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科学调配,团结协作,张弛有度——神经外科林国中的冬奥保障日记

科学调配,团结协作,张弛有度——神经外科林国中的冬奥保障日记

2022·北京冬奥会

为所有的奥运健儿们点赞!

共赴冰雪之约!一起向未来!

科学调配,团结协作,张弛有度——神经外科林国中的冬奥保障日记

2022年北京冬奥会渐近尾声,世界冰雪健儿在竞技场上奋勇拼搏、绽放精彩。他们用自强不息的精神,践行着“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奥林匹克格言,书写着自己的奥运追梦故事。与此同时,赛场外,在张家口赛区第一转诊救治定点医院,由北医三院、崇礼院区和全国多家医疗机构的医护人员协同组成的300余人冬奥医疗保障团队,用精湛的技术和优质的服务守护着奥运追梦人,为张家口赛区4万余名运动员和工作人员保驾护航。下面我们来听一听北医三院医疗队、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林国中的冬奥保障故事。

科学调配,团结协作,张弛有度——神经外科林国中的冬奥保障日记

本届冬奥会109枚金牌中,51枚金牌在张家口赛区产生。是三个赛区中金牌数最多的。冬残奥会期间,这里还将产生46块金牌,也是产生金牌最多的赛区。北医三院崇礼院区冬奥医疗保障团队承担了张家口赛区所有涉奥伤病员的救治任务。尽管人力有限,但是在院区的科学指挥下,闭环内创伤中心、闭环外门急诊、感染疾病楼有序运营,保持高质量诊治。目前已诊治闭环内伤病员440余人次,闭环外涉奥伤病员100余人次。

崇礼院区创伤中心负责闭环内所有非传染病相关症状的伤病员救治任务,包括门急诊、手术、检验检查、住院等诊治全环节,是本次冬奥保障任务最重的。作为闭环内的独立救治区域,只有科学调配、团结协作、张弛有度,才能在保证医疗质量的同时保持长期战斗力。

科学调配,团结协作,张弛有度——神经外科林国中的冬奥保障日记
科学调配,团结协作,张弛有度——神经外科林国中的冬奥保障日记

Olympic Winter Games

在敖英芳院长等统筹指导下,院区副院长、创伤中心总队长杨渝平,北医三院医疗队队长刘彬,河北医大二院医疗队队长张华根据测试赛患者就诊规律,制定了专家团队工作区值班、常态化备勤和24小时备叫相结合的制度。每日白班和夜班各派出内科专家和外科专家进入闭环内值班,完成住院病人查房和初诊病人诊治,必要时呼叫相应专科的专家进入工作区;每日8点至比赛结束后半小时,所有专家团队在创伤中心备勤,以保证在需要时,第一时间进入工作区。全体医疗队专家24小时on call,根据需要随时到岗。这样,既保证在患者较为集中的时段有足够的医疗力量,也避免疲劳作战。在闭环外,敖英芳院长、郑亚安和郭丽君副院长以及杨钟玮、丁中伟在指挥中心对病情的掌控及治疗方案的指导更是起到了定海神针的作用。

科学调配,团结协作,张弛有度——神经外科林国中的冬奥保障日记

医疗队队长和急诊科讨论完善工作流程

协作

在每天的保障工作中,都展现着团结协作的风貌。

1月23日预开村的第一天,崇礼院区接诊一例头部外伤患者,患者来诊路上已经开始出现呕吐、意识不清的情况。接到指挥中心的呼叫,正在闭环外急诊查房的北医三院神经外科林国中副主任医师快速赶到指挥中心,队长刘彬主任医师也快速赶到。通过快速问诊了解受伤机制后,刘彬和林国中一致认为,患者极有可能存在脑挫裂伤。急诊科申建宇主任和放射科温加明医生马上为患者安排头颅CT检查,林国中也迅速进入闭环工作。头颅CT证实患者存在脑挫裂伤和硬膜下出血,患者也开始出现躁动情况,躁动可能会导致出血增加,患者可能需要开颅手术,需要积极控制躁动、预防再出血并做好手术准备。整个院区都行动起来:病房田飞雨医生快速为患者办理住院,药房迅速准备好止血、镇静等药物,林国中守在病人床边一点一点调整患者的镇静药物用量;郑亚安副院长迅速组织刘彬、麻醉科韩彬、急诊科郭治国和神经内科孙阿萍针对患者病情进行全院会诊,完善治疗方案;手术室快速准备好手术相关的器械设备,麻醉医生、巡回护士和器械护士迅速到位。林国中连续工作近24小时后,患者躁动好转,病情稳定下来,复查CT颅内出血没有加重。在团队的协作努力下,患者转危为安,顺利出院。

1月29日,崇礼院区开展了冬奥村开村后的第一例手术,北医三院骨科刘啸副主任医师和河北医大二院骨科张华主任医师同台协作,在崇礼院区张大明医生的配合下,完成双侧桡骨远端骨折的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在台下,林国中与崇礼院区的侯越洋默默承担起了C形臂操作员的任务。

科学调配,团结协作,张弛有度——神经外科林国中的冬奥保障日记

2月3日,崇礼院区收治一例脊柱骨折的日籍运动员。手术前,闭环内外专家就进行了联合讨论,形成了详尽的治疗计划;手术中,杨渝平、刘啸和张华通力合作;手术后,杨渝平、刘彬、刘啸和北医三院医疗队普外科彭颖、消化内科王迎春、超声科李志强、神经外科林国中连续两天守护患者到凌晨3-4点,为患者的肢体麻木、腹胀腹痛等情况进行会诊讨论。

2月7日,云顶赛场两名运动员在训练时几乎同时头部受伤,其中一名意识不清,启动直升机转运。崇礼院区冬奥医疗专家组团队快速响应,杨渝平副院长和申建宇主任带领团队等候在停机坪旁,敖英芳院长、郑亚安、郭丽君副院长在指挥中心会诊大厅带领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北京天坛医院、北京积水潭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唐山市第二医院、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特邀专家组做好会诊准备,刘彬队长以及下夜班刚回到驻地的林国中迅速赶到抢救室,手术室、麻醉科等急救团队也迅速准备就绪。经过缜密检查,全面会诊,为两位患者制定了合理个体化的治疗方案,转危为安。整个过程紧张有序,忙而不乱。

科学调配,团结协作,张弛有度——神经外科林国中的冬奥保障日记

林国中医生

耐心安抚患者

科学调配,团结协作,张弛有度——神经外科林国中的冬奥保障日记

林国中和侯越洋医生在推C臂机

张弛有度

参与此次冬奥医疗保障任务的不仅有北医三院总院和崇礼院区的医务人员,还有来自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和全国各地等多家医院的医务人员,大家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集结在一起。大部分队员从11月下旬开始就战斗在保障一线,要坚守到冬残奥会结束,涉奥人员撤离,长达4月余的保障工作,对广大队员的耐力和心理都是严峻的考验。张家口崇礼医学中心党委批准成立了中共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崇礼院区创伤中心冬奥医疗保障临时支部委员会,杨渝平担任党支部书记、张华和郭治国担任党支部副书记,林国中担任宣传委员。临时党支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将来自不同医院的同志有机整合在一起,在工作中勇于争先,敢于带头,体现了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行百里者半九十,虽然赛程渐近尾声,党支部仍牢记各级领导的嘱托,提醒各位队员保持警惕。在除夕和元宵佳节,队员们闻令而动,迅速进入战斗状态,高质量完成保障任务。

有张就有驰,临时党支部和各医疗队队长们充分利用现有条件,组织大家开展各种文体活动。比如除夕之夜,闭环内外云联欢,大家做游戏、唱歌、跳舞,在保障大战开始之际,拉近大家之间的距离,增进了互相之间的了解,助力后续医疗保障工作;比如为保障队员集体过生日,一捧鲜花,一份蛋糕,一首生日歌,温暖了大家的心;比如元宵佳节,在保障备勤的同时,做做游戏,说段绕口令,听听来自后方的祝福,缓解了大家的思乡情绪。

经过测试赛的磨合和闭环建立后的实战,院区整个冬奥保障体系的指挥、调度、医疗、后勤等均经受住了考验。各位队员都表现出了高度的责任心,无私的奉献精神和友爱协作的团队精神。高质量且有温度的的诊疗,让中外患者纷纷点赞,获得了国际奥委会官员的称赞。比赛还在继续,任务仍未结束,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崇礼院区创伤中心冬奥医疗保障团队将继续枕戈待旦,严阵以待,坚决打赢冬奥医疗保障任务。

撰稿 |北医三院冬奥医疗保障团队(崇礼赛区)林国中

编辑 | 党政办张太宣

审稿 | 北医三院冬奥医疗保障团队(崇礼赛区)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