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趣看文物】当文物遇上二十四节气

关注我们

【趣看文物】当文物遇上二十四节气

当珍贵的文物遇上自带诗意的二十四节气

会是怎样绝美的画面?

【趣看文物】当文物遇上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

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

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

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

【趣看文物】当文物遇上二十四节气

时至今日

对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仍具有指导作用

更因其蕴含的古典、诗意、美感

受到不少都市人的关注

成为“钢筋水泥森林”中

与大自然、与传统文化快速“链接”的“语码”

【趣看文物】当文物遇上二十四节气

1月20日

是二十四节气的最后一站

大寒

新华网和云南省博物馆一起

让二十四件文物与二十四节气“梦幻联动”

邀您在文物和节气的魅力中

回望四时更迭

重温春华秋实、夏蝉冬雪

附:视频“出镜文物”均为云南省博物馆馆藏文物

(01)立春——刘自鸣《迎春花》(1978年)

(02)雨水——浅刻牙雕花鸟山水集锦屏(20世纪初)

(03)惊蛰——牙雕设色白菜蝈蝈匏器(20世纪)

(04)春分——缪嘉惠《花鸟图》(清代)

(05)清明——李可染《暮归图轴》(现代)

(06)谷雨——廖新学《插秧》(1950年)

(07)立夏——绿松石蝉形饰(西汉)

(08)小满——徐悲鸿《书画册》(20世纪初)

(09)芒种——双凤铜锄(西汉)

(10)夏至——廖新学《夏日海埂》(1952年)

(11)小暑——缪嘉惠《花卉四条屏》局部(清代)

(12)大暑——缪嘉惠《瓜果图》(清代)

(13)立秋——犀角雕瓜叶杯(明代)

(14)处暑——张泽《三虎图轴》(现代)

(15)白露——傣族银镀金项圈

(16)秋分——滑石雕渔翁(现代)

(17)寒露——童原《花鸟册(其一)》局部(清代)

(18)霜降——彝族平金绣花披肩(清代)

(19)立冬——廖新学《冬天的翠湖》(1953年)

(20)小雪——巍山彝族羊毛背毡

(21)大雪——陈树人《雪景图轴》(现代)

(22)冬至——乌铜走银花鸟纹杯(19世纪初(23)小寒——朱耷《枯枝孤鸟图轴》(清)

(24)大寒——建水紫陶刻填诗文梅花纹尊(20世纪初)

来源:新华网云南频道、云南省博物馆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