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谷妈妈本让女儿跳1440拿银牌,谷爱凌偏要跳1620拿金牌,因为挚爱

谷妈妈本让女儿跳1440拿银牌,谷爱凌偏要跳1620拿金牌,因为挚爱

双减已开展半年多,学科类教培机构改为非营利性机构,家长的焦虑却还在,因为总有一种“自鸡”娃,让你“恨”得牙痒痒。

你天天陪着亲子阅读陪着画画陪着练习控笔吧,偏偏一般大的别人家的孩子,全自己来,效果还吊打自家娃。

向人家家长取经吧,还是那句老话“我也没教什么,孩子自己爱看书爱学习。”

谷妈妈本让女儿跳1440拿银牌,谷爱凌偏要跳1620拿金牌,因为挚爱

1

“自鸡”娃着实令人羡慕

我家双胞胎4岁多,去年看到一个6岁孩子的软笔、硬笔都写得非常好,我虚心向这位妈妈求教:孩子多大可以练习硬笔书法了?

这位妈妈说:“我家女儿4岁开始练的,就先买了两本控笔训练本,孩子自己每天从幼儿园回来,主动要练习,自然而然硬笔就能写好了。毛笔书法倒是才学半年,暑假里每天写一写。”

谷妈妈本让女儿跳1440拿银牌,谷爱凌偏要跳1620拿金牌,因为挚爱

我保存了她发我的控笔训练本,今年寒假,孩子4岁半了,我却觉得我家买了还用不了。最终买了粗笔头的可擦洗的控笔训练卡。

可别说娃写得坑坑洼洼也就算了,学习态度也是玩了两天新鲜劲就不大乐意了。我又买了画图的控笔训练卡,想着画画总有意思点。

谷妈妈本让女儿跳1440拿银牌,谷爱凌偏要跳1620拿金牌,因为挚爱

开始我也能自我安慰:“毕竟8月出生的孩子,比同班同学都小,又是男孩,自然而然发育慢点也正常。”可看到别人无意晒的图,我不淡定了。

谷妈妈本让女儿跳1440拿银牌,谷爱凌偏要跳1620拿金牌,因为挚爱

一个同样8月出生,同样今年4岁半的女孩,在妈妈做家务的时候,已经自己写完了1到100。没用控笔器,用过几次,孩子不喜欢没用了。没用三面笔杆铅笔,就普通的铅笔。

谷妈妈本让女儿跳1440拿银牌,谷爱凌偏要跳1620拿金牌,因为挚爱

看看我家的,不是没练,不是没教,不是没陪,就是握着套上控笔器的三面笔杆的铅笔,写的横和竖也都是歪歪扭扭的,更别说要独立写数字了。

我感到内心受到了一万点暴击!真不是有没有妈妈陪,有没有家庭老师陪的事,“自鸡”的娃,效果好了不是一点半点。

2

有些孩子为何能如此“自律”呢?

西奥多·罗斯福有一句经典的名言:

“有一种品质,可以使一个人在碌碌无为的平庸之辈中脱颖而出。

这个品质不是天资,不是教育,也不是智商,而是自律。”

6岁能写一手好字,能主动练字;4岁能独立书写数字,妈妈做家务也不吵着要人陪玩。这两个小女孩的优秀与自律,仅仅因为她们是女孩子吗?

并不是,而是因为她们找到了自己的兴趣点。

谷妈妈本让女儿跳1440拿银牌,谷爱凌偏要跳1620拿金牌,因为挚爱

6岁小姑娘寒假做的手抄报

低年级的教学内容中,语言学习、艺术创造上,确实更能激起女孩子的兴趣。对比起来,好动的男孩子们就活脱脱像一只只长尾猴,似乎只有把长尾巴挂在树上晃动、爬上爬下才能开心。

其实不然,不过没找到自家孩子的兴趣点罢了,没看到孩子能投以饱满热情的兴趣点罢了。

3让孩子快乐地享受生活、学习与工作,需要的是反复的试错

假期里的几天,刷了一部单季最低评分也有9分的神剧:《德雷尔一家》。

里面的母亲德雷尔夫人,作为一位除了政府补助金外,无其他收入来源的寡妇,表面上看着是在宠惯4个孩子,可争吵后又相互扶持、斗嘴后又相互挂念的一家人,却真心地触动到了每个看剧人内心最柔软的那部分。

德雷尔一家原本生活在英国,可高昂的费用已经不堪重负,最主要德雷尔夫人感受到了家人都不快乐了:“为什么我们不能像以前那样快乐了呢?”

她偷藏的酒被大儿子发现,她说:“我打算考虑你的建议:我们一家搬到希腊科孚岛生活。”

她搬到这里是想过一种非世俗意义上的生活。

谷妈妈本让女儿跳1440拿银牌,谷爱凌偏要跳1620拿金牌,因为挚爱

什么是非世俗意义呢?

德雷尔一家考虑搬离英国,起因是家里10岁的小儿子上课时间去喂老鼠,被校长体罚了。德雷尔夫人觉得鞭打孩子是错误的,她说道:“教育的目的就是引导出孩子最好的一部分,而不是向他们灌输鞭打的恐惧”。

谷妈妈本让女儿跳1440拿银牌,谷爱凌偏要跳1620拿金牌,因为挚爱

这样,她给小儿子办理了退学手续。三女儿看到弟弟退学了,16岁的她说自己也不想读书了。

这在普通人家,一个男孩只上了小学一年级就被校长除名,一个女孩正值花季、整天犯花痴想嫁人,还有两个成年男孩几乎是“啃老一族”,父母不是会打骂、放弃,就是逼迫孩子走正常轨道了吧?

偏偏德雷尔夫人只看到了全家人不快乐了。

谷妈妈本让女儿跳1440拿银牌,谷爱凌偏要跳1620拿金牌,因为挚爱

搬到了科孚岛,大儿子开始了写作之路,辞去了他讨厌的房产经纪人的工作,陆续有稿作出版。真实故事中的大哥,名为拉里。他的作品《亚历山大四部曲》,两次被提名诺贝尔文学奖(电视剧改编自真实故事)。

谷妈妈本让女儿跳1440拿银牌,谷爱凌偏要跳1620拿金牌,因为挚爱

拉里

二儿子可以自由地打猎,一生都过得很快乐。

三女儿虽然当医生助理晕血晕针,整理病历又不认识希腊文,荒唐地按照病人的身高来排列最终失去这份工作。但爽朗、有趣的性格,打开了一直独居的公爵夫人的心,让她在丈夫逝世后第一次走出了门,还参加了一场派对。

小儿子在科孚岛结识了忘年之交——一位科学家西奥,终于可以近距离观察多种动物了,也真正成为了一位闻名的动物学家。他原名杰拉尔德,获得耶鲁、杜伦、肯特三所顶级学府的荣誉博士,被英国王室授予“不列颠帝国勋章”。

谷妈妈本让女儿跳1440拿银牌,谷爱凌偏要跳1620拿金牌,因为挚爱

英国泽西动物园的杰拉尔德的雕像

谷妈妈本让女儿跳1440拿银牌,谷爱凌偏要跳1620拿金牌,因为挚爱

杰拉尔德

近期看冬奥会,谷爱凌备受喜爱,我也很喜欢她,尤其喜欢她的母亲。

谷爱凌在自由滑雪比赛时,第一跳后名列第三名,第二跳后名列第二名。

第三跳之前,她给母亲打了个电话。母亲说:“最后一跳,你跳1440,就可以稳拿银牌了。”

但谷爱凌偏偏不,她说:“我要跳1620,我要拿金牌。”

谷妈妈本让女儿跳1440拿银牌,谷爱凌偏要跳1620拿金牌,因为挚爱

母亲没有跟她分析利弊,没有摆道理,没有任何意见和建议,只是说:“没问题,这是你的比赛,你充分享受它就好。”

这个1620(空中转体4圈半)谷爱凌在平时几乎没有练习过,在这之前,世界上只有一个人完成。而这个项目,是谷爱凌最弱势的项目。

可最后,偏偏谷爱凌完成得很好很完美,她真的拿到了金牌。

谷妈妈本让女儿跳1440拿银牌,谷爱凌偏要跳1620拿金牌,因为挚爱

我欣赏谷爱凌母亲的最重要的一点,是能在孩子成长期带着她去试错。除了滑雪,谷爱凌还热爱跑步、篮球、钢琴等等,这离不开母亲的培养。

谷妈妈一直在灌输给孩子一种观念:“要享受,有热爱,那你在练习的时候就不会感觉累。”

谷爱凌说过:“刚开始滑雪是一个社交活动,长大一些是一个挑战自己的方式,再后来是一种表示自己、提高自信的方式,而现在随着我逐渐长大,滑雪也慢慢开始有了更多新的意义。”

谷妈妈本让女儿跳1440拿银牌,谷爱凌偏要跳1620拿金牌,因为挚爱

只有带着孩子不断去试错,真正找到他擅长并喜爱的一面,让孩子沉浸其中、享受于此,自然会事半功倍。

双减下,我们家长也努力找到孩子的兴趣点,让自家孩子也成为一枚“自鸡”娃吧!

谷妈妈本让女儿跳1440拿银牌,谷爱凌偏要跳1620拿金牌,因为挚爱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