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北京冬奥|我的冬奥会好看吗?(随笔 宋艳丽 青年作家网签约作家)

出版优秀作品,打造知名作家

祝大家新年快乐,文学路上硕果累累

北京冬奥|我的冬奥会好看吗?(随笔 宋艳丽 青年作家网签约作家)

我的冬奥会好看吗?

(随笔 宋艳丽 青年作家网签约作家)

冬夜的一个晚上,时钟的脚步滴答滴答地走着,不觉间指向了九点。这么静谧的夜晚我好久没有享受过了。准确地说,只从有了儿子,家里就再也没有安静过。

但这几日不同,儿子虽然在家,人还是那个人,却变得异常安静。他不似往日那般闹腾,只是坐在桌子前,俯身低头,在纸上画着,画着。有时眉头紧锁,有时喜笑颜开。看得我也跟着紧张或者微笑。

此时快九点半了,我又一次来到儿子的房间,催促他睡觉:“儿子,快点睡觉吧,都九点多了。”

“好的,我画完就睡。”儿子随口答应着,头都没抬。我无奈地摸了一下他的头,又看向他的那幅画。

画上的人比刚才多了一个,看起来是在速滑,头被画得很大,仿佛正向观众冲来。

从构图来说,这画不太合理,有些杂乱,人物画得也不够形象,比例失调,这样的画,怎么能参加比赛?我在心里暗暗叹气,可又不能打击他,毕竟他不过是一个七岁的孩子。

况且,我看到的这些问题,在孩子看来似乎都不是问题。他那样专注地画着,仿佛这幅画承载着他的所有热情,所有想法,他得用全部的心血去完成它。

我无奈地坐在旁边,看着他画,思绪不由回到了两天前。

那天一放学回家,儿子就兴奋地告诉我,学校要举办“祝福冬奥 圆梦冰雪”绘画比赛,他已经报名参加了。

说实话,自己的孩子自己了解,就他那绘画水平,平时完成美术作业已然吃力,参加比赛想拿名次几乎是不可能的。然而,在教育孩子方面,我素来主张以鼓励为主,既然他已经报名了,那就参加吧。没准儿在画的时候,他坐不住了,或者是没兴趣了,也就自动放弃了,不管怎样,对这次比赛我并没有抱有太大的希望。

儿子没有体会到我的心思,兴奋地拿出一张16开的大纸,端出各种水彩笔,铺在桌子上画了起来。这里画一个人,那里画一个长城,还有熊猫等等,将一幅画涂得五颜六色。见我看不懂,还很耐心地给我解释:这是他看老师给放的冬奥会节目视频里的速滑运动员,这是熊猫在做火炬手。

我本来想他也就三分钟热度,肯定画一半就抛在一边了,没成想他却越画越有兴趣,第二天放学回家后,零食也不吃了,玩具也不玩了,扔下书包就拿出他的画笔和没完成的画,认真地勾画涂抹起来。还不断问我,冬奥会除了滑雪、滑冰,还有什么项目?这个项目是什么规则?

因为儿子的提问,我也不断去补课,搜索关于冬奥的知识。心里还暗暗诧异:他这是哪里来的动力啊。

“我终于完成冬奥会这幅画了!” 儿子的欢呼打断了我的思绪。我也高兴地过去欣赏他的作品,看了半天,还是觉得太抽象,“那个人是在睡觉吗?”我问。

“什么呀,他是在进行雪橇运动,那是无舵雪橇,您忘了吗?”儿子不满地回答我。

“这个人为什么脑袋那么大,身体那么小,他是在进行滑冰比赛吗?”

“是呀,他是因为太用力气,头伸到我们面前了。”儿子又跟我解释。

我点点头,想不到他的小脑袋瓜还有这么多的想法。

“妈妈,您说我这幅画好不好?会不会得奖?”

看着他期盼的目光,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在我看来,这幅画得奖的几率几乎为零,可是,我该怎么说呢?是鼓励他重在过程,不要在意结果,还是敷衍地告诉他,自己觉得好就好?

最后,我只能委婉地说:“儿子,你这幅画挺有特色,不过,可能有些小朋友会画得更好。得奖的事不要想太多,就交给评委吧。”

“你是说我画得不好吗?”儿子从我吞吞吐吐的话里感受到了否定。

“也不是不好,其实不是每个比赛都需要参加的。”我想到如果儿子拿着这幅画上交时,没准会被小朋友们嘲笑,与其那时懊恼,让他受到伤害,还不如劝他不交。

“不,妈妈,我一定要交!”他眼神坚定地望着我。

“为什么?”我越发迷惑了。

“我不是想要得奖,我是想画出心中的冬奥会,我是想给冬奥会加油。听说邻居李阿姨成了冬奥会的志愿者,那多好啊,她能为冬奥会服务了。我还听说有些人为冬奥会唱歌,表演节目,还有更幸运的人去参加冬奥会的开幕式,观看比赛,为运动员加油。可这些我都做不了。老师说冬奥会在我们中国举办,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我就是想通过画画来为冬奥会加油啊!”

听着儿子激动的诉说,我在那些稚嫩的笔触下,仿佛看到了一颗水晶般的赤子之心。那么,这幅画美不美已经不重要了,合乎不合乎标准也不重要了。

“所以,你要让这些运动员沿着长城滑雪,让熊猫举着红旗奔跑,让和平鸽飞过天坛?”我问。

他重重地点头,有种被接受被理解的感动。

停了片刻,他又问:“妈妈,我这个冬奥会好看吗?”

“当然好看啦!”我认真地说。刚才还感觉杂乱的画,现在竟觉得那么地鲜活生动,仿佛在这幅画上正举行着一场激烈的冬奥会。

那是一个孩子祝福祖国的、表现他理想和热忱的一场冬奥会!

作者简介:宋艳丽,笔名晴鹤、乌木等,曾为中学语文教师,出版社编辑,报社编辑。出书三本,获奖散文、小说三十余篇,发表文章七十多篇。现为《学与玩》杂志专家作者,青年作家网签约作家。

★★★★★往期阅读★★★★★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