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五化融合” 红帆引航护碧海 ——宁德霞浦溪南镇突出党建引领 破解海上治理难题

作者:学习大军
“五化融合” 红帆引航护碧海 ——宁德霞浦溪南镇突出党建引领 破解海上治理难题

新安镇位于霞浦县西南部,霞浦县沿海城镇,海域面积111平方公里,海岸线76公里,渔业人口15000人,藻类养殖1万余亩,渔排养殖近35万箱。其中,七星海域近万亩,渔民363人,党员23人,流动党员31人。这些渔民和党员往往远离陆地,生活在海中,伴海而行,存在"岸上找不到党员,海上找不到组织"的问题,造成海上基层治理和党建工作的盲点和薄弱环节。2018年,该镇以海水养殖综合整治为契机开展"蓝海红帆"创建活动,积极探索网格化、常态化、信息化、大众化、法制化的"五体化"党建和基层治理模式,着力打造"一个平台、一个小站、三个中心"服务"微仓"(即:渔小两服务平台, 鱼香。莫翔小站、党组联合互助中心、产业振兴服务中心、信息服务中心),推动党建工作从陆上向海延伸,着力建设"让党旗在海上飘扬,让党徽在海上闪耀,让党员在海上引领""蓝海红帆"战斗堡垒。

  立足组织网格,打造党的"海上防线"

“五化融合” 红帆引航护碧海 ——宁德霞浦溪南镇突出党建引领 破解海上治理难题

  按照"规模适宜、管理方便、责任明确"的原则,结合党员分布、渔排规模、周边村(居民)在海的实际情况,成立"海上临时党支部",将沿海农村的农民党员、党员和青年骨干纳入临时支部管理。探索渔排村及周边村"双网双服务"管理模式,构建"临时党支网工作组长海网"三级网格化组织体系和海事社区服务网络。以七星级海上示范区为中心,七星级海域具有领导能力的党员干部担任临时党支部书记,具有领导能力的大型海洋养殖户担任网格总长,按海域块划分海域五大网格, 成立网格工作组,由沿海从事水产养殖业的村庄"两委"组成,担任网格工作组组长,细化一批小网格,由村支部成员组成,向海域报告流动党员等。横向向党组织体系和"网有网格,按固定岗位,人在网,物在网"服务模式。

  以服务正常化为主轴,建设党组"暖心桥"

“五化融合” 红帆引航护碧海 ——宁德霞浦溪南镇突出党建引领 破解海上治理难题

加强党支部服务发展、服务行业、服务群众、服务党员等职能,使党员和党组织在服务中贴近群众,深入群众,团结群众,引导群众,赢得群众服务。利用微信小程序、手机APP等手机微端技术和门到门服务形式,动态把握群众服务需求,努力构建"人坐即线,事上线"的正常服务机制,让党的声音从陆地到海上延伸,党群服务"不打嗝"。为打造"渔小两"服务平台,以党群联合互助中心、产业振兴服务中心、信息服务中心"三中心"为载体,努力打造开放、集约化、共享化的海运党群服务中心。为了将服务推向更深层次,实现"服务零距离、管理全覆盖、全响应需求"的目标,建设"渔小两"服务平台,实施"线上线下"双向处理模式,开发"渔小两"服务手机APP,通过手机可以享受"党员先锋借用" 党内业务咨询、临时身份证申请、纠纷调解、劳动争议"等服务。实行"专项职责、专人统一收集"制度,每天安排工作人员值班坐,统一收集渔排上党员群众办事需求,统一送镇政府审批处理,将审批分散化为集中服务,将"岸上办"改为"海可做", 将"后台审批"转变为"阳光服务",大大提高服务水平。加大党支部带头、服务渔业、服务村集体经济发展力度,通过"渔业与组织、渔业企业、渔业与旅游"模式,重点建设七星级养殖示范区,助力乡村振兴。进一步规范海域使用管理,加大海域使用用金募集力度,通过"招收"带动周边10多个村村的集体经济收入。2021年上半年,共募集海域使用资金超过1930万元,其中4个村集体收入增加50多万元。

  以管理信息为抓手,构建教育"微仓"

“五化融合” 红帆引航护碧海 ——宁德霞浦溪南镇突出党建引领 破解海上治理难题

  依托海洋渔排大数据转型升级和海洋技术与国防建设,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平台技术向基层党建、社会治理、公共服务等内容融合,打造"海上智慧渔排"工作亮点。对现有的渔排和海员、聘请的工党党员、渔民委员、党内维权人士、青年骨干进行全面盘点和测绘登记,通过渔排"二维码",给每排渔人一张"身份证",对渔排的党员、党员收集信息,做到底下清晰、情况清晰。开展"一对一"配对活动,为外方党员寻找"海房"。针对渔排是党员作业时间长、学习教育难以集中的事实,设立以海党群服务中心为阵地的"鱼香"。莫翔小站,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免费请来读书",为党员办理政治生日、看红电影、渔业生产技能讲解、安全知识培训等活动,组织布道队对渔排、讲道,用通俗易懂、贴近基层的语言做好教育培训。打开"有声书亭",将书"感动"到党员手机中,增添了学习的乐趣和便利,进一步提高了党员的学习热情,让党史学习教育"声音"走进了人们的心中。

  以清理群众为手段保护海洋"高价值"

“五化融合” 红帆引航护碧海 ——宁德霞浦溪南镇突出党建引领 破解海上治理难题

以海洋垃圾收集为重点,以海洋捕捞排水党支为主导,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采取社会互助、政府补贴的方式,建立海洋环境改善长效机制。根据养殖户自身的生产习惯和区域养殖设施分布情况,在水道两侧,建立围栏悬挂式垃圾收集平台,统一制定悬挂醒目的宣传口号,方便周边农民放置垃圾,并由专业人员每天定期通过渔船到垃圾收集平台到岸边, 将垃圾抬上岸,再将收集平台运到陆地上,实现海上垃圾"集中收集-运输上岸-分拣-及时处置"链条无缝衔接。以养殖区内群众为核心力量,充分发挥党员带动作用,开展"保护海洋生态,从你我做起"活动,组建新安海渔排党员志愿服务队、海洋垃圾服务队、公众举报电话,鼓励群众反映漂流垃圾问题, 制定并兑现海上漂流垃圾激励政策;组织大型海洋养殖户在海上回收生活垃圾,从源头上杜绝海洋垃圾的添加。目前,在全镇水产养殖水域,3200名养殖户全部参与,累计自发设立27个海上垃圾收集储存站,日均垃圾收集量约20吨,有效解决了海流垃圾源头治理问题。成立党员海上巡逻队,根据分布海面、海滩垃圾的相应船舶和人员进行定期巡视,特别为农民设立垃圾收集和储存平台进行日常巡查,下午两次巡查,巡查范围覆盖东安七星, 下、长腰等约70平方公里的海、滩。

  以法治为保障,构建和谐的"海洋共同体"

“五化融合” 红帆引航护碧海 ——宁德霞浦溪南镇突出党建引领 破解海上治理难题

  针对渔排大流动性、涉海矛盾纠纷,树立"渔民不离党近海,党员不流失"的理念,以增强党的组织凝聚力为出发点,进一步加强党群联系、公安联动、部门协调,把"海旗"打造成全面海事治理的"灯塔"。一切努力推动党员沉没,起到解决纠纷"积极打仗"的好办法。实施"1加1加N"的模式(即1个临时党支部加1个调解小组加N个网格成员)。实施"一块、一党一、一措施"服务机制机制,由海区临时党支部牵头,党员干部联动网格,配备调解小组,由多个支部成员担任海域网格负责人,分网由海域培育党员为网格成员, 全方位工作对接,全面覆盖海域,推动调解工作形成"大联合调整"工作格局,不断完善调解和解决工作的有效性,确保调解,即解决。同时,突出源头控制,下好矛盾防范"先棋手"。海事党员、村干部要列入信息官队伍,提前收集信息,建立群众需求表达、网格查访、矛盾查验等机制,早日发现幼稚、倾向性问题,先处理。同时,组织有关部门解决来信和走访矛盾"回头看",安排网格人员挨家挨户走访,确保无重复。为实现党员联合家庭"一家不漏,不跌",建立党员联合AB岗位制度,由长期在海域或村镇从事培育的党员为A级岗位人员,非党员为村级配套组织和村领导为B岗位人员。党支部建立党员微信工作组,有些东西可以通过微信群快速沟通,把党员们的联合工作真正付诸实践。

来源:Fresh Creek South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