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几片老木雕花板

作者:建力

花板,原来是老建筑或老家具上的装饰木构件。

几片老木雕花板

古城改造一晃十几年过去了,回想起拆迁老城区,有太多民、清时代老建筑上的砖瓦石木雕刻构件都被无情破坏了,觉得挺可惜。当盖起来新四合院,人们又想把那些老旧门窗和砖石木雕构件收回来,结果难了。

许多地方都一样,为了所谓古城古镇项目尽快做出成绩,把碍事碍眼的,妨碍整体规划的,通通推倒拆除。如今在这些新建的仿古建筑上,你几乎看不到过去那种传统精美的木砖石雕了,从保护的角度讲,硬生生把一座充满烟火气、形态各异、原汁原味的老街巷、宅院、古城,变成了崭新的、整齐划一的千篇一律。

几片老木雕花板

前几年修缮知青大院,想收点旧砖,结果满城区的找,费死劲才从站东拆迁老村的废墟中刨出四五万块旧兰砖,拉回大院一算帐,还行,只比新砖贵一倍。这些大小薄厚尺寸不一的手工砖,大都是六七十年代烧的,而民、清时期的老砖老瓦早都被当成垃圾倒掉填埋了,市面上很难找到了。

过去许多老宅的斗拱、柱头、门扇、窗棂、门楣、床幔上不是刻着精美图案,就是画彩描金,题材也是五花八门,有八仙、福禄寿、荷合二仙、西游记等神仙人物及花卉,也有三娘教子、状元及第等体现教育意义的题材,还有牡丹亭、岳飞、三国、西厢记等戏曲故事。

几片老木雕花板

现在,老宅院几乎没有了,幸存下来的也是被修理得七七八八,斑驳沧桑感全无,老家具也不多见,残存下来漂亮点的木雕构件自然也成了稀罕物。那些比较完整的、精美的木雕被个人收藏,残存的木雕花板做为装饰物,镶嵌在画框,摆在茶台,挂上墙壁,幸存的老旧门扇、窗棂也被装点在商铺、茶楼、会所,很有些古风禅意气息。

几片老木雕花板

虽说木雕花板比较少,在古玩市场还是能看到这类东西,因为有人拿它讨生计,有人则是喜爱。之所以喜爱,我看无非是它古朴的雕琢工艺,浓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图案里丰富的寓意和寄托着人们美好愿境。

我很喜欢看老建筑上繁杂漂亮的构件,喜欢上面雕刻的各种图案和故事,它们总能给我一种美妙的俗雅共赏舒服感,和一种耳濡目染的教育亲切感。

前两年,我也跟风陆续买过几片木雕板,一片不大的雕花木板卖家要价死贵。这些木雕板我看大多出自南方地区,北方的很少,大多是用香樟木雕刻而成,这些大大小小的花板,不是门楣上的,就是柜门上的,要么是床幔上的装饰构件,年代估计都是五六七,晚清民国的几乎见不到。

几片老木雕花板
几片老木雕花板
几片老木雕花板

上面这片花板原嵌在门楣中间,雕刻的人物故事为“关公送嫂”,图案布局丰满,色彩艳丽,品相完美。

关公,民间最喜爱的历史人物之一,常常被塑在庙堂、寺院里,雕刻在戏园、宅院等场合,用忠、义精神来教育世人。

门楣装饰样式有很多种,雕刻工艺有阴刻、浮雕和透雕,还有直接彩绘。这片花板采用了局部镂空雕刻,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立体。内容表现的是关公带着两名将士,正在向两位嫂夫人躬身行礼,图案中还雕刻有三位丫鬟,两名士卒,楼阁亭院,色彩为赭红描金,显得十分喜庆,随着时间岁月侵蚀,色彩虽然已经暗淡退色,但还是给人一种雍容华贵眼前一亮的感觉。

几片老木雕花板

这两片左右对衬的角板原来是安装在门楣两侧柱子上,花板上各雕着一个人物及花卉,浮雕手法圆润,人物披着长发,笑容可掬,一手持荷叶莲花,一手捧宝盒。

和合二仙是传统典型的象征形象,有家庭和合,婚姻美满的寓意,代表着人们对美好明天的愿望,愿新人百年好合、家庭团结和睦。

和合二仙原形是唐代天台山的两位高僧寒山和拾得。清雍正帝曾下诏封天台寒山大士为和圣,拾得大士为合圣。

几片老木雕花板
几片老木雕花板
几片老木雕花板

上面这片木雕板原来是床楣上的装饰构件,曾镶嵌在床楣中间,雕刻故事为郭子仪拜寿。

郭子仪是唐代名将,功高德广,长寿,有八子八女,个个都是当官的,在他70大寿时,子女前来拜寿的礼品把床都压塌了,因此这类题材的木雕花板多出现在床楣上。

这块木刻的雕刻手法为浅浮雕,刻有厅堂、桌案,壁画,人物等,刀法犀利,线条硬朗,形象简单生动。桌子上摆放着贺礼元宝,郭子仪捋着胡须对面一位拿着扇子的官人一同坐在桌案旁,在他俩身后各有一位执扇丫鬟,两侧各站着一位官员正在行拜礼,场景热烈,人物生动传神。

郭子仪,是封建社会人们崇拜的理想人物,不仅历代统治者大力推崇,而且受到广大民间群众的爱戴与敬仰。

插句寡话,如果把郭子仪放到如今,我看先得把这位郭先生双规,然后再送入提篮监狱…

几片老木雕花板

其实,大多数老木雕内容都与儒教思想息息相关,每件木雕作品都蕴含着深刻喻意,每个图案纹饰背后都有它的由来,繁杂的纹饰总是让我们目接不暇,搜肠刮肚去翻腾自己肚里少的、可怜的几滴墨水。

从每块老木雕板上都不难看出,老辈人对未来美好生活的一种期望,他们将美好梦想和寄托,都雕刻在一块块木板上,让子孙耳濡目染将这种传统文化思想传承下去,这也让现代的我们有幸看到和感受到,古老传统文化所散发出的魅力。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