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对列强卑躬屈膝的慈禧,一反常态霸气向11国宣战,大臣:这是乱命

从1840年,晚清在同英国列强的鸦片战争战败之后,清政府在对外作战中几乎就是逢战必胜。慈禧掌控权势之后,在经过历次和西方列强交手没讨到好处之后就变得卑躬屈膝起来了。

慈禧霸气向十一国宣战,八国联军侵华

在慈禧太后统治下的满清对西方列强卑躬屈膝到了极致。但凡西方列强提出些什么要求,慈禧太后几乎就是有求必应。用她后来的话来说就是“量中华之武力,结与国之欢心。”当时的洋人在中国拥有很多的特权。

甲午战争的失败使得清政府的威信陷入了低谷。洋人的为非作歹使得当时中华大地出现了反对洋人的义和团运动。慈禧起先对义和团侵犯洋人利益的事情是看不过去的,还派出军队前往镇压。

对列强卑躬屈膝的慈禧,一反常态霸气向11国宣战,大臣:这是乱命

戊戌变法后慈禧对洋人的看法有了转变。当时光绪皇帝面对甲午战争的失败感到痛彻心扉,他决心要改革救亡。于是在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支持下光绪皇帝开始了轰轰烈烈的百日维新。

光绪皇帝的出发点是好的,是为了国家的富强。然而,改革却触犯了旧有利益集团的利益,使得守旧派大臣为了自己的利益开始反击皇帝的变法。天地君亲师的观念在封建王朝根深蒂固。光绪拥有皇帝的名义,守旧派光靠自己的能力根本无法拒绝皇帝。于是他们就向慈禧求救。慈禧也认为光绪的变法威胁到了自己对大清的掌控。在守旧派的请求下她出手了。皇帝被囚,改革派遭到清洗。

对列强卑躬屈膝的慈禧,一反常态霸气向11国宣战,大臣:这是乱命

在囚禁光绪以后慈禧还搞了一个“己亥建储”,也就慈禧准备为光绪皇帝挑选继承人了。光绪毕竟是皇帝,他还活着慈禧就越过他开始选择继承人,无论是在国内和国外来说都是不合理的。国内慈禧倒是不怕,她怕的是列强的干预。列强对“己亥建储”的态度是持蔑视的态度。但是洋人的态度却使得慈禧认为这是在反对她。

对慈禧来说牺牲国家的利益问题不大,只要没能够影响到自己的统治就行。但是,对于指定继承人这件事上洋人的态度使得她认为洋人是打算干预满清内政,是准备夺权。这对慈禧来说是不能忍的。于是她一改往日对洋人卑躬屈膝的样子,她和反抗洋人的义和团合作并以清政府的名义发布“宣战诏书”,向十一个列强国家宣战。

对列强卑躬屈膝的慈禧,一反常态霸气向11国宣战,大臣:这是乱命

慈禧的举动是疯狂的,清政府无论是对英国还是日本单个都是打不过的,更不用说一下子和十一个强大的列强打。最后,在慈禧的挑衅下,十一个列强中的八个国家组成联军向清政府发动了进攻。

东南互保,辛丑条约

“宣战诏书”一下发,天下震惊。位于东南地区的各省总督纷纷反对。两江总督、两广总督、闽浙总督以及四川总督联合起来背着慈禧太后和列强达成合议。历史上把这件事称为东南互保。

对列强卑躬屈膝的慈禧,一反常态霸气向11国宣战,大臣:这是乱命

与此同时各省总督把慈禧的“宣战诏书”称之为乱命。他们密谋一旦北京保不住,他们就推选李鸿章为中国“总统”主持国事。

对列强卑躬屈膝的慈禧,一反常态霸气向11国宣战,大臣:这是乱命

东南互保使得东南避免了战乱,但是失去东南经济、军事支持的满清朝廷虽有义和团的帮助,但是在八国联军面前依旧显得不堪一击。最后,慈禧为求得列强原谅命令清军对义和团下手。并且与列强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慈禧真正做到了“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