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日军原本想围歼汤军团,不料被反杀,死伤9000多却不敢承认

本文是《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战22次大型会战》12:豫南会战

西尾寿造决定,日军今后的作战方式应为“短距离截断作战”。即为节省兵力和减少消耗,不与中国军队远距离大纵深作战,而是取短促突击的方式,“师团进入的限界于十里至十五里之间(距离敌师部的位置)”。

01 短距离截断作战

1941年,日军的高层们陷入了深深的忧虑。

在此之前每一年日军大本营都会在“对华作战指导计划”中规定这一年要“解决中国事变”。但是直到1941年,数量庞大的日军仍然陷于中国战场之中。而国际形势的变化,又刺激着日军想快速染指东南亚,获得所需的大米、橡胶、石油等战略物资。日军大本营一直在考虑削减在华兵力,将更多兵力投入到东南亚战场

侵华日军同样也非常急躁,得要作战,只有作战才能掠夺更多物资和尽快结束战事;但是一旦作战又不能大规模作战,日军现有兵力使其无法在大规模作战之后有足够的兵力确保对地区的占领。而且中国军队在大部分时候不和日军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撤退快速,使得日军无法捕捉到主力部队并进行决战。

日军原本想围歼汤军团,不料被反杀,死伤9000多却不敢承认

在这样的矛盾之下,当时的中国派遣军总司令西尾寿造提出了“短距离截断作战”的战法

,也就是不和中国军队进行远距离大纵深作战,而是以快速突击为主,甚至规定了“师团进入的限界于十里至十五里之间(距离敌师部的位置)”

02 目标还是汤恩伯

日军第11军司令官园部和一郎中将就是在这样背景之下策划豫南会战的。

不知道为什么,园部和一郎和他的参谋们对汤恩伯的部队有一种迷之执着。这一次,他们依旧以消灭汤恩伯集团为主要目标。

枣宜会战之后,汤恩伯军是与日军对峙距离最近的中国军队——但很快汤恩伯部移动到了河南的遂平和项城一带。

第11军为此拟定了一个作战计划:首先向襄阳方向佯攻,让中国军队以为日军是要大规模进攻第5战区。按照中国军队一战即退的惯例,汤恩伯部必会向西北方向避退,那时候在半路上将其包围歼灭。根据“短距离”的原则,日军把攻击范围限定为河南信阳东北八十公里的光州、新蔡和西平一线——他们认为汤恩伯只能跑到这里。

豫南地区是一片大平原,平汉铁路纵贯其中,公路交通也很发达。日军将沿着平汉路向北攻击,兵峰直指汤恩伯的31集团军;同时安徽北部、河南东部的日军也将策应平汉路的攻势。

日军原本想围歼汤军团,不料被反杀,死伤9000多却不敢承认

日军集结兵力的动作,中国军队很快就掌握了并且判断出日军的目标就是汤恩伯的部队。常凯申直接致电汤恩伯,要求

“务须严令各部积极准备,不可为敌所制”

针对日军的进犯,第5战区则计划以

小部队阻击正面的日军,迟滞其推进速度;另派部队向日军的背后迂回,骚扰甚至截断日军的后路;主力部队则迅速向日军进攻方向的两翼撤退,时机成熟后两面夹击围攻日军。

细心的读者会发现,这套战法是我们在长沙会战枣宜会战中都用过的,日军多少也吃到了一些苦头——但是日军并没有太放在心上,他们认为这不过是因为中国军队战斗力低下而不敢正面作战。

03 中国军队的夹击

1941年1月20日,日军独立混成第18旅团,以及第4、39师团各一部在湖北的钟祥、当阳、荆门方向我第33、29集团军发起进攻。不过日军在这个方向的进攻是佯攻,其实是为了掩盖其向豫南方向进攻的真实意图,同时牵制第5战区部队。虽然日军在湖北战场是佯攻,但是依旧被当面守军击退,而且我第5战区主力部队也并未因此移动;随后1月24日,日军第3师团袭击信阳北侧的我军阵地,企图切断我军退路,同样未能得逞。

日军的计划一开始就没有奏效——

尽管如此,日军还是在1月25日发起了正式进攻,在航空兵的掩护下,兵分三路沿着平汉路向北攻击。

日军原本想围歼汤军团,不料被反杀,死伤9000多却不敢承认

我军则按照既定计划,只留下小部队于正面阻击,主力部队则逐步转移至日军的侧后方,等待着夹击时机的到来。

日军推进的很快,从26日开始,日军左翼和中央的部队两天之内推进近百公里。

1月27日,中国军队开始了对日军夹击。汤恩伯的31集团军出现日军的侧后方,其13军攻击第3师团,85军攻击第40师团;另一边,86军也咬住了第3师团,55军、59军也快速向日军逼近。

日军左右两翼都陷入了苦战,日军见状改变了策略,日军的中央兵团迅速分兵向两翼迂回,试图与左右两翼的日军合围中国军队。

然而中国军队快速后撤,继续留下少量部队与日军纠缠——日军的变阵没有收到太大的效果。

日军突入舞阳和上蔡地区之后,发现扑了个空,不仅没有抓到中国军队主力,反而发现到处被中国军队堵截攻击,也无法在任何一个方向上集中优势兵力来掌控局面。

1941年2月2日,日军做出了全面撤退的决定。

日军原本想围歼汤军团,不料被反杀,死伤9000多却不敢承认

日军在撤退的过程中,中国军队在尾部和两侧都对日军进行了猛烈的围攻。日军刚和这支中国军队激战,又要应付另一支中国军队的进攻。日军不得已陷入了反复循环的苦战之中,日军无心恋战只能不顾一切地撤退。

比如日军第17师团。为了接应第3师团的撤退,日军第17师团主力由象河关出发向13师团靠拢,结果才出象河关就迎头遭到我军的猛烈阻击;撤退之中又被我第29军狠狠打了一下,17师团不得不遗弃大量辎重、车辆和尸体。

就这样,日军被中国军队一路赶回了出发地。

豫南会战至此结束,日军的

战史

声称只是受到轻微损失,

然而中国军队认为日军在这次会战中伤亡9千多人,南阳附近我军俘获敌军用品无数,是一次极大的胜利。

豫南会战相比于抗战其他会战来说,规模确实不大,敌我双方投入兵力不多。西尾寿造的“短距离截断作战”使得日军不敢将战线拉得过大,同时撤退也比较迅速,客观上限制了日军。而另一方面,日军的焦虑、狂妄轻敌之下,在战役策划、战场上互相协同都有着很多漏洞——

这些漏洞都被我军成功抓住,取得豫南会战胜利的同时也提升了我抗日军民和日寇继续抗战的信心和勇气。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