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2005年,男子借9万买破袈裟,发现夹层有一物,后拍出1.3亿天价

北京秦先生做梦也不会想到自己当年花9万元买的一件“破袈裟”,最后竟能在拍卖会上成交1.3亿元的天价。

现在秦先生再回忆起这件事情时仍心有余悸。他万万也不会想到自己当初一个大胆的决定,竟会将一个宝贝成功“捡漏”。这是他有生之年做得最正确的一个决定,而这次经历他也将铭记一生。

2005年,男子借9万买破袈裟,发现夹层有一物,后拍出1.3亿天价

图片源于网络

据秦先生回忆说,2005年他参加了北京文久拍卖公司的一场拍卖会,由于自己是一名酷爱古玩的收藏家,虽比不了其他收藏家们腰缠万贯,但是听说有各式各样的奇珍异宝,还是忍不住来一睹为快。

起初,秦先生只是静静坐在拍卖场下好生观摩,并没有生出想买的冲动,因为拍出的古玩都是价值连城,拍价之高令人望而却步。

秦先生囊中羞涩,只能看着别人不断竞价、成交,而自己却只能眼巴巴地看着,直到一件标注为“清末黄缎子袈裟”的拍品出现,才彻底激起秦先生拍买的欲望。

这件拍品美其名曰“清末黄缎子袈裟”,其实在当时拍客的眼中它连袈裟都算不上,只不过是一件陈年破旧的缎子被面罢了。

2005年,男子借9万买破袈裟,发现夹层有一物,后拍出1.3亿天价

所以,这件被拍卖师自诩是清末的袈裟,即使只标价了9万元,却从始至终无人问津。面对这样的尴尬境地,就连拍卖师也只是草草介绍,最后只能以“流拍”收场。

可是,既然是已经流拍的拍品,秦先生最后又是如何拍下此品的?为什么他会买下这个没有人竞拍的拍卖品呢?他究竟是怎么想的?

发现端倪,捡漏成功

其实,当这件拍品展出时,秦先生一时也不敢苟同。因为它的样式以及收藏价值都不足以让人舍下9万元去将它拍下,因为它在众多拍品中实在是太普通了。

尽管它再不起眼,秦先生还是对它“青睐有加”,因为它不贵。可是仅仅是因为这个原因吗?一件无人问津的拍品值得让秦先生花费9万元吗?他是不是发现了什么秘密?

2005年,男子借9万买破袈裟,发现夹层有一物,后拍出1.3亿天价

原来,在拍卖场上胆大心细的秦先生确实发现了这件“袈裟”的端倪,心细如发的秦先生透过这张“黄缎子被面”发现里面隐约透出精美的花纹和文字。这一发现让秦先生大惊,内心泛起阵阵汹涌。

这一蹊跷的发现让秦先生拍买的冲动大增,他多次跃跃欲试,但还是因为9万元的拍价忍住了冲动。尽管如此,秦先生并没有将这一发现声张,他在心里暗暗发誓,这件拍品他势在必得。

“清末黄缎子袈裟”流拍之后,秦先生就退了场。回家之后,他与妻子讲述了这一神奇发现,而妻子却觉得秦先生是“想多了”。当秦先生要求到银行取出9万元存款去买下那件拍品时,妻子果断拒绝。

2005年,男子借9万买破袈裟,发现夹层有一物,后拍出1.3亿天价

被逼无奈下,秦先生只好找亲戚朋友东拼西凑借了9万元。秦先生将9万元装进包里,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他似乎已经预知了自己即将时来运转,一跃“龙门”。

喜出望外之余,秦先生又有些许的担心,他害怕拍卖公司最后不会卖给他。因此,头天晚上的秦先生失眠了。

第二天一大早,秦先生就来到了拍卖公司。谁知工作人员还没有上班,他来得实在是太早了!秦先生在公司门口约摸等待了半个钟头,拍卖公司终于开门了。

当秦先生点名要那件“清末黄缎子袈裟”时,拍卖公司别提有多高兴了:“一个拍不出去的东西突然有人找上门来买,属实是件天大的好事。”

2005年,男子借9万买破袈裟,发现夹层有一物,后拍出1.3亿天价

很快,双方便以之前9万元的标价成交了。在办好所有手续后,秦先生拿着这件“宝贝”兴高采烈地回到了家里。

回家后,妻子还在为了他借钱的事情生气,所以当他回到家之后妻子一句话也不同他说。看到妻子还在气头上,秦先生就径直回到了书房。

在书房里,秦先生小心翼翼地拆开了“袈裟”。当他把表面的黄缎子被面拆开时,夹层里出现一物令他瞠目结舌。

只见黄缎子里面藏着一件精美绝伦的“被子”,它的美感与光泽彻底吸引了秦先生的眼球。作为一名古文物爱好者,秦先生还从未见过如此精美的东西。

2005年,男子借9万买破袈裟,发现夹层有一物,后拍出1.3亿天价

惊艳之余,秦先生用无比激动的语气大喊妻子的名字。妻子不耐烦地应声进来,对于秦先生的行为表示格外的厌烦。可是当她看见这张“被子”后,一下子也瞪大了双眼。

为此,夫妻俩仔细研究着这张“被子”,无论是面料还是做工无不是巧夺天工、美轮美奂。他们虽然不知道这具体是个什么东西,但基本断定价值肯定不会低于当初的拍卖价格。

带着这份喜悦,秦先生来到了一家古文物鉴定机构。当他将这张“被子”拿出来时,专家脸上突然表现出惊讶的表情。通过这里,秦先生已经大概明白了它的价值,所以当鉴定专家说“这是一件盖在死人身上的被子,不吉利,需要尽快卖掉”时,秦先生就察觉到了“专家”是在骗他。因此,即使后来专家又说可以找人用两倍的价钱回购,秦先生也是直接拒绝了。

2005年,男子借9万买破袈裟,发现夹层有一物,后拍出1.3亿天价

之后,秦先生找到了自己研究玉器的朋友李彦君,向其寻求帮助。虽说李彦君是做玉器研究的,但他对缂丝和宗教文字还是有些了解的。当李彦君见到秦先生拿来的这张经被后,非常震惊地说道:“这可不是一般的东西,应该出自宫廷。”最后,李彦君建议秦先生再找一些有名的专家鉴定。

听了李彦君的建议,秦先生这次又找到了故宫博物院研究员、著名的文物鉴定师张淑芬。她只是看了一眼就断定这绝非凡品。在经过一系列的鉴定程序之后,认定这张“被子”是缂丝陀罗尼经被。

2005年,男子借9万买破袈裟,发现夹层有一物,后拍出1.3亿天价

张淑芬

缂丝陀罗尼经被的价值不言而喻。它是一种织有金梵文字经文的随葬品。主要是供清代皇帝、后妃以及王公大臣死后所用。而品阶以及官职不同,所用的颜色和装饰也就不同。而秦先生手中的陀罗尼经被无论是材质还是花纹都是同类经被中的佼佼者,因此张淑芬推测:“这张经被应该是皇帝、皇后,或是皇太子死后所用,至于是谁所用,目前没有办法进行考究。”

为了弄清这件经被的来历,秦先生又找到了一位高僧。这位高僧俗前是乾隆皇帝的六世孙,所以对于这件经被的来历最有发言权。

秦先生回忆说:“弘道法师见到这件经被时一下子从床上站了起来,激动地说这是他老祖宗身上的东西,还质问秦先生是从哪里得来的”。弘道法师还说:“这不仅是皇族所用,更是乾隆皇帝所用。”

2005年,男子借9万买破袈裟,发现夹层有一物,后拍出1.3亿天价

听到这句话的秦先生高兴的一时茫然无措,他不知晓这究竟意味着什么。加上弘道法师的证词又结合之前几位鉴定师的结论,专家最后鉴定,该经被出于乾隆皇帝的陵墓、是乾隆下葬时盖在身上的“往生被”,老百姓俗称裹尸布。既然是乾隆皇帝所用,那价值也就可见一斑了。

事情曝光之后,之前拍卖公司的总经理以及这张经被的经手人都非常感慨:“搞收藏的人都盼着‘捡漏’,谁知这个秦先生可真是捡了一个大漏!”

2005年,男子借9万买破袈裟,发现夹层有一物,后拍出1.3亿天价

那么,这张经被为何会沦落到拍卖会上呢?它又为何在袈裟的包裹下示人呢?按理说,它不是应该在乾隆皇帝的陵墓之中吗?这件罕见拍品的背后,又隐藏着怎样一段不为人知的传奇故事呢?这些谜团还要从1928年“东陵大盗”孙殿英开始说起。

追根溯源,传奇色彩

1928年,东陵大盗孙殿英带人洗劫了慈禧陵墓,陪葬的金银珠宝被洗劫一空,就连慈禧身上覆盖着的陀罗尼经被上的820粒珍珠也被尽数摘掉,估值16万两白银、价值连城。

当时,孙殿英及其手下“有眼不识金镶玉”,他们只是盗掘了金银珠宝,最后将拆卸完珍珠的陀罗尼经被扔在一旁。若干年后,已经受潮、残破的经被在故宫博物院的修复下被重新装裱,至今存放于清东陵文物库房内。

2005年,男子借9万买破袈裟,发现夹层有一物,后拍出1.3亿天价

孙殿英

在博物院工作的于善浦说,当年孙殿英这些匪徒在盗完慈禧的陵墓之后,又转身奔向了乾隆的墓陵。至于为何只留下慈禧的经被,却将乾隆的经被拿走时,各界对其猜测不一,但无一定论。

有人说是在偷运途中不慎掉落,乃至丢失;也有人猜测说是被孙殿英当年同行的匪徒私藏所致。总之,乾隆的这张陀罗尼经被辗转了将近一个世纪的时间才得以重见天日,当它再次出现时竟然是以一件“破袈裟”的样貌。

在鉴定专家以及众多文物学者的共同印证下,乾隆的这件陀罗尼经被的历史价值以及艺术收藏价值再次刷新了人们的认知:首先,这件经被以金梵字陀罗尼黄缎所制,内衬绣有九龙,皆以金线织就;其次,经被上标有双肩和双脚的位置,属于乾隆的“量身定做”;然后,这件陀罗尼经被采用的是双面缂、属于缂丝中的极品;第四,经被通体由藏羚羊羊毛捻丝,正反两面皆有各种复杂的花纹点缀。

2005年,男子借9万买破袈裟,发现夹层有一物,后拍出1.3亿天价

其实上述只是这件经被价值的九牛一毛,它所带来的工艺和史料价值才是最珍贵的。因此,这件经被才会一次又一次地出现在拍卖会的现场,引来无数收藏家的竞相购买。那么,一件丝织品究竟可以卖到何种天价呢?它又是如何在藏家偏爱的瓷器中展露头角、成为当年炙手可热的古玩佳话呢?

两次拍卖,天价成交

2008年1月6日,号称“中国第一拍”的缂丝陀罗尼经被以全新的身份再次出现在北京的拍卖场上,这次它是万众瞩目的对象、是众人竞相争捧的无价之宝。

这件标有“乾隆御用缂丝经被”果然不负所望,在众人千呼万唤下,它以压轴拍品的身份惊艳亮相。

2005年,男子借9万买破袈裟,发现夹层有一物,后拍出1.3亿天价

新年伊始,藏家们个个龙马精神、异常兴奋。许是对这件拍品早有耳闻,所以它一出场,便瞬间吸引了在场所有看客的目光。比起此前人气较高的瓷器专场,这件丝织品经被却更胜一筹。

当拍卖师喊出底价之后,举牌者不计其数,场面之热闹难以言喻。即使它的起拍价在百万以上,但仍抵挡不了收藏家对它狂热的向往。

最后,在不断的竞拍下,举牌者一个个减少,不是热情减退,而是报价远远超出了他们可以承受的范围。最后仅剩下2号和15号举牌者。

2005年,男子借9万买破袈裟,发现夹层有一物,后拍出1.3亿天价

两人在经过数轮竞价之后,15号牌的年轻女士以6550万元的报价拔得头筹,获得这件经被的所有权。当拍卖师敲下拍定锤之后,全场爆出热烈的掌声。

在现场的秦先生热泪盈眶,作为慧眼识珠的“经被伯乐”,陀罗尼经被能够再次展现在世人的面前,秦先生功不可没。回想起自己当初以9万元拍下还依然遭受周围人的不解和质疑时,秦先生含泪表示“像做梦一般”。

尽管秦先生最后获得6550万元的天价成交费,但他并不开心。因为他觉得这次来的人不是很多,价格也比他预期的低得多。

2005年,男子借9万买破袈裟,发现夹层有一物,后拍出1.3亿天价

当然人无法探知过去,更无法预知未来。自从秦先生将这件经被拍卖之后,他就失去了与它的一切,从此是增值还是掉价都再也和他没有关系了。但两年后的拍卖会上,这件经被再次出现在人们的视野,拍价之高让秦先生后悔不已。

2010年,在“中美宏凯威的拍卖会”上,一位手持168号的男士以1.3亿的价格拍下了这件珍贵的经被。随着拍卖会的结束,这件经被也彻底消失在公众的眼前。至于何时再现世,没人敢保证;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件经被定会水涨船高,成为人们再也无法企及的梦想。也可能会就此掩藏,从此成为历史上的一段传奇故事。

有人说,“秦先生慧眼识珠,这是他命中就该拥有的”;也有人说:“物找有缘人,可遇不可求”;还有人对秦先生过早卖掉表示遗憾:“秦先生卖的太早啦!还是那位女士比较厉害,卖了1.3亿”。总之,世人褒贬不一,至于究竟有何感想,恐怕只有当事人能够回答。

2005年,男子借9万买破袈裟,发现夹层有一物,后拍出1.3亿天价

当然也有人质疑:“乾隆御用的陀罗尼经被应该属于国宝级的文物,为什么还可以拍卖呢?”其实,有人发出这样的疑问也在所难免,毕竟曾是皇陵里的随葬品。至于为何能够拍卖,我们也不得而知,毕竟国家也没有对此类藏品下达一个明确的划分。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