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祁连山发现一野兽,长得像山羊,有尖角,敢在悬崖间与人对望

作者:动物速递

祁连山一带是我国生态环境较好,野生动物资源极为丰富的地区之一,拥有如马麝、雪豹、白唇鹿、猞猁等在内的众多国家重点保护动物。

这里涵盖森林、草原、荒漠、湿地等多种生态系统类型,为不同栖息地喜好的野生动物提供了家园。

祁连山国家公园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功能区,是我国32个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之一,记录下的兽类达69种,鸟类达206种。

祁连山发现一野兽,长得像山羊,有尖角,敢在悬崖间与人对望

青海省门源县初麻院村的一位村民近日在驾车途经祁连山国家公园门源片区时用手机拍到了一段画面,画面中一头类似于山羊一样的大型野兽站在悬崖峭壁上,警惕地盯着路过的人们,居高临下与人对望,看见人来拍照也不跑,着实有几分勇气。

经过野生动物保护专家辨认,村民所拍摄的这头野生动物,其实是一头“中华斑羚”,也叫“灰斑羚”,从远处看,也的确像一头山羊。

这次发现,是人们首次在祁连山南麓发现中华斑羚,对今后国家研究该物种的相关生物学情况有重要意义。

祁连山发现一野兽,长得像山羊,有尖角,敢在悬崖间与人对望

外表像山羊,雌雄都有尖角

中华斑羚属牛科羊-亚科-斑羚属物种,某种意义上来说,它就是一只“羊”。中华斑羚的外表跟山羊非常像,小小的脑袋上长有一对尖尖的角。

与大多数鹿类雄兽有角而雌兽无角不同的是,中华斑羚无论是雄兽还是雌兽,头上都长有显眼的尖角,只不过雄兽的角更长一些。

中华斑羚算是一种中型的有蹄类动物,成年之后体重为20-35千克,介于羚羊和山羊之间,它的体格健壮,四肢长而粗,即便是在山间乱石上,抑或是悬崖峭壁间,也有很强的行动能力。

祁连山发现一野兽,长得像山羊,有尖角,敢在悬崖间与人对望

中华斑羚的被毛主要为深褐色、棕黄色或灰色,上面有黑色针毛,背上有深色纹路,脖子下有白斑,四肢末端的颜色较浅,明显区别于身体的颜色。

中华斑羚有一对大大的耳朵,又尖又长,上面还长有长毛,这是它的一大特色。当然,分辨中华斑羚最简单的方式就是看它脖子下面的白色毛发,这是非常显眼的标志。

如果远远看上去,像是山羊的动物,且黑色的身子上,下脖子处有明显的白斑,那么基本上可以考虑是中华斑羚了。

祁连山发现一野兽,长得像山羊,有尖角,敢在悬崖间与人对望

分布范围广,是二级保护动物

中华斑羚是我国二级保护动物,它的名字具有一定的迷惑性。从“中华斑羚”这个名字上看,它像是我国的特产。

实际上中华斑羚的分布范围广泛,不仅在我国中部、西南等地区有分布,其分布范围还一度延伸至东南亚、印缅地区,并非是我国独有的物种。

它的另一个名字“西伯利亚斑羚”同样也会让人误以为是一种生活在西伯利亚地区的羚羊,但实际上其分布范围并不包含西伯利亚,这个名字比其他叫法更加不准确。

祁连山发现一野兽,长得像山羊,有尖角,敢在悬崖间与人对望

中华斑羚是典型的林栖兽类,但它能适应多种地形环境,生存能力较强,从北温带到亚热带均有分布。

它们喜欢栖身在高海拔陡峭及多岩石的山区,为了躲避雪豹等天敌,中华斑羚具有很强的警惕性,在觅食的过程经常会登高瞭望,一旦发现情况不对,立马逃跑。

村民拍摄的视频中,这头中华斑羚就是在悬崖上观望,见人类没有进一步的举动,才没有被吓跑。

作为一种攀缘能力较强的有蹄类动物,中华斑羚在裸岩乱石地带也能健步如飞。

祁连山发现一野兽,长得像山羊,有尖角,敢在悬崖间与人对望

年轻时喜欢群居,老了独自生活

一般来说,动物们的生存习性可以分为群居和独居,虽然二者之间的界限相当模糊,但如果是同一种动物,一生大多数都保持在同一状态下。

但中华斑羚不是,不同年龄段的它们,生活的模式也不同。在年轻的时候,中华斑羚喜欢聚集在一起形成小群体一起生活,成员一般在12头左右。

而到了老年状态,它们则更倾向于独居。中华斑羚主要以青草、枝叶、坚果、水果等植物性质的食物为食,具有很强的取食能力。

每个季节,中华斑羚所取食的主要食物也会有所差异,通常来说,由于春夏季正是植物生长的季节,所以在这个季节里面,它们的食谱会更加宽泛一些。

祁连山发现一野兽,长得像山羊,有尖角,敢在悬崖间与人对望

中华斑羚是一种比较机警的动物,常在密林或者陡峭崖坡上出没,喜欢在高处眺望,因为这样能够迅速地发现天敌。

平日里它们的胆子比较小,可一旦被天敌逼入绝境,中华斑羚就敢反抗,它头上的尖角,就是最佳的防御武器,即便是雪豹等强悍的捕食者,也要忌惮三分。

年轻的中华斑羚成群活动,在觅食的时候能轮番警戒,所以更容易发现天敌,而年老的中华斑羚则更容易被天敌偷袭。

祁连山发现一野兽,长得像山羊,有尖角,敢在悬崖间与人对望

中华斑羚的繁殖能力一般,孕期大概是7个多月,一胎一般产1仔,极少数情况下会出现双胞胎。

野生的中华斑羚寿命一般都在15年以下,所以一头中华斑羚一生能产下的后代屈指可数。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