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黑龙江农民捡到铁疙瘩,每晚怪叫不停,被专家称为“中华第一龙”

大家好,我今天百忙之中抽空给大家带来以下这篇文章,欢迎大家一起品鉴!

《龙移》韩愈:天昏地黑蛟龙移,雷惊电激雄雌随

很多文物发现往往是出人意料的,修路时发现文物遗址的新闻屡见不鲜,而今天我们要说的是关于黑龙江的一件事情,有一黑龙江的农民捡到一个铁疙瘩,每晚上都每晚怪叫不停,专家研究调查后,称之为“中华第一龙”,这到底是什么呢?这农民又是怎样捡到这个“中华第一龙”的呢?且听我娓娓道来。

黑龙江农民捡到铁疙瘩,每晚怪叫不停,被专家称为“中华第一龙”

故事发生在1956年,有一个黑龙江的农民,想给自家修个菜窖,可问题来了,自己家里贫穷,哪里来的砖瓦呢?正在他头疼的时候,突然想到城南那儿有一座老城墙,已经很久都没人管理,都已经倒塌了。不如就去城墙那儿去搬些砖,这样猪圈不久修好。农民想到即将修好的菜窖,有些迫不及待。

黑龙江农民捡到铁疙瘩,每晚怪叫不停,被专家称为“中华第一龙”

于是乎,那农民就开始趁天黑去城南的城墙边搬砖修菜窖。在和往常一样用锄头扒砖的时候,锄头碰到了一个东西,发出了一声巨响,那声音就像是两个金属碰撞发出的。农民心下一惊,连忙用手扒拉开上面的砖石,挖出一个很有分量的铁疙瘩。因为天太黑了,不知道是什么,但农民心想,在这个古城墙下的必然是个好东西,便将其揣在怀里带回家,等回到家后再说。

黑龙江农民捡到铁疙瘩,每晚怪叫不停,被专家称为“中华第一龙”

到了家里,把搬来的砖随意堆放在自己院子里,自己迫不及待的把那个铁疙瘩拿了出来,借着灯光仔细观赏。在灯光下,这个铁疙瘩露出了自己的庐山真面面目,起初,那农民觉得一点就是那个工厂随便扔的铁疙瘩,可是越看越觉得有点像一条龙,他仔细看了看还是有花纹的,雕刻的还挺精美的。心想既然是在古城墙下的,这东西必然不简单,一定是个宝贝,说不定是谁藏在那儿的。意识到自己捡到宝的农民决定把这宝贝藏起来,没准还可以做传家宝。

黑龙江农民捡到铁疙瘩,每晚怪叫不停,被专家称为“中华第一龙”
黑龙江农民捡到铁疙瘩,每晚怪叫不停,被专家称为“中华第一龙”

原来这个文物产生怪声是有原因的,并不是那农民认为的真龙显灵,而是这龙的背后有一条缝隙,并且是中空的,风从缝隙里吹进去就发出了呜呜的怪声。而这件文物的来源,文物局的工作人员查阅了大量的史实资料,又去那农民说的城南古城墙那儿仔细研究调查。经过长时间的研究,揭开了这文物的神秘面纱,根据文献记载:“轼上坐龙改为凤”。另有记载“大辇……顶轮施耀叶,中有银莲花,坐龙。”这是一种叫“铜坐龙”的古代金朝产物,是用于装饰皇帝出行的马车上的。那龙背后的裂缝更是有意的设置,为的就是让风进入这裂缝发出这“呜呜”的响声,来彰显皇帝的威严与尊贵,而那古城墙也正是金朝的遗迹。了解了这“铜坐龙”的来龙去脉后,文物局的专家决定将其称作“中华第一龙”。

黑龙江农民捡到铁疙瘩,每晚怪叫不停,被专家称为“中华第一龙”

那农民听了专家的讲述,心中那担心亵渎真龙的大石头彻底放下了。文物局因为农民主动上交如此珍贵的文物,而没有对他破坏古城墙的事迹进行责罚,还给了那农民18元作为主动上交文物的奖励。而这“中华第一龙”,被黑龙江博物馆所收藏,作为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更是荣获“十大镇馆之宝”之首。

黑龙江农民捡到铁疙瘩,每晚怪叫不停,被专家称为“中华第一龙”

“中华第一龙”的发现,给中华文化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极大地推动了国家对于金朝历史研究的发展。而农民主动上交文物,也带来了一系列的表率作用,对后续一些文物从民间纳入馆藏,受到统一保护与研究或多或少都有影响。文物的发现,散落的方式各式各样,千奇百怪,可不变的是他们终将回归,为中华文明的历史添砖加瓦,让我们更加了解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化传承。

借鉴资料:

《龙移》

《中华第一龙——“铜坐龙“》

《文物介绍——黑龙江博物馆第一镇馆之宝的金代铜坐龙》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