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卅三之一:水月观音造像特辑

卅三之一:水月观音造像特辑

卅三之一:水月观音造像特辑

Csy_Sean

本内容已经获得作者授权发布

前言

水月观音是中唐著名艺术家周昉独创的一种观音造像样式,属于汉式观音系统,对晚唐五代时期的造像产生了相当的影响。周昉赞美水月观音“颇极丰姿,全法衣冠还近闾里。衣裳劲简,彩色柔丽。菩萨端严,妙创水月之体。”

水月观音为三十三观音之一,在密教中即现胎藏界曼荼罗观音院之水吉祥菩萨,亦有别名“自在观音”。水月观音像在大陆的一些寺院中多有供奉,宋元时期供养水月观音成为时尚,直至明清时期仍可见其影响。尤其是水月观音像的游戏坐势,在其它菩萨造型中也常被采用。

水月与象征普陀洛伽山的岩石(即观音道场)是主要构图元素,菩萨舒姿坐于岩石上作观想状,仿佛正看着水中之月,这是佛教中一种虚幻和短暂的象征。这类造像往往饰以山水竹石背景,一改传统菩萨形象庄严的距离感,充满中国化的诗意与禅境界美感。我想最好的例子,莫过于开凿于西夏时期的榆林窟第2窟北壁壁画。

卅三之一:水月观音造像特辑

附图1 水月观音 西夏 榆林窟第2窟(图源新浪微博@莫高窟)

本期选择了12件不同材质的水月观音造像,包括金属、木雕、瓷器三类,希望将这类观音的美感传达给大家。

金属造像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一尊鎏金铜水月观音像,1957年出土于浙江金华万佛塔地宫。这是一尊吴越国时期(907-978年)的造像,高53厘米,菩萨端严,有圆形背光,以游戏坐姿安坐于象征普陀洛伽山的岩石台上,岩台前清净莲池,作观水中之月状。

这尊造像采用了写意的圆轮状火焰背光,又将山石以铜铸形式呈现,这些都是吴越国佛教造像的独创,整体形象充满禅意,更凸显典雅清韵的艺术美感。

卅三之一:水月观音造像特辑

图1-1 摄于深圳博物馆#东南多胜事:雷峰塔与吴越国佛教艺术展#特展

卅三之一:水月观音造像特辑

图1-2 侧面图

卅三之一:水月观音造像特辑

图1-3 侧背面

卅三之一:水月观音造像特辑

图1-4 菩萨背面

卅三之一:水月观音造像特辑

图1-5 菩萨游戏坐姿

卅三之一:水月观音造像特辑

图1-6 圆轮状火焰背光

卅三之一:水月观音造像特辑

图1-7 水月观音的坐姿和双手的放置

卅三之一:水月观音造像特辑

图1-8 岩台的设计吻合水月观音设计之初的图画

卅三之一:水月观音造像特辑

图1-9 观音的头冠、发髻、璎珞皆刻划细微

木雕文物

木雕的水月观音造像是本期内容比较主要的一类,这些木雕佛像很多原先被供奉于寺庙之中。特别是两宋时期的大型木雕观音像为博物馆所重,美、德、日等国博物馆亦有收藏,这类木雕佛像大多数原置放在寺院大雄宝殿主尊背屏的后面,为当时流行样式之一。(来自故宫博物院官网)

先看故宫博物院藏木雕彩绘贴金观音像,高127.5厘米。像全身彩绘,由数块木头插合组成。观音头戴高冠,冠上有一化佛,系宝缯,宝缯及发绺下垂,银嵌白毫已失。细眉,秀目,面颊丰满,唇摹绘胡须,上身袒露著帔帛,下著长裙,胸饰璎珞,臂有宝钏,衣饰塑造轻盈流动,富有韵律感。半跏趺坐,身体略前倾。

所谓的半跏趺坐分为两种:左腿下垂,盘右腿于左股上,称吉祥半跏趺坐,也称左舒相跏趺坐;腿姿相反,称降魔半跏趺坐,又称右舒相跏趺坐。

观音菩萨自印度传入中土,经过与华夏文化的长期融合,唐宋以降,对观音的崇拜持续不衰,观音菩萨成为最受中国善男信女欢迎的神祗之一,因之铜、石、木、泥、瓷各种质地的观音像层出不穷。此观音像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堪称北宋木雕中的上乘佳作。(来自故宫博物院官网)

卅三之一:水月观音造像特辑

图2-1 摄于故宫博物院慈宁宫#雕塑馆#展厅

卅三之一:水月观音造像特辑

图2-2 正面

卅三之一:水月观音造像特辑

图2-3 观音像白毫缺失

卅三之一:水月观音造像特辑

图2-4 游戏坐姿

上海博物馆藏菩萨漆金彩绘木雕像,通高92厘米。此像原出山西境内,是宋代菩萨像的代表作。雕像全身漆金绘彩,身着偏衫,下着长裙。头带宝冠,面目丰腴,双眼凝视,神态安祥;袒露右胸,胸前璎珞华美,衣带垂落,面容端丽,表情温存娴静。右腿支起,右手搁置膝上;左腿盘于身前,作半跏半倚坐式。这种随意安坐,舒坦自在的坐式,是更接近世俗化的一种表现,亦是典型的宋代风格。(来自上海博物馆官网)

卅三之一:水月观音造像特辑

图3-1 摄于上海博物馆#中国古代雕塑馆#展厅

卅三之一:水月观音造像特辑

图3-2 描金衣裳,游戏坐姿

南京博物院也有一例宋代木雕水月观音像,高97厘米。由于观音菩萨“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文化信仰广为流传,宋时,观音已经由印度传入时的男相转变为本土化的女相,且开始以单尊的形式出现在世人眼前。

不过针对这件造像,个人感觉观感有些奇怪,有些许不自然的感觉。

卅三之一:水月观音造像特辑

图4-1 摄于南京博物院##展厅

卅三之一:水月观音造像特辑

图4-2 侧面

卅三之一:水月观音造像特辑

图4-3 局部

荷兰国立博物馆亚洲厅展示着一件12世纪的木雕彩绘观音像,高117厘米。除了额间的白毫,菩萨的宝冠处似乎也有部分遗失。上身飘带的塑造极富动感,置于右膝之上的右手动作安然。

另外,仔细观看菩萨下裙的彩绘(图4),仍可见部分类似于龟甲锦地的描金几何纹饰,非常精彩。

卅三之一:水月观音造像特辑

图5-1 摄于荷兰国立博物馆#亚洲厅(Asian Pavilion)#展厅

卅三之一:水月观音造像特辑

图5-2 侧面

卅三之一:水月观音造像特辑

图5-3 额间白毫已经遗失

卅三之一:水月观音造像特辑

图5-4 彩绘出衣服纹饰的细节

收藏于海外博物馆的两宋(包括辽金)时期的木雕水月观音像还有多例。如美国纳尔逊-阿特金斯艺术博物馆(附图2)、大都会博物馆(附图3)、波士顿美术馆(附图4)。特别是纳尔逊-阿特金斯艺术博物馆的这件辽代造像,从形态塑造、彩绘用色等方面都堪称是这一时期菩萨塑像的精品。

卅三之一:水月观音造像特辑

附图2 木雕彩绘水月观音像 辽 美国纳尔逊-阿特金斯艺术博物馆藏

卅三之一:水月观音造像特辑

附图3 木雕彩绘水月观音像 辽 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

卅三之一:水月观音造像特辑

附图4 木雕彩绘描金水月观音像 金 美国波士顿美术馆藏

再看两件明代的木雕观音像。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彩绘漆金木雕菩萨坐像,高200厘米。菩萨双眉细长,目视下方,鼻梁高挺,樱桃小口,表情祥和。头戴花鬘冠,双肩搭有一条帔帛,右侧帔帛沿肩下垂,左侧帔帛则缠绕于臂上。另一条帔帛自右腋向上斜搭至左肩,在左肩下打结。右臂搭于右膝上,左手支撑在身体的左后方,一腿支起,另一腿下垂,呈游戏坐姿,这是水月观音像的典型坐姿。(来自中国国家博物馆官网)

卅三之一:水月观音造像特辑

图6-1 摄于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古代佛造像#展厅

卅三之一:水月观音造像特辑

图6-2 侧面

卅三之一:水月观音造像特辑

图6-3 面部细节

德国科隆东亚艺术博物馆藏一尊15世纪木雕彩绘水月观音像,高109.9厘米。菩萨头戴宝冠,冠上有小化佛,表情祥和。胸前佩戴璎珞,衣裙的塑造富有动感,以游戏坐姿安然坐于岩台之上。

卅三之一:水月观音造像特辑

图7-1 摄于德国科隆东亚艺术博物馆#月百姿#特展

卅三之一:水月观音造像特辑

图7-2 侧面

卅三之一:水月观音造像特辑

图7-3 另一侧面

卅三之一:水月观音造像特辑

图7-4 正面细节

卅三之一:水月观音造像特辑

图7-5 游戏坐姿

卅三之一:水月观音造像特辑

图7-6 游戏坐姿

瓷器

瓷器文物中,也可见不少水月观音造像。本期介绍的5件瓷塑像中,囊括了景德镇窑、龙泉窑、德化窑等著名窑口,先看首都博物馆藏景德镇窑青白釉水月观音像,1955年出土于北京西城区。

菩萨像头戴宝冠,宝冠上有小化佛,已残。额头宽阔,双目微闭,端庄慈祥,气质高雅。右腿支起,左腿下垂,右臂放在右膝上,神态优美。观音上身穿袈裟,下身着长裙,胸前及衣裙上饰联珠璎珞,手腕戴臂钏,全身装饰十分繁缛。通体施青白釉,釉色白中泛青,胎质洁白细腻。观音的制作采用了模印、琢、捏塑等多种装饰手法,将观音菩萨自在安详的宗教气质和内涵表现得淋漓尽致,体现了元代景德镇高超的瓷塑水平。(来自首都博物馆官网)

卅三之一:水月观音造像特辑

图8-1 摄于首都博物馆##展厅

卅三之一:水月观音造像特辑

图8-2 有修复痕迹

卅三之一:水月观音造像特辑

图8-3 坐姿

卅三之一:水月观音造像特辑

图8-4 手势与衣纹

福州市博物馆收藏的这件青瓷观音坐像,根据其坐姿手势,我们也可以判断其为水月观音。额间的白毫同样已经遗失,观音端坐于岩台上,岩台下方水波荡漾,符合水月观音的一些构图元素。

卅三之一:水月观音造像特辑

图9-1 摄于福州市博物馆##展厅

杭州博物馆展出了一件明代龙泉窑青釉童子拜观音塑像,虽定名为童子拜观音,但从观音的坐姿和手势来看,仍符合水月观音的特点。另外,我们对比北京法海寺明代水月观音壁画,可见观音身侧也有善财童子的形象(附图5),与这件龙泉窑瓷造像也有类似之处。

卅三之一:水月观音造像特辑

图10-1 摄于杭州博物馆#“最忆是杭州”通史陈列#展厅

卅三之一:水月观音造像特辑

附图5 水月观音壁画 明 北京法海寺

最后我们看两件德化窑白瓷,白瓷造像是德化窑产品中最知名的部分。这两件浙江省博物馆藏清代的白瓷观音像,一件定名为自在观音,一件仅以观音名之。但从游戏坐、自在坐等坐姿来看,我个人认为可以称呼为水月观音。

卅三之一:水月观音造像特辑

图11-1 摄于浙江省博物馆(孤山馆)#昆山片玉:中国古代陶瓷陈列#展厅

卅三之一:水月观音造像特辑

图12-1 摄于浙江省博物馆(孤山馆)#昆山片玉:中国古代陶瓷陈列#展厅

结语

其实我对于宗教题材的文物相对而言不那么关注,可能是因为自身并没有特别的宗教信仰,缺少了一些认识这些文物的必要背景知识。但是水月观音对我的吸引力比较大,追溯源头,应该是一些精彩的水月观音像所带给我的平和之感。比如吴越国鎏金铜水月观音像,以及一些两宋时期精彩的木雕观音像,都能不自觉让人平静下来。因此有了本期专题,我也希望将这份安宁分享给大家。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