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长知识丨古人学书,不尽临摹

《庄子》中记载着这样一个故事,孔子五十一岁时还没有悟道,于是去向老子问道,老子向前来问道的孔子说过这样一段话:“夫六经,先王之陈迹也,岂其所以迹哉!今子之所言,犹迹也。夫迹,履之所出,而迹岂履哉!”就是说,如果根据鞋印去学习走路的话,这不是笑话吗?这个道理很容易理解,但依据临摹字帖以期学好书法和这不是一样的道理吗?

所以,如果认为书法没有秘传,只要非常刻苦勤奋的练习就可以学好它的话,这就像按照脚印去学走路一样,最终只能是无果而终。那么书法学习究竟要怎么学?关键是要找到那个失传的笔法。那么这个笔法到底是个什么样子呢?

颜真卿在给《僧怀素传》做跋言的时候说:“夫草稿之作,起于汉代,杜度、崔瑗,始以妙闻。迨乎伯英,尤擅其美。羲献兹降,虞陆相承,口诀手授。”这里面有四个字,叫“口诀手授”。其实两个词,一个是口诀,一个是手授。口诀是什么意思?就是依口诀,也就是依据语言文字的方式来传承。手授呢?是能够有一个人来给你解说,用手直接写给你看。

长知识丨古人学书,不尽临摹

通过这个记载,我们可以看到,学习书法其实最重要的有两个方面:第一,要有笔法口诀。第二,要有一位能够手授的老师。

颜真卿在他的《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中也提出:“其次识法,谓口传手授之诀,勿使无度,所谓笔法也。”

宋代陈思在他所编篡的《书苑菁华》中记载了褚遂良的一段话:“良师不遇,岁月徒往,今之能者,时见—斑,忽不悟者,终身瞑目,盖书非口传手授而能知者,未之见也。”所以可见,口诀手授,就是古代笔法传承的一种重要方式。

明代的谢缙在《春雨杂述》中也有一段记载:“学书之法,非口传心授,不得其经”。

可见,到了明代的时候,其实是从唐朝末期就已经开始,能够进行手授的老师已经没有了。只能变成心授了,心授能行吗?笔者觉得对这种技法的东西来说,这是根本不可能的。

◎本文摘自《问道王羲之——于钟华解密书法档案》,图源网络,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