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八铺街为啥要“抬狗”?

作者:紫牛新闻
八铺街为啥要“抬狗”?

春节将至。日前,本地媒体在寻访江城“年味”的过程中,又将视角放到了白沙洲八铺街一带。

如今的八铺街,由于修建地铁五号线的缘故,老街老房已经拆掉许多。所幸的是,剩余的部分在忙忙碌碌备年的过程中,依然还保留了一丝与历史上相仿的烟火气息。

八铺街为啥要“抬狗”?

百年以降,白沙洲、八铺街在历史上曾有过的繁盛已不复得见。这其中,有一项独特的民俗“抬狗求雨”也已湮灭在时光中。本文浅记数笔,聊备一格。

白沙洲的“湖南帮”

2008年,在接受本地媒体采访时,八铺街一位柯姓老人回忆,此地在建国前曾有个独特的风俗“抬狗求雨”。

每年过端午节时,当地德高望重的人要化装成狗,坐在一把椅子上,由几个壮汉抬上街游行。街上的人便向其泼水,以祈求那一年风调雨顺。

八铺街为啥要“抬狗”?

这项风俗之独特,不仅武汉其他地方没有,连湖北省内都很罕见。其由来,可能需要追溯到历史上白沙洲的“湖南帮”。

白沙洲形成于明代。清同治三年(1864年),官府曾动员居住在白沙洲附近的商户和居民捐款,对滨江的拦江堤进行修整,此时的白沙洲仍处于江水之中。又过了约二十年,白沙洲作为地名正式标注在清光绪九年的《湖北省城内外街道总图》上。

清末张之洞修建武金堤后,白沙洲大部分被围在大堤之内,与金沙洲一起并岸,和当时武昌城外的陆地连成一片,统称“白沙洲”。但作为沙洲已名存实亡,仅留下“八铺街”“王惠桥”等地名。

从晚清开始,白沙洲、金沙洲就有许多湖南人、江西人溯江而上来此经营竹木生意。清朝嘉庆开始,金沙洲逐渐与武昌城相连,白沙洲则成了竹木贸易市场,成为江西、湖南放排商人的聚居地。

经营规模扩大后,部分排工留守洲上,从事起排、装卸。时间长了,留守人员倍增,开始在白沙洲上填墩盖房。再往后,大户人家建起了祠堂(陶家祠堂、唐氏祠堂等),商人们以籍贯为依托建起会馆(祁阳会馆,益阳会馆等),民国初期,当地还有“旅鄂湖南学校第四初级小学”。

自此,白沙洲从一个临时停泊点变成了永久性的市镇。武昌人习惯上将此地外省居民称为“湖南帮”、“江西帮”。

八铺街一带,是历史上白沙洲市镇的核心区域之一。“抬狗求雨”的习俗,很可能就是由湖南商人传入此地——读者可能会问,“为什么不是江西商人呢?”

让我们继续追溯这一风俗的历史源头。

“五溪蛮”的文化残留

“抬狗求雨”这种节俗,源头来自历史上的“五溪蛮”。

所谓“五溪蛮”,指的是东汉至宋时分布于今湘西及黔、川、鄂三省交界地沅水上游及其几条主要支流流经地区各族人民的总称。其位置大致包括四川酋阳地区、重庆秀山地区、贵州铜仁地区、黔东南地区、湖南湘西自治州、怀化地区和邵阳地区的各族人民。

由于长期的共同生活与文化交流,五溪地区形成了一些独特的民风民俗,“抬狗求雨”在历史上是广泛分布于五溪地区的独特民俗之一,其文化根源则是这一地区广泛流传的“槃瓠神话”与“神犬神话”,以及由此带来的“神犬崇拜”。

在沅水中游,一个四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遗址曾中出土过一座高约三十多厘米的“双头连体带器座”的神犬塑像,在楚墓中也出土过许多“镇墓兽”,它们有的是木雕,有的是陶俑,形态经常是一种“几不象”的怪兽,“口伸长舌”。有学者认为,这是对狗的一种夸张表现。

因此,我们大体可以认为,八铺街的“抬狗求雨”节俗,就是源自原属五溪地区的湖南湘西、怀化、邵阳等地,以湖南放排人为中介,传入了武汉。

时至今日,“抬狗求雨”或者“抬狗节”这一习俗,依然广泛存在于贵州的剑河、松桃、石阡、施秉等不同民族的聚居地,在湖南湘西,也还有留存。这些地方,恰好也是历史上五溪文化所辐射的地区。

有趣的是,这些地方“抬狗”,抬的是真正的狗,并不像八铺街那样,由人来装扮成狗。

八铺街为啥要“抬狗”?

比如贵州松桃县,是选择一条肥大壮硕的成年公狗,穿上女人的衣服,戴上小孩的帽子,用两张椅子拼成一抬简易的轿子,由两名壮年男性抬着游村串户,然后把狗抬到河里去,大人小孩手里拿着脸盆等器具,舀水浇狗。

石阡县、施秉县等地的“抬狗求雨”仪式与此大体相似,有的抬公狗,有的抬母狗,总之都是要换上鲜艳的花衣服,抬着游街一通,然后人们一顿浇水,将其淋成“落水狗”。全过程中,人笑狗叫,无比欢乐。

老街能留下多少痕迹?

今日的八铺街,在历史行程中所遗失的,不仅仅是“抬狗求雨”这个节俗。

据当地老人回忆,历史上的八铺街最大的是八间铺子,其中有肉店、粮店、杂货铺、制衣店、酒糟店各一家,米店两家,还有一家卖酒的,“八铺街”由此而来。

除此以外,历史上,八铺街边饭馆、茶馆、戏楼一字排开。每天,人们早早地把农货一卖,到茶馆一坐坐到中午,然后再带点吃的用的回去。因此,八铺街也被称为“吃喝玩乐一条街”,很有点现在各家大学附近的“堕落街”那意思。

到了上世纪60年代,八铺街跟其历史高峰相比,已经开始没落,但碰巧还真的正好剩下八个铺子,依次为小杂货铺、柴火铺、豆腐铺、米铺、大杂货铺、理发铺、花圈铺、棺材铺。

八铺街为啥要“抬狗”?

之前,曾有消息称,白沙洲街谋划利用“八铺街”老字号,整合白沙洲历史文化资源,建设特色文化风情街。如今,地铁穿街而过,周边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这条老街还能否有机会走上“文化风情街”之路,多留下一些历史文化风貌,则仍待观察。

参考资料

《白沙洲今昔》,武汉文史资料,1994.12.30

《八铺街欲寻回昔日繁华》,楚天金报,2008.11.12

《“五溪蛮”地区“抬狗求雨”民俗仪式的人类学意义》,贵州民族研究,2014.02.25

《剑河交榜村举办“抬狗节”》,黔东南新闻网,2016.08.15

《白沙洲:寻找武汉冬日暖色调》,长江日报,2022.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