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老年抑郁自杀风险高,易被忽视为“老化”!年轻人,每年带爸妈做一次心理健康评估吧

作者:医师报

融媒体记者 张玉辉 实习记者 李昊宇

“要不您带着母亲去精神专科看看吧。”当急诊科医生说出这句话时,一月内带着母亲去了三次急诊的张女士无法理解,母亲怎么可能会得精神疾病呢?

一个月前,张女士的母亲刘奶奶因睡眠质量较差向身边的好友求助。经推荐,刘奶奶使用了一系列促进睡眠的偏方,包括服用促眠药物、按摩等方式,但睡眠问题都未得到明显改善,反倒增加了刘奶奶的紧张、焦虑情绪,于是张女士带着母亲前往医院急诊科求助。

检查、输液,反反复复……都未发现刘奶奶有何重大疾病,于是出现了文章开头的这一幕。经北京回龙观医院老年科病区主任燕江陵教授检查,张女士的母亲被确诊为老年抑郁障碍。

燕江陵介绍,老年抑郁十分常见,但由于其具有不典型性,容易被人忽视,因此很多老年抑郁患者来精神科就诊时都不是首诊,有资料显示,40%~50%的老年抑郁患者首诊就诊于综合医院,在综合医院能被识别且得到充分治疗的占比约为20%。“所以人到老年浑身疼,也应警惕是精神疾病。”燕江陵说。

老年抑郁自杀风险更高

如今,中国老龄化越来越严重,随着平疫结合时代的到来,及繁杂的科技网络工具兴起,无形中提高了老年人陷入抑郁症的健康风险。

在燕江陵的门诊中,时常会有独居老人前来求助,求助的原因无外乎社会快速发展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无尽的困扰而导致的精神心理问题。如何用手机支付、怎么无卡取钱、疫情下如何用健康码证明自己“健康”……当这一系列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时,就会严重影响到老年群体的生活。

燕江陵表示,老年期抑郁症相比青年人的抑郁症,要更难以识别确诊。青年人抑郁症通常表现为吃不下、睡不好、觉得生活没有意思、有轻生念头等,症状比较典型;而老年人抑郁症由于症状不明显、出现躯体疼痛、具有慢性化的趋势,因此导致老年抑郁症诊断率与治疗率低。

老年抑郁是无迹可寻吗?并不是!在燕江陵看来,当出现五组躯体疼痛症状时,应警惕老年抑郁的发生:第一组为消化系统症状,如便秘、消化不良、腹泻、腹胀等;第二组为疼痛症状,如头疼、胸疼、脚疼,全身疼;第三组为胸前区症状,如胸闷、心慌、喉头梗阻感等;第四组为自主神经功能症状,如手抖、出汗、面色发红等;第五组为神经系统发生病,如卒中后、帕金森等都会导致老年患者出现抑郁障碍。

她提醒,老年抑郁容易令人忽视的原因还表现在情绪的改变上。一般而言,当人步入老年,性格脾气发生改变,如易怒、产生攻击、敌对行为等,常常会被当作普通的“老化”而被忽视。当情绪问题无法得到正确发泄时,老年抑郁患者相比青年人发生自杀的几率会增高,且自杀成功率较高。

年轻人 每年带你爸妈 做一次心理健康评估吧!

许多老年抑郁障碍患者都存在睡眠问题,睡眠节律紊乱会增加老年抑郁障碍的诊断难度。因此,从自身出发,老年人首先要规律作息,并进行合理的户外运动,哪怕只是去户外呼吸新鲜空气、沐浴阳光,也能对心情起到改善作用。老年人也要不断学习,扮演好家庭角色的同时,也应有自己的社交圈和兴趣爱好。

燕江陵表示,如果得了老年抑郁症也不要着急,能够采取的治疗措施有很多,医生在治疗前一般会给患者进行评估,根据严重程度给予个体化治疗手段,无论采取何种治疗措施,进行动态评估是非常重要的,抑郁症复发率较高,因此全病程的治疗非常关键。

如今的社会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很多年轻人都去大城市打拼,长期与父母分居两地,缺少陪伴、交流与沟通。作为子女,应多关注老年人,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多给予帮助。同时,要加强心理健康知识的学习,去了解老年人正常的心理状态应该是怎样的,了解出现何种症状可能容易出现心理问题,才能及时发现及时就诊。必要时可每年带领老人前往医院进行心理健康评估,正确了解老人心理状况,科学地为老人提供帮助。

燕江陵呼吁,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关爱老人是义不容辞的责任。社会应为这部分老年人提供一些格外的帮助并加大宣传,让他们知道为难的事情社会能为他提供帮助,减少老年群体因跟不上时代变化带来的生活困扰及精神压力。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