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深圳头条#邱哥说法:这是一件很令人拍案惊奇的民间借钱故事。由于内容的曲折性和戏剧性,所以,邱哥把它写详细一点,做不到平

作者:智者倒看人生

#深圳头条#邱哥说法:

这是一件很令人拍案惊奇的民间借钱故事。由于内容的曲折性和戏剧性,所以,邱哥把它写详细一点,做不到平常的文风——短小精悍了。

主人公吴老先生今年已83岁高龄了,却精神矍铄,为人慈祥,看上去很精神,没有一点老年人暮暮垂老的样子。昨晚上,邱哥在好朋友林总的茶室喝茶时,吴老先生也在场,当林总介绍邱哥是一个资深的法律工作者吋,吴老先生十分的感兴趣,立马向邱哥咨询了一个令人意外、又令人哭笑不得、又令人愤怒、忧心的故事。

这个故事是吴老先生亲历的不是虚构的。之所以说是故事,因为事实发生的过程又带有一定的虚幻性,或者说是带有一点黑色幽默,令人难以置信。

事情经过是这样的。吴老先生不知什么时候认识了一个年轻的后生,并把钱借给了他。虽说是借,但又不完全是借,而是说“保管”。这样的说法有点令人晕头吧?那好,听邱哥细细道来。

原来,吴老先生认识的这个后生,年届三十岁左右(什么时候认识的,怎么认识的,吴老没讲),姓陈,至于对方叫什么名字不知道,只知他姓陈(是不是真的姓陈,也要打个问号)。去年,这个年轻人以疫情严重经济困难为由,开口向吴老先生借20万元开一家餐饮店。不知吴老先生出于什么动机和心情,竟然也乐于帮助、扶持这个年轻人创业。也就是说,吴老先生相信了这个后生的鬼话,真的把自己的养老钱借给他,足足20万元,且不计利息。不料,仅仅几个月后,这个年轻人就关了店门,人也不知去向,还拉黑吴老先生的微信,电话也打不通了。让人不解的是,吴老先生甚至不知道这个年轻人是哪里的人,何方人氏。不过,吴老先生也留了一个“小聪明”:原来,吴老先生借钱时,怕时效过去,没有要求对方写借条和还款期限,而是要求对方写张“保管条”。吴老先生没有给邱哥看“保管条”是什么东西及什么内容,但从吴老先生的话里大概知晓“保管条”的内容意思是让这个年轻人为他“保管”这20万元现金,并让年轻人在“保管条”的落款上捺上手印,写上身份证号码(如果身份证号码是真的话,名字住址也可查询到了,问题是是真的吗?存疑)。吴老先生的真正意思是,如果年轻人到时不还他钱,时效不会过期,因为这是替他“保管”钱啊。同时,如果对方真的违约的话,其行为算侵占,可以追究其法律责任。咋听,似乎有点理,可又觉得哪里感觉不对?

邱哥最后追问吴老生借钱时是给对方现金还是银行转账?答曰给对方现金(我靠,整整20万现金哪!),问有没有什么证人证言、其他旁证之类的东西,吴老摇了摇头。对此,邱哥倒吸一口冷气:这光凭一张“保管”条子,不管是追究年轻人的刑事责任还是民事责任,这证据是孤证,差远了,太过单薄!邱哥深感棘手,一下子还真毫无头绪无法判断他们之间的“现金保管”行为到底是属于什么性质的法律关系。但对于吴老先生的借钱(名为保管实为借钱?或名为借钱实为保管?)行为真的是让人深感惊奇,无法评价,不知这是什么神操作,让自以为见多识广的邱哥都忍俊不禁,哭笑不得。

吴老先生最后说,他本来不想去诉告这个年轻人,但对方生意亏了却拉黑了自己的朋友圈,并切断电话联系的行为,这个性质就变了,行为恶劣,这是一种不讲诚信和义气的小人行为,很没有道德。所以,他很生气,必须诉之法律,以给年轻后生一个正义的警告。可与邱哥分别时又说再考虑考虑要不要去告这个无良后生。闻之无语。

邱哥认为,吴老先生的话不能说不正确,但他与这个年轻人的借钱(保管)故事,真是让人感觉奇葩,这种感觉是不是一种农夫和蛇的故事的感觉?到底是吴老先生太过善良或太过迂腐或者老糊涂了,还是这个年轻的后生太过卑鄙和无赖,或者本来就是个骗子,竟利用老人的善良进行诈骗?总之,这个年轻后生的所作所为,究竟是诈骗还是侵占?抑或是借贷还是不当得利?邱哥不好判断,在此求教于各位条友,就由各位来评判吧。(大家早上好)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