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名将黄维精心布下的“铁桶阵”,是如何被陈赓一举攻破的?

作者:史说新域

1948年11月25日,解放军在安徽宿县双堆集一带将运动中的黄维兵团四面包围。

名将黄维精通操典条例,布阵颇有章法。他根据解放军火力较弱主要靠步兵冲击的弱点,命各军分区设防,各师以村落为基点搞三层纵深防御——前沿阵地、主阵地、核心阵地,精心布下一个看似坚固的“铁桶阵”。

各层阵地由明堡、暗堡组成地堡群,构成许多三角形梅花形据点,每个角落均可布成交叉火网。

地堡群由交通沟、盖沟相联结,各阵地可独立作战,互相支援,村与村作为犄角,以逾越作死亡线。

但黄维并未从中得到宽慰,他明白,无论多么强的工事多么巧妙的防御配备,说到底是消极被动挨打的。

名将黄维精心布下的“铁桶阵”,是如何被陈赓一举攻破的?

他最为忧虑的是杜聿明那边毫无作为,解放军既已将他堵住,就不会继续两边平行作战,打击的重点极有可能转到双堆集,先解决十二兵团再解决徐州集团。

黄维已经看到这种迹象,解放军淮海战役总前委挪到宿县西的临涣集,而粟裕的指挥所已前出到宿县东南的时候,距双堆集很近,如果粟裕再投进几个纵队,他的装备又好,防守就更困难了。

刘邓首长终于下了总攻击令,解放军官兵早已等得不厌烦了,高喊道:“消灭十二兵团!活捉黄维!立功的时候到了,冲啊!”

他们不顾一切地冲过副防御地带,冲过堑壕、铁丝网,清除爆破物,搬倒鹿砦,一鼓作气冲破前沿阵地。

名将黄维精心布下的“铁桶阵”,是如何被陈赓一举攻破的?

但是,再想继续冲击主阵地就十分困难了,须补充力量,整顿队形,而黄维的防御配备就是不给解放军以必要的时间和空间。

三角形据点、梅花据点的交叉火力太密集了,互为犄角的各个村庄的火力配合又很巧妙。解放军的后续部队很难接续,即便冲上一部分,也被火力压得抬不起头来、难以整顿队形、指挥强攻。

不找出破阵办法,一味蛮攻也解决不了问题。东集团总指挥陈赓下令部队休整,开“诸葛亮会”,人人动脑筋想办法。入夜,他便一瘸一拐地在前沿阵地转来转去,同司令部人员演练破阵办法。

休整不到三天,“诸葛亮”出来了:利用夜暗向真空地带隐秘开进,形成几条散兵线,迅速进行单兵作业,先做卧式掩体,再扩成跪式掩体,然后各单兵间互相沟通。

名将黄维精心布下的“铁桶阵”,是如何被陈赓一举攻破的?

拂晓时分,纵横交错的交通沟便出现在黄维的防御地带前。

步枪、机枪打不着,一颗炮落下来杀伤不了几个人。国民党第十八军装备精良,军长杨伯涛下令开炮,“把所有交通沟都给我炸掉,看他往哪里躲藏!”

一阵轰鸣之后,真空地带又成了真空。第二天拂晓,散兵壕交通沟又重新出现,再摧毁再出现。

陈赓授计下属:“做好交通沟,在拂晓前全部撤回来,观看杨伯涛表演炮战。”

第十八军表演了三天,到第四天,杨伯涛的命令发不出了,必须爱惜弹药,于是沟壕便延伸过去,有些火力支撑点距敌前沿只有四十米,快做到眼皮底下了。

陈赓不再休整,下达了攻击令,先打第十四军。

名将黄维精心布下的“铁桶阵”,是如何被陈赓一举攻破的?

李围子驻着第十四军第十师。解放军把沟壕挖到村边,如果有足够的大炮开道,一声令下李围子就完了。但陈赓手里只有四门榴弹炮。他的攻坚武器主要是“飞雷”——装填30斤炸药的铁疙瘩.

发起攻击时先来个榴弹炮齐射,让国民党官兵听清楚,货真价实的新式武器,随后用土发射筒把“飞雷”毫不吝啬地抛射过去。

这东西杀伤力不大,声势不小,只见它像黑老鸽似地晃晃悠悠飞过来,一声闷雷咋响,硝烟和着沙石灰尘升腾,把人们震得目昏耳鸣。

成群结队的黑老鹰一批接一批地飞过来,轰轰隆隆,没完没了,地动山摇,天昏地暗,第十师官兵被炸死的不多被震昏的不少。

名将黄维精心布下的“铁桶阵”,是如何被陈赓一举攻破的?

待解放军的“炮火准备”完毕,一个个清醒过来准备迎战时,解放军已经冲进来了,有的竟出现在背后。

李围子之战前后不过40分钟,第十师官兵稀里糊涂做了俘虏,师长潘琦不服输,说:“你们这是在搞人海戏术。”

陈赓笑笑说:“还真的让你给说对了,我军这次人海战术损失惨重,总共伤亡10个人。”

陈赓接连又拿下两个小村庄,便决定打杨围子。正是这个决定,一举攻破了黄维的“铁桶阵”。

杨围子是双堆集东面屏障,飞机空投场和降落场就在其背后。驻守杨围子的是十四军军部和八十五师。

名将黄维精心布下的“铁桶阵”,是如何被陈赓一举攻破的?

第十军军长熊缓春,黄埔三期,陈赓那时是步兵科连长。

攻击之前陈赓想在电话里同熊缓春谈谈,线未接通,写封信派俘获的国民党军团长送去。

信中说,前次夜间混战将你抓住,可惜我不在,没有人认识你,让你走了,又要遭第二次难,实属不该。现今大局已定,革命者应走革命道路,固守既不可能更无意义,如肯前来胜欢迎。云云。

熊绶春问送信的团长:“要回信吗?”

“不要”

“你还过去吗?”

团长迟疑一下说:“陈赓说随你便,可是我还想过去。”

名将黄维精心布下的“铁桶阵”,是如何被陈赓一举攻破的?

熊绶春不觉潸然泪下:“陈赓爱说笑话,也爱说真话,我们是无路可走了。你做得对,可惜我不能像你那样自由,我不能做对不起委员长的事啊!”

杨围子被攻破,熊绶春伸手摸摸衣兜,陈赓那封信还在,他决定去见陈赓,提出解决问题的别种方式,少些无谓牺牲。刚刚走出掩体,一颗子弹迎面飞来,熊绶春就这样被打死了。

当然,陈赓对这位昔日同窗还是够意思的,他命人将熊绶春的尸体予以安葬,并立上一块木牌,算是对他的后事有了一个体面的安排。

熊绶春的死,给淮海战役中的国民党将领们一个警示:要向解放军投降就必须抓住时机投降,犹豫不定的下场往往是可悲的。

随着陈赓攻破黄维的“铁桶阵”,这场战事越打越顺手,到了12月15日,黄维兵团终于彻底覆灭。