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44字卖462万,这封信千年前就该烧掉,只怪字写得太好了

【本文由

賨人客

独家原创,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抄袭必究!】

千年前,一封疑似“走后门”的书信本该在收信人看完之后就烧掉的,结果因为字写得实在太好,收信人未舍得烧。就这样,它被保存了近千年,直到现在,它被拿出来拍卖,仅仅

44个字

就拍出了

462万

的天价,平均每个字10.5万元,真是字字千金。

说到这里,很多人可能迫不及待地想知道这到底是一封什么样的书信了,信里面的字又写得有多好呢?不吊大家胃口了,先上图:

44字卖462万,这封信千年前就该烧掉,只怪字写得太好了

怎么样?各位看官,您觉得如何?请点评。

笔侠不是研究书法的,所以不好评头论足,但笔侠是研究历史的,所以,我可以从历史的角度来为大家解读这封信的史学价值。请接着往下看。

据考证,它是北宋著名宰相

富弼

写给好友的一封信,因抬头被裁去,所以收信人不详。

从信的内容看,这封信似乎有“走后门”的嫌疑,只不过,文人表达的方式比较含蓄,不显山露水罢了。好了,我们来分析一下信的内容:

“儿子赋性鲁钝,加之绝不更事。京城老夫绝少相知者。频令请见,凡百望一一指教,幸甚!幸甚!此亦乞,丙去。弼,再上。”

头两句是富弼在贬低自己的儿子,实际上这是古人常用的套路,即便自己儿子很优秀,他也不会明说,而是要故意贬低,这便是中华民族的

“谦虚”

礼仪,传承了几千年,千万不要把内容当真了。

从第3句起,就在说“正事儿”了。富弼说自己在京城的知己很少,以反衬他和收信人关系不一般,所以把犬子托付给收信人,这样,他就放心了。

虽然没有明说要收信人“关照”他儿子,但字里行间无不透露着富弼的真情实意。特别是最后那

“丙去”

二字,大家知道什么意思吗?

44字卖462万,这封信千年前就该烧掉,只怪字写得太好了

在古代,这是

烧毁

的意思。意思很明显:富弼是希望收信人在看完信后立即烧毁。由此可见:富弼写这封信还是有些“心虚”的。

那么,是不是可以通过这封信就认定富弼是一个徇私舞弊的奸相呢?我们不能一竿子打死,这得从富弼写这封信的背景和富弼的生平事迹来综合考量。

据考证,这封信写于富弼致仕(退休)之后,远离了京城的权力漩涡,然而,他的儿子还要继续在官场上混,所以,富弼不得不为儿子铺平道路。与其说这是富弼在走后门,不如说这是每个慈祥父母都有的舐犊情深。所以,这封信也被后人命名为——

《儿子帖》

从史书对富弼的评价看,也是正面和积极的。

44字卖462万,这封信千年前就该烧掉,只怪字写得太好了

富弼为官清廉、好善嫉恶,又性情至孝,恭俭好修,是个典型的好官。他平生干了3件事情就足以让人刮目相看。

1、

出使辽朝

当时西夏闹事,辽朝想趁机毁盟南侵,富弼冒险出使辽朝,义正言辞、据理力争,说服辽兴宗,并寸土未让。此举传为佳话。

2、

救济灾民

只为统治者办事的官不是好官,能同时为老百姓着想的官才是真正的父母官。富弼任京东路安抚使的时候,赈济灾民达50余万。

3、

拒额外之赏

宋英宗念及富弼的功劳,额外赏赐他些东西,结果被富弼坚决推辞,富弼就是这样一个谨言慎行的人。

大才子

苏轼

将他和

范仲淹、欧阳修、韩琦

并称为“四人杰”,可见富弼在时人心中的地位。

44字卖462万,这封信千年前就该烧掉,只怪字写得太好了

再回到这封信上,富弼致仕时,正值

王安石

推行新法,朝廷面临巨变,而富弼不支持新法,所以他必须为儿子找一个靠山,好抵御那随时会来的滔天巨浪。

还好收信人并没有按照富弼的意思将书信烧毁,不然,哪来今天的462万?

明天继续……

如果您喜欢作者的风格,请给个赞!

本文作者

《賨人客》

,号

蜀山笔侠

,一个

文章会“说话”

的历史作者,专注于不同角度看历史,探索不一样的春秋。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