"前锺司隶任超使取将军,关东人不可复信也。今超弃父,以将军为父,将军亦当弃子,以超为子。"

(8)建安十六年,超与关中诸将侯选、程银、李堪、张横、梁兴、成宜、马玩、杨秋、韩遂等,凡十部,俱反,其众十万,同据河、潼,建列营陈。

(9)超等屯潼关,公敕诸将:"关西兵精悍,坚壁勿与战。"

首先,徐晃献计,率领四千人渡蒲坂津,占领渡口,接应大军(10);然后曹操率领大军在后渡河。期间马超率军半渡而击,箭如雨下,曹军失利(11)。但校尉丁斐放牛,马超军纪不严,军队争抢牛马,给了曹操喘息之机,曹军方才渡河。(12)

(10)太祖至潼关,恐不得渡,召问晃。晃曰:"公盛兵於此,而贼不复别守蒲阪,知其无谋也。今假臣精兵渡蒲坂津,为军先置,以截其里,贼可擒也。"太祖曰:"善。"使晃以步骑四千人渡津。作堑栅未成,贼梁兴夜将步骑五千馀人攻晃,晃击走之,太祖军得渡。

(11)公将过河,前队適渡,超等奄至,公犹坐胡床不起。张郃等见事急,共引公入船。河水急,比渡,流四五里,超等骑追射之,矢下如雨。诸将见军败,不知公所在,皆惶惧,至见,乃悲喜,或流涕。公大笑曰:"今日几为小贼所困乎!"

(12)公自潼关北渡,未济,超赴船急战。校尉丁斐因放牛马以饵贼,贼乱取牛马,公乃得渡

渡河之后,曹操又设疑兵,声东击西,骗过马超等人,得以渡过渭水。接下来,打好营寨,坚守不战,和关西军阀相对峙。马超等人请割地求和,曹操不许;后听贾诩之计,假装答应他们的求和,暗中施展离间计,使得关西军阀互不信任。最终双方约定日期,展开决战。曹操派虎骑夹击,大破关西军阀联军,一战夺取了关中。又乘胜追击,围安定,逼降军阀杨秋。从此之后,西北军阀元气大伤,再也无力与曹操抗衡了。但当农民起义首领苏伯、田银在河北叛乱,曹操为防后院起火,于是只得撤军。谋臣杨阜劝说曹操提防马超,但曹操没有做好准备。曹操回军之后,马超迅速组织军队进攻,击退将军夏侯渊,并在之后杀害了已经投降的凉州刺史韦康。虽然关中已经归曹操所有,但凉州以马超为首的关西军阀的反扑,也并不简单。

(13)阜时奉使,言於太祖曰:"超有信、布之勇,甚得羌、胡心,西州畏之。若大军还,不严为之备,陇上诸郡非国家之有也。"太祖善之,而军还仓卒,为备不周。超率诸戎渠帅以击陇上郡县,陇上郡县皆应之,惟冀城奉州郡以固守。

三.凉州义烈

古话说,关东出相,关西出将。西北自古以来,就多慷慨壮烈的硬汉。他们刚毅木讷,却又能征惯战,不怕牺牲。也许正是这样的民风,才铸就了秦始皇统一天下的虎狼之师吧。马超可能没有想到,东汉末年,凉州这个地方的“硬汉”并没有比秦始皇那时候少。而自己,也将要栽到这群“硬汉”手里了。

马超进攻凉州期间出现的第一位硬汉,叫阎温。

他是天水人,是后来蜀汉名将姜维的老乡。在马超围攻州治冀城期间,他试图突围而出,向夏侯渊求救,却被马超抓住。马超抓住之后,便威胁他道:“你赶紧对着城内说:‘曹操不会派人来了。’不然,我就杀了你。”阎温听罢,立马答应了。

因此,马超马上把阎温叫到城下,让他这样喊,以动摇城中军心。可阎温马上大喊道:

“大军还有三天就来了,你们继续加油啊!”

马超听了,自然是很生气的。那么后果,自然是很严重的。

可是阎温不怕。他说:“事奉君主有牺牲的,没有叛变的道理。你让我这个长者口出不义之言,我岂是苟且偷生之辈呢?”

于是,马超将他杀了。不久之后,坚守冀城的刺史韦康投降,马超杀害韦康,占领了凉州。杀降不详,马超要是知道后面发生的事情,他绝不会那么快杀人的。

因为,凉州的“硬汉”,可还有很多。

一场密谋,才刚刚开始。

州里的参军,之前提到的杨阜的妻子去世,他便请假回家,见了屯兵历城的亲戚姜叙。杨阜极力劝说姜叙,让他起兵攻击马超,为死去的刺史韦康复仇。

这个时候,姜叙其实是很踌躇的。自己性命事小,可自己有老母啊!如果事情不成功,老母遇害,那该怎么办呢?忠孝毕竟不能两全啊!

但姜叙的老母亲闻听,马上说道:“为国家而死,这是最大的忠义。你们不要管我,赶快干吧!”

老母亲既然这么说,那还有什么好犹豫的?于是杨阜、姜叙等人密谋之后,便起兵卤城,以对抗马超。马超亲自率军出去交战,却不料留守城中的将军梁宽等人从内生变,占领了冀城,杀害了马超的全家.马超自然不甘心,突袭了历城,抓住了姜叙的母亲。这时的马超心想:这下好了,有人质在手上了。可没想到的是,他迎来的却是姜叙老母亲的一通大骂:

“你这个背叛父亲的逆子,杀害君长的奸贼,天地岂能容得下你!你竟然不赶快死,还有什么脸面来见人呢?”

马超闻言大怒,姜叙母的结局也因此注定了。不过马超也很快就被杨阜等人打败,逃奔汉中,投奔张鲁去了。

阎温被杀,姜叙母牺牲,就连杨阜的宗族亲友,在战斗中也死了七个,这不算一个好的结局。

只是换一种角度看,这样的舍生就义,对他们来说,是成就了大义,也许是更好的归宿?

他们为什么如此“不知死活”,马超是不会理解的。当然,会有很多人都不理解。

说实话,我也有些不理解。但这也许才是西北人的根吧!从先秦时对抗六国再到西汉时对付匈奴,再到东汉时期常年和羌人动刀片子.....西北这片土地,一直都是多灾多难的地方。所以西北人的魂,不是用水泡出来的,是用火烤出来的。

时光穿梭回到近两千年后的现在,陕西疫情最严重的时候,在此危机面前的西北人,又是什么样的?

众志成城,一致抗疫。奔波在一线中的医护人员和志愿者,从中浮现出的硬汉,更是不知几多了。或许,无论地域,这就是民族的魂魄所在。

愿我挚爱的家乡西北,早日安宁!

愿民族繁荣昌盛!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